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区别在哪?
人与人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总是有那么多的差别。 有些差别是可爱的,比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嗜好。有些差别是有意义的,比如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这种“多样性”,可能会导致“人种”的退化。 但是,承认“差别”的可爱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差别”都是有意义的。总有一些“差别”,它的别名叫“差劲”。有些人“太优秀”,有些人“太差劲”。那种“太差劲”是人格的不健全,它显示为精神上的“残疾”。那种“差劲”绝非简单的“差异”,而是人种学上的进化与退化的“差距”。 人与人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人与人的差距会在很多地方显示出来,但根本的差距,在于人的“主动性”的强弱程度。凡人都有主动性,人不可能完全没有“主动性”。凡是生物,都有主动生长的原始力量;但是,有些人的主动性比较“强劲”,有些人的主动性比较“差劲”。强健的“主动性”使某些人总是能够努力克服障碍与困难;差劲的“主动性”使另一些人长久地受挫与受难,这些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当我们理解了人的“主动性”所蕴涵的力量,我们就会明白:教师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同学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为什么有人会呼唤“赐予我控制感”? “主动性”太重要了,它是《周易》的核心精神。后来梁启超把这个核心精神引入清华大学的校训。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所谓“自强不息”,实际上就是“主动精神”。我写过一篇文章:狮子的性格》。这篇文章实际上就谈论这个主题。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狂野周末》。在那里面你可以看到狮子、老虎捕获猎物的场景。狮子、老虎追赶猎物的姿态是很美丽的,但是,还有一种美丽,就是兔子、梅花鹿为了不被狮子、老虎吃掉,它们不断的奔跑。《狂野周末》里面曾经有一个镜头:狮子选好了猎物追上去,它的猎物是梅花鹿。按说,梅花鹿奔跑的速度不如狮子快,但是,这只梅花鹿逃脱了,狮子无奈的站在那里。 德国人尼采说过一句话。尼采说:“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全部的期待。”这样看来,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有主动精神、有力量感、有超越感的人呢?第一,要有一口好“牙”,最好把玻璃都能够咬碎。第二,要有一个健康的“胃”,把玻璃咬碎之后吞下去,把它消化掉。就是说,你遇到了困难,要用你的“自强不息”把它咬碎,要用你的“厚德载物”把它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