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对联怎么区分 对偶形式 和各种对法

乐乐9个月前 (12-23)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对联平仄

建议你先弄懂对偶与对仗: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例如: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记》)

——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既对偶,又对仗。

对联对仗的基本规律:

对联对仗的基本规律一般概括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等要素。但是也有许多特殊的对仗形式,其中有些对仗形式鲜为人知,笔者在此特作系统介绍。

(一)借对

对联是倾向于工对的,联家千方百计谋求对仗精工。传统诗词格律中的借对法,即可把不能相对的词语变成能相对者,甚至变成极工的对仗,从而使对仗获得更多的自由,提供了一条宽工转化之途径。借对可分为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种。

1、借义对

作为对仗之字词,用句中原义虽非工对,但其另有他义,借之以对仗则属精工,此为借义对之原理。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七律《曲江》)

“寻常”是普遍的意思,但古制以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故可借为量词,与“七十”相对为工。

地有七星邻北斗;

人如二客伴东坡。 (清·百文敏、吴山尊对句于肇庆七星岩)

“东坡”为苏轼之号,是专用名词,现借“东”为方位名词,而与“北”成工对。

好句不妨灯下草;

高龄可辨雾中花。 (佚名题眼镜店)

“草”本为动词,此处借为花草之草,以与“花”相对。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清·严问樵挽姬人朝云联)

“朝云”为姬人名,现借“朝”为时令类词对“暮”,借“云”为天文类词对“雨”成工对。

席上不分南北;

眼前只见东西。 (笔者讽酒官联)

“东西”为物品,现借之为方位名词与“南北”相对。

解脱拈花刚佛日;

证明因果在仙霞。 (清·孙叔平挽邢克均巡抚之妻于福建)

“佛日”即佛之生日,死者适于该日去世,此处借年月日之“日”为太阳之同义词“日”,以与“霞”作天文对。“仙霞”即仙霞岭,借“仙”对“佛”,借“因果”之“果”为花果之“果”,以同“花”相对。

2、借音对

两字本不能相对,但其中之一有同音字与对方为工对时,则可借音而对。借音对常多用于颜色对,此种不被联家作为工对,实不得已而为之,因而少用之。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轻。 (杜甫《泰州杂诗》)

句内借“珠”为朱,和“白”成颜色对。

寄身且喜沧州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刘长卿七律《江州别薛六》)

出句借“沧”对“苍”,与“白”为颜色对。

(二)无情对

无情对,顾名思义,即上下边意义不相关的对联,它只求字面上的对仗,特别强调字词工对。在联意方面,它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意而为之。无情对非但意义不相关,而且意义上相差越远越好,上下两边的命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每比各自的意义要自然连贯。无情对上下边的结构也恰好与一般联语相反,它追求结构的不一致,甚至相差越远越好,以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意趣。如: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比是赞颂某人的教育成就之语,其结构很复杂;下边只把三个国名(亦即三个名词)排列在一起而已,并没有说明什么意思。上下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又如:

陶然亭;   树已半枯休纵斧

张之洞。 果然一点不相干。

这些对联虽然上下边意义毫不相干,但每个字词的对仗是十分工整的,尤其讲究名词的小类相对。在手法上,无情对的撰写大多采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转义对之,并尽量做到对句中的所有字都转义,转义后还必须使相应的字词依然存在对仗关系。如:

丑角;

美元。

“丑角”是演员行当,“美元”是货币。但“丑”、“美”是取形容词义相对,“角”、“元”是取货币单位名词相对。再如:

回头是岸;

汉口非洲。

“回”、“汉”是民族名词词义,“头”、“口”是人体部位,“非”、“是”取副词义。同时这一无情对又有另一层意思:因为回头是岸,所以汉口(是城市)不是“洲”。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楹联学会还专门举办了一种无情对专刊《无情联圃》,这是笔者见到的全国第一个无情对专刊,已出版20多期,其刊头联“看来易对实难对,道是无情却有情”正好道出了无情对的特点。该刊物发表了许多新创作的优秀的无情对。如:

治水;  毛利;  莽汉;  楚江;  明朝中叶;  诸葛亮;  我不同他作对;

整风。  肾亏。  荒唐。  清明。  美国里根。  东方红。  谁来与你买单。

实际上,无情对的应对比常规对联的应对要难,难就难在追求对仗的工巧和句意的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无情对句,不失为提高撰联对仗技巧的一种方式。

(三)自对

自对,即对联的出边或对边内部采用的对仗形式,无论在长联或短联中,均可有自对,由于短联字数少,故只能有句中词语自对,而长联则既可以有句中词语自对,也可以有句子自对。

