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怎样消灭地里拱土田鼠,田鼠和老鼠有什么区别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3)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田鼠家鼠

1、人工捕捉:根据田鼠的生活规律进行人工捕捉,或在田鼠出没的地方放置捕鼠笼、粘鼠板、捕鼠夹。2、化学诱杀:将药饵放在田鼠的洞口,可起到毒杀效果。3、气雾捕熏:于晴朗无风的天气向田鼠洞充入气雾,然后封住洞口,将其熏死于洞内。4、生物灭鼠:保护蛇、猫头鹰等鼠类的天敌,为它们创造捕食田鼠的机会。

一、怎样消灭地里拱土田鼠

1、人工捕捉

观察田鼠的生活规律,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人工捕捉。或在田鼠出没的地方放置捕鼠笼、粘鼠板,或在老鼠夹上放一些食物,然后将其放在老鼠常走的路线上进行诱捕。

2、化学诱杀

准备一些药饵,放在田鼠的洞口或经常活动的地方,田鼠取食后便会被毒杀。

3、气雾捕熏

于晴朗、无风的天气将气雾充入田鼠的洞穴中,然后立即封住洞口,将田鼠熏死于洞中。

4、生物灭鼠

保护鼠类的天敌,比如猫头鹰、蛇类等,同时将田间的杂草清理干净,为其创造捕食田鼠的机会。若饲养了家猫,还可以利用家猫捕捉田鼠。

5、器械灭鼠

(1)在田间使用捕鼠盒、弹簧钳等器械。捕鼠盒的两端装有通风透光的网状门,一端固定,一端可活动,使用时先挖开鼠洞,再将活动的一端放入鼠洞,深度以3-4厘米为宜,然后用土壤堵严四周,田鼠进入盒中便会触发开关,此时活动门会关闭将其困住。

(2)弹簧钳是将1根钢丝折回弯成大小不同的2个圈,圈上装有自动开关,使用时可将圈放入鼠洞中,深度为5-10厘米,待田鼠推土时其头部进入圈内便会触发开关,然后将其夹住。

二、田鼠和老鼠有什么区别

1、归属不同

(1)田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

(2)老鼠:属于啮齿目、鼠科。

2、体色不同

(1)田鼠:体型粗大,体色多为棕褐色、棕灰色、灰**、沙**等颜色。

(2)老鼠:体型较小,体色多为褐色、灰色。

3、栖息环境不同

(1)田鼠:大多数都是地栖种类,可在地下挖掘通道,也可以在岩石、树根、倒木下的缝隙中做窝。

(2)老鼠:常在厨房、厕所、水道、杂物堆、垃圾堆放处等地方活动,且经常在带菌场所和清洁场所之间来回活动。

家鼠

house rats;mice

怎样消灭地里拱土田鼠,田鼠和老鼠有什么区别

啮齿目鼠科大家鼠属和小家鼠属中的一些种类的通称 。

因这些种类主要栖居在城镇、乡村,与人关系密切,故名家鼠。大家鼠属种类体长8~30 厘米;尾通常略长于体长,其上覆以稀疏毛,鳞环可见;体毛柔软,个别种类毛较硬;背部为黑灰色、灰色、暗褐色、灰**或红褐色;腹部一般为灰色、灰白色或硫磺色;后足相对较长,善游泳的种类趾间有皱形蹼。小家鼠属种类的体型较小,一般为6~9.5厘米 ;上门齿内侧有缺刻。大家鼠属约有 100种,大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和非洲的亚热带、热带。中国有16种。小家鼠属全世界约有36种,中国有2~3种。

家鼠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栖息于各种环境之中。在住房、仓库、船车等能隐蔽的地方均可生存下去。夜间活动。以动、植物为食。几乎全年均可繁殖。大家鼠属各种的妊娠期约21~30天,年产3~10胎,每胎产2~16仔。小家鼠属各种的妊娠期18~21天,年产5胎,每胎产3~16仔。

家鼠是世界性的害鼠,不仅盗食粮食,还咬坏家具、用品,甚至咬坏电线造成停电和火灾。褐家鼠常咬死家禽和家畜的幼仔,咬伤咬死婴儿。家鼠是鼠疫、兔热病、斑疹伤寒、狂犬病等病原体的携带者。褐家鼠和小家鼠的白色变种为实验动物。

田鼠: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的通称。田鼠体型粗笨,多数为小型鼠类,个别达中等,如麝鼠,体长约30厘米,体重约1800克;四肢短,眼小,耳壳略显露于毛外;尾短,一般不超过体长之半,旅鼠、兔尾鼠、鼹形田鼠则甚短,不及后足长,麝鼠的尾因适应游泳,侧扁如舵;毛色差别很大,呈灰黄、沙黄、棕褐、棕灰等色;臼齿齿冠平坦,由许多左右交错的三角形齿环组成。共18属11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中国有11属40余种。

栖息环境从寒冷的冻土带直至亚热带。有栖息于草原、农田的田鼠和兔尾鼠;也有栖息于森林的林鼠和林旅鼠;还有栖息于高山的高山鼠;以及适于半水栖的水鼠和麝鼠。某些种类因适应特殊的环境,形态上产生了某些相应的特化。如以地下生活为主的鼹形田鼠,四肢短粗有力,爪发达,门齿粗壮,适于挖掘复杂的洞道,而眼、耳壳则很小;适于水栖的种类,后足趾间具半蹼,尾侧扁,利于游泳。田鼠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也有的昼夜活动。多数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有些种类则吃动物性食物。喜群居。不冬眠。田鼠中的一些种类数量变动很大。旅鼠在数量高时还有迁徙的习性。每年繁殖2~4次,每胎产仔5~14只,寿命约2年。

田鼠除个别种类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绝大多数对农、牧、林业有害,特别是一些群栖性强、数量变动大的种类。另外,田鼠为蜱传斑疹伤寒、兔热病、脑炎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与流行病学很有关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