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相同点和区别?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相同点: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都是研究货币需求的理论,都关注到利率、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1、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因素不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仅限于债券利率,收入为即期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则包括各种财富的收益率,收入则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不同: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是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扩展资料: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
1、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摒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理念。
2、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理论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
3、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首先设置了预期物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地位
4、严格地将名义量和实际量加以区分。
5、特别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改正了以往学者们在经济理论,尤其是在货币理论中只顾抽象演绎的缺陷,使货币理论更向可操作的货币政策靠拢了。
百度百科-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百度百科-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使用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求变动的主要原因。从政策上,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主张使用稳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
(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平决定于货币数量;反之,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而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动,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并最终导致国收入的变动。货币主义试图在此古典货币理论受复杂的假设或包含金融市场的情况下重新得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从长期的观点讲,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另一方面,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P,y的条件下),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给定的P,y的条件下,由于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这种观点差异的另一种表达方是,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变动,从而货币供给(M)长期和短期内都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可变动的,而长期中是稳定的,从而货币数量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加,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导致价格水平上涨。
(2)在造成经济波动在原因上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无论货币主义还是凯恩斯义都认为需求的变动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从而应该从需求管理土控制经济波动。但两者在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上有所差别。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总支出)中的投资是极不稳定的支出,容易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如利润的预期、利息、收入)而发生波动。政府的财政行为是抵消私人部门投资波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从而财政政策是控制国民收入变动的最有效的方式。另外,由于私人部门的投是利率的函数,政府的货币供给行为可以改变利率并间接地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所以货币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稳定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P,y)取决于货币给或信用水平,从而货币供给或信用的变动是造成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进而货币政策是定总需求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3)货币主义认为利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较大,从而I5曲线趋于一条水平线;相反L(r)受利率的影响较小,从而LM曲线趋于一条垂直线。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投资受息的影响不大,而L(r)受利率的影响大,从而IS曲线趋于一条垂直线,LM曲线趋于一水平线。
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控制总需求效果不大,而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反之,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的效果不大,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两种理论试图从IS及LM曲的特性上进一步论证各自的政策主张。
(4)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最基本的理由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无法自行达到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而货币主义则提出自然率假说。试图重新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及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能力,从而主张政府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并指L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不仅没有控制经济波动,却可能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效应。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