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太师,护国公,宰相在以前的朝代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从字面上和理论上解释。
护国公最大。为什么?因为护国公是公爵。属于公侯伯子男等级中的公爵。这是名誉爵位。在周朝或者周朝以前公爵属于诸侯。在唐朝公爵属于正一品。所以护国公最大。
宰相不一定是正一品。宰相在唐朝是正三品。比如宰相狄仁杰。对不起赫赫有名的国老狄仁杰只是正三品。有人说不对狄仁杰是正一品。说狄仁杰是正一品,那是因为狄仁杰死后曾被唐中宗追封梁国公。这叫受封公爵。唐初定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从太宗起,在者不轻以授人,常令他官居相职,给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义。贞观十七年(643),诏以萧瑀为太子太保,李靖为詹事,二人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但是宰相在秦朝到汉武帝甚至从秦朝到清朝实际权力大得不得了。所以有皇权和相权之争。所以宰相屈居第二。
太师。
三公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6]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6] 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6]
请注意三公里面没有太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国师。
国师带有宗教色彩。主要看皇帝对国师的宠幸程度。皇帝宠幸国师,国师就权倾朝野。皇帝不宠幸国师,国师也就无权可言。但中国有两个朝代除外。那就是夏朝、商朝。夏朝和商朝名义上是王最大。王拥有王权。但又有一种权力可以制约王权那就是神权。而掌握神权的巫师实质上也是国师。
所以从字面上和理论上说护国公最大,太师最小。但只能从字面上和理论上说,不是实际情况。因为往往会出现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而且历史背景不同、政治背景不同情况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