1、词语自对

(1)单字自对

东西汉阙光藜阁;

升陟高冈放眼眸。 (异字)(笔者赠到刘东升先生联)

“东”与“西”相对,“升”与“陟”相对,否则,“东升”是不可能作鹤顶格嵌名联的。

秦氏风波三字黑;

岳门忠义满江红。 (异字)(笔者题湖南武冈武穆宫)

“风”对“波”为天文类名词相对,“忠”对“义”为人事类名词相对。

喜冬阳之煦煦;

美吾□之玲玲。 (同字)(笔者赠王冬玲女士)

(2)双字自对

湘水楚山多俊彦;

宁人息事有奇方。 (笔者赠湖南大律师赵湘宁)

“湘水”对“楚山”,“宁人”对“息事”。

(3)多字自对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异字)(清·李啸村赠郑板桥)

“诗书画”三字互对,“归去来”三字互对。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异字)(某皇帝题大成殿)

“天地日月鬼神”互对,“尧舜禹汤文武”互对。

……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同字)(清·钟耘舫题成都望江楼崇丽阁)

兄弟三人,酒癖烟癖赌癖;

田园万顷,今年明年后年。 (半同字)(陆蔚奇嘲三个富家子弟联)

(4)多重自对

上下同心,潭邵拓开高速路;

瑞祥盈宇,山川改变旧时颜。 (笔者题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开工典礼会场联)

“上”对“下”,“潭”对“邵”,“拓”对“开”,下边亦同。

不求金玉重重贵;

但愿儿孙个个贤。 (传统对联)

“金”、“玉”自对,“儿”、“孙”自对,“重重”自对,“个个”自对。

(5)隔字对

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

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 (清·徐清惠题武城县大堂)

“有讼”、“无讼”自对,“善人”、“恶人”自对。

(6)跨句自对

此种自对形式比隔字对的距离更远,自对之词语分散在各短句之中,合成一组。

无底乎,有底乎,进来看看;

上层也,下层也,往复空空。 (亦为混交自对)(笔者题邵阳市郊无底洞)

“有”、“无”自对,“上”、“下”自对

一道二开茶,闲话三江四海;

西拉东扯事,喜听北调南腔。 (三十年代佚名题成都少柏茶楼)

出句中“一道”、“二开”、“三江”、“四海”构一组自对之词语;对句中“西拉”、“东扯”、“北调”、“南腔”亦构成一组自对之词语。

(7)不等量自对

此种自对中,自对词语的数量不同。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说这种对仗形式,“如系五言,往往是上两字与下三字相对,如系七言,往往是上四字与下三字相对,这样,虽然在字数上不相等,在意义上是颇工整的对仗”。

夏赏荷花 秋赏菊;

上无谄媚 下无欺。 (笔者赠夏下先生联)

四面荷花 三面柳;

一城山色 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山异 石尤异;

洞奇 心更奇。 (佚名题广西贺县观音洞)

二分诗景 八分画;

楼外江声 天外峰。 (吴恭亨自题居处)

墙上芦苇,头重 脚轻 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 皮厚 腹中空。 (解缙联)

(8)假性自对

以双字连绵词(尤其是同一偏旁部首者)的每一个字冒充单字自对,以和真正的单字自对进行相对的对仗形式。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明世宗七律《送毛伯温》)

“蝼蚁”是蝼蛄和蚂蚁,故“蝼”与“蚁”自对,而麒麟则是连绵词,只指一物,但二字均为“鹿”旁,与“蝼蚁”均有“虫”旁相似,形成类似“麒”与“麟”之自对。因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对,故名假性自对。

2、句子自对

此地山能羞女,水可养颜,但看那阡陌街头,到处是桃花仙子;

如今霜可换肤,膏能润色,怎及这神宫阆苑,天生出俏丽佳人。 (笔者题桃花江)

变法有功,回天无力,且留豪气丹心,千秋凭吊;

山河依旧,岁月已非,但看乡村城郭,万物昭苏。 (笔者纪念谭嗣同诞辰130周年联)

一尺布,一卷书,五夜寒灯慈母泪;

蜀江清,蜀山峻,十年水蘖远臣心。 (左宗棠挽黄云鹄母)

师统扶君统于微,东鲁衰,圣人生;南宋衰,贤人出;

临安视新安为近,望帝乡,沧海月;怀故乡,黄海云。 (清·江峰青题朱文公祠联)

