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使用的子线长短有什么讲究
台钓(悬坠钓)子线是指8字环到钓钩之间的专用钓线,其长短、粗细、钩距大小等是与钓法、鱼情和施钓情况密不可分的,子线的长短从10厘米至50厘米范围选择。
子线的长短在垂钓过程中,起到控制线组(饵料)二次下摆时间,短子线二次下摆时间短,饵料快速到位,适用对象鱼索饵积极的状态;长子线则有延缓饵料到位,饵料徐徐自然落下,加大了对象鱼追饵、就饵时间,增加了诱鱼效果。
一般(仅述子线长短)有下列关系:
钓法——这里指钓底还、钓浮还是钓过程
钓底时,推荐10-20厘米长度,要求快速到底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跑铅钓法时推荐10厘米更能及时、准确反映鱼口。
钓浮时,快浮可短,推荐15厘米,慢浮可长,推荐20-30厘米。
钓过程,此时一般选择中长子线30-50厘米
鱼情——这里指鱼快慢或鱼个体大小
鱼口快适当缩短子线,鱼口慢(10-20厘米),适当加长子线(30-40厘米)。
对象鱼个体大适当加长子线,个体小适当缩短子线。
钓点——这里指是否钓组抛投入位的难易程度
容易抛投可按照上述做法,充分发挥子线选择优势;
不易抛投入位时(特指水面水底障碍物多或水底高低不平),应适当缩短子线;极特殊情况下选择单钩垂钓。
另外,上述观点不是非要如此不可的,只是钓手要根据自己的心得与现场的情况相适应,毕竟中鱼才是硬道理。
再一点,子线长短只是一种适用而不是必须。
冬天用长子线还是短子线回答如下:
一、长短子线的特点。
长短子线应该是个相对的改变,也没有个具体的衡量标准,达到多少厘米算长,多少厘米以下算短,这个没有定论,只是相对而已。通常来说,长子线隐秘性更好,入口障碍小,但是漂相传递慢,体现在漂相上会慢半拍。而短子线,信号传递迅速,漂相反应及时。
不过这只考虑了长短,其实信号的传递跟子线长短有关,跟调漂也有关系,但是也能说明长短子线的大致特点。其实不止是子线的长短对漂相反应有影响,水线长短也同样有影响,钓深水提竿抓第一口就是因为水线长,浮漂反应慢半拍导致的。
二、子线长,反应慢,在冬钓鲫鱼中是否有用。
1、先说下台钓中抛竿如水,铅坠和子线的运动情况。抛竿入水后,由于铅坠比较重,会首先下沉,然后带着鱼钩和鱼饵下沉,铅坠到位后,鱼饵继续下沉,但是此时速度已经慢了很多。而且子线越长,下降的越慢,原因在于此时会以铅坠为圆点,
做下摆动作,子线越长半径越长,摆动幅度越大,下降也就越慢,也可以理解为路径太长,所以到底更慢。
所以说长子线对于诱鱼是有一定效果的,冬季使用飞铅钓,子线变相变得更长,也是这个原理。
2、冬季鱼口轻,吃饵吞吞吐吐,如果浮漂反应太迅速,可能出现浮漂不停点动的情况,这种漂相对于提竿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提竿好。
如果利用长子线的信号慢半拍的特点,反而容易抓到实口。所以说,长子线在垂钓轻口鱼,滑口鱼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是比较容易抓到实口的,这样中鱼率高很多。
三、短子线,反应快,在冬钓鲫鱼中是否有用。
如果冬季台钓,铅坠悬浮,那短子线反应会比较迅速,由于鱼口轻,就容易出现上面说的浮漂点动的情况,提竿的中鱼率会比较低。但是并非说短子线就没用,子线的长短跟调漂是有关系的。
我们知道,冬季鲫鱼活性差,吃饵慢吞吞,躺在水底的饵料和子线,鲫鱼吃饵障碍是最小的。所以冬钓可以使用小浮漂,小铅坠,让铅坠和子线、饵料躺底,以降低吃饵障碍为目的,这时候短子线的灵反而弥补了铅坠到底的顿,中鱼率还是非常高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