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碑”是什么?

泡在奶味里10个月前 (12-23)阅读数 3#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石碑碑文

“碑”是什么?

拼音:bēi

基本字义

● 碑

bēiㄅㄟˉ

◎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丰~。墓~。口~。~文。~碣。~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拓(tà )。~帖。~林。里程~(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

汉英互译

◎ 碑

stele

English

◎ stone tablet; gravestone

详细字义

◎ 碑 bēi

〈名〉

(1)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2) 竖石 [upright stone]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3)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stone tablet]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

有碑仆道。——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有碑载其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楔形碑;碑文;碑记;石碑;丰碑;界碑;路碑;墓碑;里程碑

(5) 碑文,文体的一种 [inscription]。如:碑拓(碑刻的拓本)

常用词组

◎ 碑额 bēi’é

[top part of a tablet] 碑首。碑头及其题字

◎ 碑记 bēijì

[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 刻在碑上的记事文章

◎ 碑碣 bēijié

[stone tablet]∶碑刻的统称

荆楚碑碣皆协所书。——《南史·颜协传》

◎ 碑刻 bēikè

[inscriptions on a tablet] 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

◎ 碑林 bēilín

[the Forest of Steles] 众多石碑竖立如林之地

长安旧府学内有碑林,萃石刻六百余种

◎ 碑铭 bēimíng

[inscriptions on a tablet] 碑文和铭文。有韵的碑文,叫铭

◎ 碑帖 bēitiè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石碑的拓本

◎ 碑亭 bēitíng

[stele pavilion] 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 碑文 bēiwén

[inscription on a tablet] 刻在石碑上的文词

◎ 碑志 bēizhì

[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 碑文和墓志

◎ 碑座,碑座儿 bēizuò,bēizuòr

[pedestal of the tablet] 碑下的石座儿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 碑

广韵彼为切集韵韵会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陂。说文竖石也。礼·祭义君牵牲,旣入庙门,丽於碑。疏君牵牲,入庙门,系著中庭碑也。?用之曰:公食大夫礼,庶羞?於碑内,庭实?於碑外。燕礼聘礼皆云:賔自碑内听命。又士昏礼,賔入庙门鄕饮酒,賔入庠门鄕射,賔入序门,皆有当碑揖,则诸侯大夫士之宫皆有碑。郑氏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隂阳。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又檀弓公室视丰碑。注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於闲为鹿卢,下棺以繂绕。 又释名碑,被也。本王莽时所设也,施其辘轳,以绳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於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又徐铉曰古宗庙立碑,以系牲耳。后人因於其上纪功德。又刘熙言,葬时所设者,盖今神道碑也。 又初学记碑,以悲往事也。今宫室庙屋墓隧之碣,镌文於石皆曰碑。

说文解字

卷九石部碑

竖石也。从石卑声。府眉切

[其他相关]

春秋时就出现“碑”这个名称,但它当时是宗庙里拴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桩子,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到了战国时期,大贵族殡葬时,由于墓穴很深,棺木要用轳辘系绳缓缓放下,“碑”,就是那时装轳辘的支架。殡仪结束,往往把这个支架留在墓地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就在这块现成的大石头上面刻字,追述前人的“功德”,于是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直到西汉墓地石碑的上部仍凿有一个圆孔(叫作“穿”),这是来供悬棺下葬用时留下的痕迹。我国现存最早的墓碑就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鹿孝禹碑”。到了东汉,树立墓碑的习俗已广为流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