前两联的句子自对形式符合一般的对仗特点,后两联却不同,它有部分句间重字,对仗要求明显放宽了,这种形式实非对仗而为对偶,非排比却似排比,有人称之为排偶句。

还有一种排比句自对形式,对仗要求放得更宽。这种排比句自对又分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和不等长排比句自对。

等长排比句自对如: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清·王叔兰贺梁章钜七十寿联)

此例两边之自对句(标线处),长度相同(每句均为四字),但每组三句之各句间,均有重字,平仄安排亦无规律(出幅六句,句脚为“平仄平仄仄平”,对幅三句则为“平仄仄仄仄仄”,竟有平仄不相反者),这就是排比自对句之特征。

不等长排比句自对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清·陈蓝轩集《道德经》句题四川青城山建福宫联)

烧饭难,舀水难,盖戳尤难,得意莫如逢口号;

身材小,力气小,考篮不小,出场从不赶头牌。 (清·佚名作考棚中游戏联)

以上二例两边各有一组(三句)不等长排比句,自行对仗。除了字数不一样外,其余特点与等长排比句自对差不多。

总之,排比句自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排比句须符合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列成排,排比的相数至少是三相。

2、各相之长度可同可异,即句长充分自由而无严格之限制。可分等长排比句和不等长排比句二类。

3、不拘平仄,即允许句中失替,又允许在其句间失对—可音步同声相对。

4、可以同字相对,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同位重字。但这种同位重字仅限于同边自对句之间,绝不允许用于两边相对句之间。

(四)粘对

粘对,即将律诗相粘的两句组成对联,这两句对联放在联末的子句时,仍然遵循上句收尾为仄声,下句收尾为平声的规则,这种对仗形式虽然失对,但每句都符合律句的平仄规范,故读来音韵和谐。如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武侯祠联)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一布衣。 (云南弥勒县孙髯翁墓联)

湖水春来绿;

山色雨余青。 (云南蒙自县南湖联)

上述联语虽然上下联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同平同仄,即所谓“失对”,但单句并未违反平仄相间的规则。这种合粘失对的特殊调声现象,它确实鲜为人知,许多人面对这种现象感到茫然。甚至许多人批评这种现象不合对联要求。联界名家刘振威先生即在《中国楹联报》总第50期撰文批评武侯祠联不合律,视之为不合格对联;钱剑夫主编的《中国古今对联大观》对孙髯翁墓联困惑不解地评曰:“联括翁生平,足以传世,惟对句平仄不谐,未知何故?”该书还对蒙自县南湖联提出批评:“联句颇美而亦平仄不谐,可惜可惜!”就是民国时期大楹联家吴恭亨也斥之为“乖律”,其《对联话》收入了汪兰皋挽陈英士联:

居前能轾,居后能轩,我自问不如卿,后此驰驱,更从何处呼将伯;

鸿毛或轻,泰山或重,公之死则为国,自论成败,惟将无命惜英雄。

吴恭亨评曰:“论调堂皇,笔亦流转,惟二落句平仄失谐,虽初唐人诗中时亦有此,然究之乖律,初学仍以不学为是。”

由此可见,对这种对联理论的探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律诗中相粘的两句要求起式相同,收式却必须相异,所以,相粘并非用一种句式。如第二句用平起平收式;第三句必须是平起仄收式;如第四句用仄起平收式,第五句必须是仄起仄收式;第六句用平起平收式,第七句必须用平起仄收式。这种规则运用在对联中时,有两种情况:如为短联单句对或置于多个分句对的末尾时,须合乎对联以平声落脚的常态,即上边可用平起仄收式和仄起仄收式,下边可用平起平收式或仄起平收式。如:

万恶*为首;

百善孝当先。 (五言格言联)

五品天青褂;

六味地黄丸。 (嘲陈见三五言联)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左宗棠题兰州澄清阁七言联):

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生颜色;

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恙,春时桃李斗芳菲。 (王湘绮题莫愁湖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彭刚直题金陵莫愁胜棋楼联)

黄流东注,湟水南来,任浊浪纵横,百折终须趋大海;

对联怎么区分 对偶形式 和各种对法

胡笳勿悲,羌笛休怨,认灵旗恍佛,千载犹闻诵大招。

(左宗棠题西宁昭忠祠联)(此联中“黄”字应仄实平,因事实所限,称名之不叶平仄者,不必避。——郭绍虞语)

如用于长联的起句时,则视长联该起句句脚(腰眼)所需平仄而定,不一定强调下边的平声收尾。如:

名士天生五百年,为福黎民,特使早居黄阁上;

天老人称二十载,宣增华发,谁知正在黑头时。 (李渔题李坦庵联)

富贵春萝婆,同辈几人紫光阁;

