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和粒子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量子: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而粒子是指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
2、提出时间不同。量子发现的时间早于粒子。量子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而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
3、领域范畴不同。量子是一个基本单位,粒子是一种物质。量子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而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后,许多人认为光子和它们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扩展资料:
以“光的量子”(光子)一定频率而延伸出的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成为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其基本概念为所有的有形性质是“可量子化的”。
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可量子化。这决定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发射光谱等一般问题。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
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其中引力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忽略。通过这些相互作用,产生新粒子或发生粒子衰变等粒子转化现象。
百度百科-量子
百度百科-粒子
量子就是下面说的基本粒子统称,包含光子,质子,中子,电子,介子等,光子就是一种量子.
普朗克通过研究先人黑体辐射在长波适用与短波适用两个方程,用数学方法凑出了普适公式E*dν=c1*v^3*dv/[exp(c2*v/T)-1)],如果要使新方程成立,表明必须假定,能量在发射与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同时,电子跃迁也表明,空间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
0世纪初卢瑟福模型是当时被认为正确的原子模型.这个模型假设带负电荷的电子,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围绕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库仑力与离心力必须平衡.但是这个模型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首先,按照经典电磁学,这个模型不稳定.按照电磁学,电子不断地在它的运转过程中被加速,同时应该通过放射电磁波丧失其能量,这样它很快就会坠入原子核.其次原子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离散的发射线组成,比如氢原子的发射光谱由一个紫外线系列(赖曼系)、一个可见光系列(巴耳末系)和其它的红外线系列组成.按照经典理论原子的发射谱应该是连续的.
玻尔指出:电子轨道量子化概念.玻尔认为,原子核具有 一定的能级,当原子吸收能量,原子就跃迁更高能级或激发态,当原子放出能量,原子就跃迁至更低能级或基态,原子能级是否发生跃迁,关键在两能级之间的差值.根据这种理论,可从理论计算出里德伯常理,与实验符合的相当好.可玻尔理论也具有局限性,对于较大原子,计算结果误差就很大,玻尔还是保留了宏观世界中轨道的概念,其实电子在空间出现的坐标具有不确定性,电子聚集的多,就说明电子在这里出现的概率较大,反之,概率较小.很多电子聚集在一起,可以形象的称为电子云.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不是精确到无穷小的,而是有基态的,必然也有基本粒子.
说了这么多,没功劳也有苦劳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