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补充讲义2-「志」与「记」
⊙「志」与「记」
壹、
1「志」有记载、纪录之义,以「志」为名的作品殆可归于「记」。
2 以「记」名篇的作品魏晋以前少?,唐、宋渐多,「以?为记」,韩愈、?宗元已开其端,在议?风发的宋代?是常?现象。
3古代称「记」的文章很多,也有一些称「志」的,如归有光(项脊轩志)。记的文章内容、手法丰富而多样。内容有记人、记事、记物、记风景等类。写作手法上,有的偏重叙述、描写,有的偏重议论、抒情,灵活多样。杂记文常常因为不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而与其他文体发生某些交叉关系,根据所写的内容,杂记文大致可分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
4「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多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有严格的区分。例如在他的文集之中有〈野鹤轩壁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项脊轩志〉名为记「物」,但内容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不过四库备要题为项脊轩记。
贰、
「志」有记载、纪录之义,以「志」为名的作品殆可归于「记」。
历代有关于「记」体的讨论文献约有以下数端
?勰《文心雕书记》:
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
?勰可?把所有难以归属的文章都置于「书记」一?,并未特别对「记」有所?明,可能因为「记」之文章在?勰当时并未明显形成一?作品,后人虽将「书」另?一?,但「记」?文章之内容仍然包容广大。
南宋叶适:
「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
窃尝考之:记之名,始于《戴记》、《学记》等篇。记之文,《文选》弗载。后之作者,固以韩退之〈画记〉、?子厚游山?记为体之正。然观韩之〈燕喜亭记〉,亦微载议?于中。至?之记新堂、铁?步,则议?之辞多矣。迨至欧、苏而后,始专有以?议为记者,宜乎后山以是为言也。大抵记者,盖所以备?忘。如记营建,当记月日之久近,工费之多少,主佐之姓名,叙事之后,?作议?以结之,此为正体。至?范文正公之记严祠、欧阳文忠公之记昼锦堂、苏东坡之记山房藏书、张文潜之记进学斋、晦翁之作〈婺源书阁记〉,虽专尚议?,然其言足以垂世而?教,弗害其为体之变也。学者以是求之,则必有以得之矣。
吴纳认为后之作者以为记体文章成?于韩?的记?文和游记文,是纯粹的记?、叙事,杂议?于文中。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对杂记则言:
按《?石?》云:「记者,记事之文也。」……其盛自唐始也。其文以叙事为主,后人?知其体,顾以议?杂之。顾陈师道云:「韩退之作记,记其事耳,今之记乃?也。」盖亦有感于此矣。然观〈燕喜亭记〉已涉议?,而欧、苏以下,议?浸多,则记体之变,?一朝一夕之故哉?
徐师曾认为只有记日月、工费之?才是记事文的正体,而载入议?就是变体。其实,所谓变体,正是唐宋以后叙事文的一大特点。问题?在有没有议?,主要看议?是否适当,是否与记叙?系紧密。
姚鼐《古文辞?纂》在〈序目〉之「右碑志?下编」言:
杂记?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纪大小事殊,取义各?,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以刻石者。?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然实记之?也。
姚鼐认为杂记亦是碑文一?,是扩大?碑文的定义范围。
综上所言,「记」体散文虽然起源很早,但真正以「记」名篇的,魏晋以前倒还少?;?是以议?为主的,当是属于变体记文。「以?为记」,韩愈、?宗元已开其端,在议?风发的宋代?是常?现象。
我国古代称「记」的文章很多,也有一些称「志」的,如归有光(项脊轩志)。记的文章内容、手法丰富而多样。内容有记人、记事、记物、记风景等类。写作手法上,有的偏重叙述、描写,有的偏重议论、抒情,灵活多样。杂记文常常因为不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而与其他文体发生某些交叉关系,根据所写的内容,杂记文大致可分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
一、台阁名胜记
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登临观赏名胜古迹时,也常常撰文记叙这些建筑物的历史风貌,抒发伤古悼今的感慨。台阁名胜记在记事之外,偏重发挥议论,抒发感慨,行文自由。唐宋古文家写过不少优秀的台阁胜记,例如,柳宗元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喜雨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可见台阁名胜记并不是闲适的应景文章,不少名篇都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较大的社会意义。
二、山水游记
游记也是散文的一种。它往往用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公私风貌、风士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我国文学中的游记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但严格地说,这些作品还能算是纯粹的游记,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描写富春江的自然景色,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缺乏细致地描写。具有个性特征自然景物的山水游记是从唐朝开始的。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将山水游记的散文体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写的每篇游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从此以后,游记文学在文学史上便具有特殊的地位。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借助山水来抒发议论,阐明哲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则把叙事、写景、抒情三者熔为一炉;陆游用日记的形式写了(入蜀记);明代抒写山水小品的作家很多,如袁宏道、钟惺、张岱等等,流派不同,风格各异。末期还出现游记专著,如(徐霞客游记),不仅提供了广博的水文、地理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文笔清新流利、绚丽多彩;清代的游记散文虽不及明代,亦有一些佳作,例如方苞的(游雁荡山)、姚鼐的(登泰山记)等等。
三、书画杂物记
古代有一种专为记述书画和器物、而题写的小文,一般是记述该书画的内容,物件的形状,以及其形制或艺术特点,得之或失之的情况等。这类记文的写法,有的偏重于如实的记物,记有关得失情况;有的因记书画而怀人,因记物件而发议论、生感慨。这类小文除以「记」名篇外,有时也署「序某」或「某序」,如柳宗元的(序饮)、(序棋),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等,它们与序跋文之「序」不同体,从性质上看,乃属记文类。另外,有的画记称「书某画后」,如苏轼的(书蒲永升画后);还有一些「记」的文章从某些事物加以议论发挥的,如司马光(谏院题名记),是作者为谏院题名刻石写的「题记」,文章以质朴的语言,精炼的词句,阐明谏官的重责大任和身为谏官的应有品德。曾巩(墨池记)是篇借事立议的短文,文章由墨池遗迹说到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尽心学书,再由书法、谈到治学与修养道德的方法与态度。
四、人物杂记
人物杂记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多数以「记」名篇,也有一部分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如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歌颂东汉隐士严光的高风亮节;宋钱公辅的(义田记),表彰范仲淹置义田,赈济老弱贫残的义行;欧阳修的(相州画锦堂记),称扬韩琦的谦逊与功业;清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悼念史可法的忠烈精神;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则通过对他家一间百年老屋兴废情况的描写,记述他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并围绕着几件家庭琐事,表达他对家人的怀念。
「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多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有严格的区分。例如在他的文集之中有野鹤轩壁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项脊轩志名为记「物」,但内容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不过四库备要题为项脊轩记。
请问文言文的文体 志和表 有什么区别?