乐府秋胡妇,诗名终古白香亭。 (王湘绮挽邓弥之联)

但是,这类对仗形式用于长联中间子句者还不多见实例。以置于最后子句者居多,如:

南岳突飞仙,剑化夫人一笑去;

孙媛重妻我,才愧刘郎两度来。 (民国时笔者乡儒魏会发代刘某挽魏金凤母夫人联)

与吾侪派衍一本之亲,每当暮省清明,倾怀不罄终宵话;

是主席驾崩中央之会,好共神游上界,为君也下半旗看。 (民国时乡儒刘常德挽刘馨山联)

楼头棣萼正联辉,胡当风信频传,苦雨偏摧第一朵;

粉暑桃花前共赏,今忽云游永别,每日难忘十二时。 (民国时乡儒刘常德挽魏屏南联)

除以上句首、句中、句尾三种粘对外,还有复合式粘对,即多子句联中运用了多重粘对法。如:

囊无万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明末清初的吕留良自题堂联)

此联上下边两个子句都是粘对。

(五)蹉对

蹉对,“移句中位次以就平仄之谓也”。蹉对也称“交股对”或“错综对”。这种对法乃诗人偶尔用之,是不得已而为之,或是因为迁就平仄,或是因为句顺。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

“巫山一段”可改为“一段巫山”,如果上下同位,对仗是工整了,但平仄却不谐了。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隋宫》)

以“萤”对“鸦”,以“火”对“暮”。

秋风下山路;

明月上春期。 (刘希夷《览镜》)

本来也可以看成它同位是对仗的,但看成蹉对,使原来的对仗就变得更工整了,“春”与“秋”为错综对。

(六)马蹄韵

长联的平仄规律,联坛有种观点即称作马蹄韵,又称马蹄格。甚至有的将对联音韵的规律也称作马蹄韵。

“马蹄韵”出于《鸣原堂论文》卷上关于唐代陆贽的论述:“骈体文不大雅所羞称,以其不能发挥精义,并恐以芜果伤其气也。陆公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而义理之精,足以比隆濂洛,气势之盛,亦堪方驾韩、苏。”

什么是马蹄韵呢?清朝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简单地说,就是句脚要平顶平,仄顶仄。对联的这种规则,就叫马蹄韵。

林提出马蹄韵以后,联家们认为马蹄韵是规范全联字句平仄的定格。余德泉教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总结,写成《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但也有联家认为,马蹄韵不能成为统一对联平仄的规范。长联平仄,腰眼互相交错,只要韵律和谐即可。

之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印走。每个脚印都是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了。而马在步行之前,前后脚都有其站立点,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如笔者《题大东山药王殿》即是按马蹄韵法则撰联:

左傍青龙,右依白虎,前濡辰水,后峙玉屏,晚照晨曦,八方紫气钟医圣;

春荣芳草,夏秀繁枝,秋染霜林,冬开雪霁,星移物换,四季风光入梵声。

又如笔者《题世界张氏大会会场联》虽然长达216字,但也是按马蹄韵法则布局的:

濮阳根,挥祖后,弓弦奠姓,赤县扬威。遥忆圮上授书,紫光烛剑,平乱殉身安史,抗金并誉岳韩。有孙策谋臣,武当丹士,长坂威惊曹垒,合肥勇胜吴营,世杰反元,黄巾起义,洛州绝盗,苍水尽忠。壮乎哉!师君据巴蜀之险,廷玉倚军机之重,汉卿昭爱国之心。滚滚黄河,百代英雄垂典范。

千秋鉴,万选钱,广雅存经,华章熠凤。九成登榜,遐思三影谱词,若虚闺梦春江,仪舌能言善辩。更伤寒妙论,地动先知,伯高凤舞龙飞,居正鼎新革故,季鹰才气,文纪谏声,乾度墓辞,圣童惠政。盛欤矣!西铭为理学之宗,画坛传破壁之功,南轩负公辅之望,斌斌文彩,全球昆裔溯渊源。

(七)朱氏规则

朱氏规则见于民国时吴恭亨《对联话》卷七:“忆予垂龆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定乎?曰:‘无定。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今论汪著,爰追系之。世界之大,作者牛毛,非敢徇一先生之说,以辽豕自矜异,然而大端则无以逾是。”朱徇叔,名克敏,近代湖南慈利人。他所引韩愈的话见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汪著”是指汪兰皋挽龚炼百父子联:

一能死,一能报,合传党人青史例;

