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真的有灵魂吗?
我觉得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觉得人有了灵魂才有了思想,有了思想才会控制着人的肉体。
一般来说我们就是把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肉体,一个就是灵魂。然后核心就是灵魂,灵魂是操控这一个人的行为动作的核心所在,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都有经常提到有关于灵魂的东西。
最近我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是真的算是死去了,我们表面意思上面的死亡就是身体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可能如果我们的灵魂独立于身体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是说即是我们的肉体没有了生命的表现,但是我们的灵魂依旧在人世间,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并没有死亡,只是换了一种生命形态而已呢。
其实对于这一点,灵魂的阐释很多的现在的科技也是没有更好的解释的,我们只能觉得那是一种物质形态,我们肉眼无法看到而已,因为现在很多的东西我们并不能去完全的了解和解释清楚,虽然很多人也在一直的努力去解开很多的谜团,我们也希望那一天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面到底有没有灵魂这个东西,然后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用什么组成的,然后它究竟是可以有什么作用和功效,然后人一旦肉体失去时候,灵魂是一并的消失还是存留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慢慢的去解答和解释期待额。
灵魂和心灵有什么区别?
《理想国》首次对灵魂做出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三重区分,柏拉图称它们为灵魂的三个部分。但我们应该理解,“部分”仅仅是一个比喻的用法,在此之前,他用的是“型相”这个词,说明灵魂包含着人的行为必须服从的三个原则:理性控制着思想活动,激情控制着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支配着肉体趋乐避苦的倾向。柏拉图认为,理性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人的灵魂的最高原则,它是不朽的,与神圣的理念相通。激情和欲望则是可朽的。激情高于欲望,因为激情虽然也被赋予动物,但只有人·的激情才是理性的天然同盟。欲望专指肉体欲望,理性的欲望被称作爱欲(erms),这是对善和真理的欲求。肉体的欲望或服从理性而成为一种德性,或背离理性而造成邪恶。
柏拉图所说的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灵魂内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当理性原则支配着灵魂时,灵魂正当地统摄着身体;反之,当欲望原则支配着灵魂时,身体反常地毁坏着灵魂。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之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灵魂自身的原则。《菲德罗篇》里有一个比喻,灵魂好像是两驾马车,理性是驭马者,激情是驯服的马,欲望是禁骛的马。灵魂的善恶取决于驭马者驾驭着这辆马车,还是继骛的马不受控制地拉着马车任意狂奔。凡此种种,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灵魂始终支配着身体活动,即使身体对于灵魂的有害影响也是通过灵魂中的欲望而起作用的。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说,理性存于头部,激情存于胸部,欲望存在于腹部。这种说法可追溯到荷马史诗。柏拉图运用这一传说是为了强调灵魂的每一部分都是支配身体的原则,因此与身体的各部分分别相对应。他还把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理性对应于智慧,激情对应于勇敢,欲望对应于节制。我们将看到,灵魂与德性的对应关系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
柏拉图对灵魂做出的三重区分并不影响他所坚持的灵魂统一性。在他看来,灵魂的本性是理性,激情和欲望都应服从于理性;欲望违背理性而耽于肉体享受是违反灵魂本性的反常行为。当他不加区别地使用“灵魂”这一词时,往往指合乎本性的灵魂。比如,他所说的“灵魂不朽”,主要指理性灵魂的不朽。只是在需要分析灵魂与身体、道德和政治活动的对应关系时,他才区别灵魂包含的不同因素,而不把“灵魂”与“理性”等同起来。在不同的场合,他有时强调灵魂的统一,有时强调灵魂的区分,然而却始终坚持了灵魂在本性上高于身体的原则,保持着灵魂学说与理念论的衔接。
灵魂和心灵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灵魂:精神、思想、感情;人格,良心;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
2、心灵: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二、出处不同
1、灵魂:瞿秋白 《出卖灵魂的秘诀》:“从中国小百姓方面来说,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
2、心灵: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美出自心灵,出自作者的高尚的情操。”
三、侧重点不同
1、灵魂:指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2、心灵:是一个情感场,它通过各方面的情感表现出来,不是捉摸不透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