是,作者虽有消极怨恨,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作者虽想为国出力,但,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且作者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所以说“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教材
问题描述:
急用,请帮帮忙,回答好的有追分
解析:
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P1109
一、 古人早就认识到不同文体的特点:
1、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辞赋欲丽”
2、 晋代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意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3、 六朝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
《文心雕龙?颂赞》:
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文心雕龙?诔铭》:
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二、 十三类分类法
清人姚鼐的《古文辞类篹(cuàn)》将文章分为十三大类,虽未必精当,大致有条理可循,现即根据他的分类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1、 论辨类——论说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
① 先秦诸子著作;
② 单篇论文,如贾谊《过秦论》
③ 发表主张,阐明道理,如《淮南子》
④ 辨别是非,驳斥谬论,如《论衡》
2、 序跋类——现在一般为前“序”后“跋”,然而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书后的,如《淮南子?要略》、《论衡?自纪》、《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序传》、《说文解字?叙》。
梁萧统《文选?序》才置于书之前。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柳宗元《愚溪诗序》。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也。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3、 奏议类——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
刘勰说:“章以谢恩,奏议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原本有异,但后来变得没多大分别了。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疏——逐条陈说,封事——秘密奏议。
如诸葛亮《出师表》、南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对策——“应诏而陈政也”。即按皇帝所出题目回答问题。汉贾谊、晁错、董仲舒以对策著名。贾谊有《治安策》、晁错有《论贵粟疏》、董仲舒有《对贤良策》等。
4、 书说(shuì)类——书即书信,说多是游说之世说别国人君的言词。如
李斯《谏逐客书》、乐毅《报燕王书》、李白《与韩荆州书》
《战国策》中大量的策士的言论
5、 赠序类——唐代兴起的文体,即古之“赠言”,如
韩愈《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宋廉有《送东阳马生序》等
6、 诏令类——皇帝对臣下的书信,如
汉高祖刘邦《求贤诏》、汉武帝刘彻《求茂材异等诏》之类
“檄”是诏令附类,用于“晓喻、声讨”,有时不一定是皇帝发出的。如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7、 传状类——记述个人生平事迹,供礼官议定谥号或供史官采择立传。“传”指传记,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之《苏武传》、《后汉书》之《张衡传》等等。“状”为行状,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即是。
传奇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也可归入传状类。
8、 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
碑铭有——
① 封禅碑、纪功碑,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韩愈《平淮西碑》
② 寺庙、桥梁等建筑物刻文,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之类
③ 墓碑(又称神道碑),如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④ 墓志铭记载死者生前事迹,前有志(散文),后有铭(韵文),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杂记类——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且记叙文。如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永州八记》、苏辙《快哉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叙中夹论
10、箴铭类——用于规戒的文章,大多用来戒勉自己。如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曰:何陋之有?”
11、颂赞类——对别人的歌颂和赞扬。如
韩愈《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或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12、辞赋类——基本有韵,近于长诗。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扬雄《解嘲》、杜牡《阿房宫赋》、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之类。
13、哀祭类——哀吊死者的文章,包括哀辞(祭拜于灵前而烧之)和祭文(祭拜并宣读之)。如韩愈《祭十二郎文》。另有间于二者之间的“诔”,《文心雕龙?诔碑》::“大夫之材,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如颜延年《陶征士诔》。
三、 姚鼐的13类分类法之不足:
1、 同名而异实——“书序”与“赠序”都叫“序”;“座右铭”与“墓志铭”都叫“铭”。
2、 有些文章可能跨类——《论积贮疏》形式属于“奏议”类,但从内容看又可视为“论辨”类;《送孟东野序》属于“赠序”,但通篇在说理,也可看作“论辨”类。扬雄《解嘲》形式属于“辞赋”类,内容属于“论辨”。
3、 古人对同一文章分类也出现分歧现象。
四、 从用韵角度来加以观察:
1、 辞赋类是完全的韵文,没韵的辞赋是极少的;
2、 颂赞类也完全是韵文;
3、 箴铭诔也完全是韵文。
4、 碑志类往往前面有序(散文),最后是“铭”(韵文),铭无韵者极少。
5、 哀祭类近于辞赋,也一般押韵。
6、 有些类别的文章本可无韵,但也不排除作者用韵,如柳宗元《愚溪诗序》、《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