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设计背景
好玩的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索兴趣的玩具。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科学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就是借助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中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3、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4、玩传声筒,观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
5、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能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蚯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树衣服、、营养-报纸球
活动过程:
1、师:“这是哪?”――动画城。
2、今天动画城给小朋友准备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大树是什么表情?
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
(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讨论)
(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
4、蚯蚓:“老鹰,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
老鹰:“那边?那么远你怎么知道?分明是在骗我。”
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把答案告诉老鹰好吗?(幼儿讨论)――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
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到底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讨论)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
老鹰不相信,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
“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6、过了几天,老鹰在大树上生出了鹰蛋,“哼,小蚯蚓被我咬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烦我了。”
“老鹰!你好吗?”(蚯蚓钻出)
“你为什么没死”?
小朋友来告诉老鹰,我为什么没有死,好吗?(讨论)
7、老鹰被蚯蚓气的飞走了。
蚯蚓:“小朋友大树真的没有营养生病了,小朋友变成小蚯蚓帮助我搬营养给大树治病好吗?”
小蚯蚓变好了吗?快去运营养吧!
8、老师变成大树
提醒幼儿:
小蚯蚓没有手脚,我却发现咱们小蚯蚓怎么在用手爬呀?
或――小蚯蚓,你怎么长出手来了呀?
大树吸收营养慢慢舒展开来
大树:我已经有了营养不会死了,谢谢小蚯蚓
9、蚯蚓和大树跳舞
大树:“小蚯蚓我的朋友在那边,你们爬过去看看他好吗?”
幼儿爬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2、磁铁记录板、纸、笔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4一、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自由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笔、积木。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介绍过程:介绍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2、东西安静地呆在桌子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幼儿回答,可以让其上来试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使它发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再次操作制造声音。
1、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可是有些东西小朋友还没去试过,现在小朋友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来,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说说自己的办法。
(1)你是怎么玩的,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2)你用了几种方法?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
五、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
一、通过实验操作自制小电池,使幼儿知道在盐水中灯泡能亮。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锌片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一个带夹子的小灯泡及电铃一个,勺子一个。
二、一号干电池一节,剥开的电池一个。
三、每两人一杯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灯泡,引出电池。
提问:小灯泡亮不亮?为什么能这样?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绍电池是怎么发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的科学家,名叫伏特,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把两种金属放到化学药品中,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里产生了电,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就被发明出来了。
伏特就成了发明电池的科学家。我们小朋友也爱动脑筋,喜欢做小实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来做一个小电池。
三、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制小电池。
1.用剥开的电池,介绍碳棒、锌片
2.教师示范制作小电池。把灯泡上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锌片和碳棒上,放进有水的烧杯中,灯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电池,放进准备好的清水中试一试。
(1)教师检查夹子夹的对不对。
(2)观察小灯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盐试一试。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2)提问:你的电池是怎样做成的?
刚才加入很多盐为什么不亮?(需要搅一搅,让盐水溶入在水里)
(3)请没有做成小电池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5.小结:刚才在没有加盐的清水中灯泡不亮,在盐水中灯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电铃
1、教师出示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小电铃唱歌了。
2、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试一试。提示:看看别人的夹子是怎样夹的。
3、提问:你的小电铃为什么能响?为什么小电铃不响?
4、小结:电铃上的夹子有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黑颜色,夹子只有夹对了才会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等小朋友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本领就会明白的。
五、扩展知识。
今天咱们做了小电池,你还知道有哪些电池?(干电池、BB机上用的电池、表上的纽扣电池,充电电池……)这些电池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动脑筋,长大以后发明出多种多样的电池。
科学活动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手眼协调性。
活动准备: 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水槽。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小手在哪里?
幼:这里!
师:那么跟老师一起做:
合拢张开、合拢张开;
小手拍一拍。
合拢张开、合拢张开,
小手拍一拍。
爬呀、爬呀,
爬到小脸上,
这是眼睛,
这是鼻子,
这是小嘴巴!
小朋友做的非常棒,给自己鼓励鼓励吧!
幼:棒、棒、我最棒!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那些东西会沉下去?
幼:泡沫、木头......(会浮起来)石头、硬币......(会沉下去)
师:小朋友说的都对,那么请小朋友想想,鸡蛋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幼:会沉下去(会浮起来)
师:老师也不知道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老师这里有一盆水,
我们把鸡蛋放在里面,小朋友要仔细观察哦!看看鸡蛋是沉下去了还是浮起来了。(让每个幼
儿都看清实验的结果,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鸡蛋在清水里沉下去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鸡蛋在清水里灰尘下去。
我们在做一个实验,接下来老师要在清水了家一点盐,小朋友想会怎样?
