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惜的意思
怜惜,读音为lián xī,汉语词语,意思是爱惜;同情爱护。
出处
唐 白居易 《晚桃花》诗:“春深欲落谁怜惜, 白侍郎来折一枝。”
可怜鲜艳的桃花在这不见天日的地方寂寞地度过春天,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天机缘巧合被我发现,就折一枝花回去欣赏。
《儒林外史.第八回》:「自你表兄去后,我心里更加怜惜他,已替他捐了个监生。」
《红楼梦.第六九回》:「不然,你则白白的丧命,且无人怜惜。」也作「怜爱」。
“怜惜”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分的爱情。怜是爱怜,是深深的同情,惜是爱惜,是珍视,不舍得丢弃一丝一毫。有哲学家说:“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怜惜正是这样一种最本质的爱,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愿为对方的快乐与幸福付出的心态。怜惜不是怜悯,怜悯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带着一点优越和施惠的满足,而怜惜是从尊重和欣赏出发的温柔的呵护和给予,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怜悯心的区别如下:
1.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是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佛教重的慈悲心要求人们洞悉人世间这个系统中所有一切关系,并按照关系的特性,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2.同情心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主要是对弱者和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并要设法帮助别人的心理。人人都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同情心又是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的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
3.恻隐心即恻隐之心。出自《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悲伤;隐:伤痛,是出于本能的,对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
4.怜悯心是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悲惨的人表示同情。它要求人们抚慰他人内心的情感、挫折和磨难。
扩展资料:
恻隐心释义: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
例:恻隐之心。出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造句: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
详细解释:
1.同情,怜悯。
①《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②《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恻隐也。”?
③唐储光羲《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④朱自清《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⑤《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裴晋公每怀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2.悲痛。
《楚辞·刘向》:“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王逸注:“心常恻隐含悲而念君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