有是父,有是子,同时送者白衣冠。

吴恭亨评曰:“‘同时送者’七字气体飞跃,恍似空空儿夜入淄青帐中,来去均不可测,但亦有疵点。出幅一能死,一能报,虽用《左传》,然二皆仄声,又非是矣。兰皋大文豪,此等处所谓神明于规矩之外,若必毛举其与于高叟之固几何。”根据这一记载和流传下来的一些联语分析可知,朱氏规则是指长联各子句除末一句落脚为仄声外,其余各子句落脚皆为平声,对幅相反即可。吴恭亨还例举了自己挽宋遯初联:

排满革命奇,匹夫亡命争领土奇,唯奇,故报民国开幕奇男子以赫赫千古;

醇酒妇人死,三日寒疾因不汗死,等死,孰若遯初先生死刺客之轰轰四闻。

这就是一副典型的“朱氏规则”联,上边除末句落脚为仄声外,其余子句落脚皆为平声,下边恰好相反。又如每边六句者:

敬同莱杞征诗,万寿无疆,万寿无期,托半子恩情,鸾鸟清歌,翩跹伺宴娱西母;

难得椿萱并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汇八门姻眷,羔羊春酒,次第称觥到北堂。

(钟耘舫为岳某寿岳母寿联,其人多子,有八婿,父寿居先,母居后,两次寿筵又逢庆典也。)

自清代以来,对联句脚的平仄,除了杂乱无章的以外,确实出现了两种安排方式。一种是马蹄韵,另一种是“朱氏规则”。这两种句脚安排方式,联家们大多兼而用之。“朱氏规则”句脚平仄只升不降或者只降不升,没有交替,因而缺乏抑扬顿挫的韵律感;越长越呆滞平板;而马蹄韵之平仄,一联中有交替,没有这种弊端,所以一直写到每边数十句乃至一百多句,读起来都是起伏有致,音调铿锵,富于韵律感,非常和谐。

如果认定对联是一种韵律文学的话,那么就应该承认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规律的主基调、主旋律。

如何贴对联 上联下联怎么区别

问题一:对联中对是什么意思 对,几层意思。第一层,是强调对联的联数,乃为2,及对联必是成双的两句话(两个字或词),无法孤立存在;第二层,是强调对联之间的对仗,上下联的字数、各位置词语的词性、整联的含义等,比如春夏对秋冬;第三层,强调的是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关系,对联必有上下之分,可以认为是“一人出一人对”,上下联之间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诸如“饮料对汽水”“吃饭对睡觉”,虽然没错,但却失去了对联的意义。

问题二:对联是什么意思?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问题三:门前万竿竹对什么(对联) 庭畔千丝柳

记得采纳啊

问题四:对联讲究什么?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问题五:什么是对联? 对联poetic couplet ; two successive 盯hyming lines in poetry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哀挽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古代经典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T,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耄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问题六:对偶和对联有什么区别? 对偶是修辞方式,对联是文学形式,对偶是工具,对联是产品,没有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不成对联

问题七:对对子的对对子的含义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问题八:对联对得怎么样 也曾经文,也曾纬武,因天下无道则隐;

不爱留芳,不爱遗臭,倘国家多难又行。

母重光(1887―1941),字正煊,别号寒山居士,仁怀云安乡人。贵州陆军小学,贵州法政学校毕业。曾任川军十二师会办,贵州军务善后事宜公署一等咨议官,四川古蔺县,贵州兴仁县征收局局长,赤水县长等职。工诗文、青词、善画兰,著有《蔺滨吟草》等。佚名《母重光事略》:“先生,字重光,本县五马乡大竹坝人,天资敏慧,豪放不羁,少负才名,乡里推重,曾肄业于贵阳优级师范,习武于湖北陆军学校,辛亥革命,躬与其事。以风流豪迈,不甘戎事,民初旋归里隐居,即题其门联曰:

也曾经文,也曾纬武,因天下无道则隐;

不爱留芳,不爱遗臭,倘国家多难又行。

问题九:对联里的天乾对是什么意思 也许你要了解的是这种知识:

天地对乾坤,天与乾是同一个意思。天对乾就像点头对颔首,虽然用字不同,但意思完全相同,属于同意相对。在对联中这种对法显得笨拙,是一种缺陷,应该避免。

问题十:楹联是什么意思 你好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望采纳

上联要贴在大门的右侧,下联要贴在大门的左侧,横批贴在春联上方的中间位置。按照音韵平仄区分。

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最后一个是三声和四声的话,那就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的话,那就是平声。

张贴方法区分,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古代人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的。

含义方法区分,普遍把含义深刻的放在下联。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的是上联,新时在后面的是下联,在春联上有体现。

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