幼:还是会沉下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这次在清水中加入盐,轻轻搅拌,让盐充分溶解,在放入鸡蛋。让每个幼儿仔细观察这次实验的结果,提问:
这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幼:这次我看到了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了。
师:通过第二次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可以始水的浮力,让原本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 让幼儿自己做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下面那,请小朋友们自己做次实验,老师这里还有妈妈平时炒菜用的糖、和味精,小朋友们可以放在清水里,看看可不可以让鸡蛋浮起来。
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组获得四个鸡蛋、四个水槽、盐、糖、味精、一个搅棒。教师指导幼儿实验。
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师:你们的鸡蛋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我在水里加了盐,我的鸡蛋浮起来了。(我在水里加了糖(味精),我的鸡蛋没有浮起来)
师:对,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始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教师在一次做实验,增加对本次实验的认识 。
4、 小朋友们,我们也可拿别的东西来做这个实验,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做这个实验。
然后,下次上课的时候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活动延伸:
科学活动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游戏“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游戏《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儿歌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儿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科学活动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一张。
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2、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
出示宇宙图介绍介绍延伸
引起兴趣-->太阳-->月亮-->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
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
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金星、水星、木星……)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小百科: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为什么磁铁断开后再接上去回有排斥反应
磁铁的N和S可以认为是在介质中有很多很多个很小的“磁荷”,每个磁荷都有自己的S极和N极,在介质中因为首尾相连,所以相邻磁荷的S极和N极正好抵消掉,最后只剩下介质头上和尾巴上的没抵消掉,所以才显出N和S.
所以你折断,没有问题啊,在折断的任何一段,中间的抵消,表面的没抵消掉,所以还是有N和S,这个跟蚯蚓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问题主要看磁性材料的属性。如果是晶体结构的并且材料性质比较均匀的,如铁氧体,新的合金磁体。会发生搂主谈到的现象。如果是力学结构不是均匀的稳定的,比如磁化的缝针,则不会发生磁铁极性的转向。
主要原因是在磁铁分离开的时候,在磁铁断开的时候,由于结构力学的原因使磁铁两个断面上的力学结构趋向于同化(也就是对称),致使断开的两个面极性相同,就无法重新吸接上了
-------------------------------------------------
磁铁摔断之后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6册第11课 磁铁的性质)
这是“非典”过后学生复课的第一节自然课,我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发给同学们。拿到磁铁,同学们如获至宝。孩子们自行探究,认识了磁铁有南北两极,磁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之后,我又发给每组一根没标明磁极的磁铁,我说:“用今天的知识你能帮老师判断这块磁铁的磁极吗?”孩子们又忙着实验了。这时,有个小女孩略带哭腔地叫着我:“老师,我的磁铁被小明摔断了。”她举起刚好从红蓝中间断开的磁铁让我看,这时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
有个爱起哄的学生说:“老师,她的磁铁南北极分家了,这块没了南极,那块没了北极,哈哈……”其他同学一听这话便哄堂大笑,那个小女生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我接过两块磁铁,对大家说:“磁铁断了以后,真的是南北极分家吗?”有的孩子点点头,还有的不知所措。见同学们意见不统一,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试一试呢?于是我请同学们到前边用刚才的方法辨别断的磁铁的南北极。只见他将断的磁铁的一端与完好磁铁(标明磁极)的南极接近,吸在一起,又与北极接近却不能相吸,这时,他说:“奇怪,这块红磁铁断的那端变成了南极。”我趁机又让他用蓝磁铁(同学们认为只有南极)试一试,结果,蓝磁铁断的一端是北极。没等我说什么,这个实验的同学说:“奇怪,这磁铁摔断后居然能长出南北极。”这时固执的吴浩说:“老师,您用别的方法试一试,好吗?”看得出他还有点不相信。“用什么方法呢?你来吧!”只见他麻利地将线系在断磁铁的中间,等它静止后,果然又指南北极了。他连声说:“真神奇,有点像蚯蚓一样,断了头能长头,断了尾能长尾。”多么形象确切的比喻呀。在同学们点头之中,李明又说:“老师,把断磁铁再连在一起,南北极会变吗?”我心中称赞:“多么聪明的孩子,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呀!”“那你来试一试,好吗?”只见他高兴地冲向讲台,接过两块断磁铁,小心地将断开处接近,高兴地说:“老师,它们又吸在一起了。”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着,他又将注明南北极的磁铁的一端接近断磁铁的两端,“老师,真神了,断磁铁合在一起,南北极不变。”孩子们不禁为他鼓起了掌。
面对“磁铁摔断后”学生的种种意见,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捕捉到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掀起教学高潮。作为新世纪新理念下的教师要勇于抛弃教材“执行者”、“传声者”的身份,成为教材的“改造者”、“创造者”,不拘泥于课本,不受常规所控,随教学发展灵活改变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陈爱民 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学区安固小学
摘自《科学课(3~6年级)》2003年11月
磁铁具有正负两个极性正极、负极。 主要由于磁铁的分子作环行运动产生的电磁现象而产生的,当它跌断以后,新的端口又会与此原因产生新的磁极,磁性需遵循物理原则: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而产生的磁极为同名所以磁铁断了就无法重新吸接上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