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有关系的四字成语
1. 和龙有关的四字成语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龙德在田:《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雕凤咀:喻辞藻之美 龙断可登: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龙飞凤舞: 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飞凤翔: 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肝豹胎: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龙肝凤髓:喻指珍奇的佳肴 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 龙翰凤雏: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翼:喻杰出的人才 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虎风云: 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驹凤雏: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龙楼凤城:犹言龙楼凤池 龙楼凤池:指禁省,皇宫 龙楼凤阁: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楼凤阙:帝王宫阙 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门点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鸣狮吼:鲁迅《古小说钩沉》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 龙盘凤舞: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盘凤逸: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蟠虎伏:雄踞貌 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 龙潜凤采: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潭虎窟:犹言龙潭虎穴 龙潭虎穴: 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韬豹略:指兵法 龙腾豹变: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跃: 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跳虎卧: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头锯角:喻大胆冒险 龙头蛇尾:比喻首盛尾衰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
2. 和龙有关的成语,龙在第三、四字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暴腮龙门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一世龙门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云起龙骧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鳌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鼎成龙去 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龙翔 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凤附龙攀 指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打凤捞龙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得婿如龙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麟凤龟龙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炮凤烹龙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配套成龙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
痛饮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药店飞龙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直捣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禅世雕龙 指文章世代相传。
打凤牢龙 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附凤攀龙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贯斗双龙 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炮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跨凤乘龙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流水游龙 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3. 写出和龙有关系的成语鳌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
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白龙鱼服 鱼服:穿起鱼的外衣。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扳龙附凤 指依附龙凤而升空。暴腮龙门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
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禅世雕龙 指文章世代相传。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龙配套 将零部件搭配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乘龙佳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
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
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乘龙快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
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
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打凤捞龙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打凤牢龙 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得婿如龙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
鼎成龙去 指帝王去世。鼎成龙升 指帝王去世。
同“鼎成龙去”。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
同“鼎成龙去”。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飞龙乘云 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凤附龙攀 指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凤楼龙阙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凤毛龙甲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
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
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龙翔 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
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伏龙凤雏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附凤攀龙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贯斗双龙 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龟龙鳞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龟龙麟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龟龙片甲 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
形容声势浩大。鹤骨龙筋 指瘦挺虬曲的样子。
虎变龙蒸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
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虎据龙蟠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同“虎踞龙盘”。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踞龙蟠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
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
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
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
比喻激烈的搏斗。画龙不成反为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画龙刻鹄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黄龙痛饮 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活龙活现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活龙鲜健 形容健壮有活力。火龙黼黻 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
后多比喻英才。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
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蛟龙得水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
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矫若游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
4. 猫的四字成语和龙的四字成语有哪些龙的:土龙刍狗 伏虎降龙 龟龙片甲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车马如龙 得婿如龙 打虎牢龙 鼎湖龙去 恶龙不斗地头蛇 画龙不成反为狗 事火咒龙 蝘蜓嘲龙 前怕龙,后怕虎 龙飞虎跳 羣龙无首 龙去鼎湖 龙荒蛮甸 龙威虎震 绣虎雕龙 岁在龙蛇 慈明无双 东鳞西爪 二龙戏珠 怪模怪样 虎珀拾芥 欢欣鼓舞 剑拔弩张 金翅擘海 鲤鱼跳龙门 麟凤一毛 龙驹凤雏 龙蟠凤逸 龙蛇飞动 龙骧虎步 披红戴花 破壁飞去 暴腮龙门 青天霹雳 晴天霹雳 群龙无首 尸居龙见 探骊得珠 叶公好龙 一鳞半爪 一龙一猪 隐鳞藏彩 云龙井蛙 打凤捞龙 洞心骇目 风清月明 凤臆龙鬐 虎窟龙潭 如律令 九江八河 口出狂言 龙断可登 龙潭虎窟 龙断之登 龙德在田 龙化虎变 穷日落月 生死关头 天兵天将 天假良缘 文韬武略 文弱书生 降妖捉怪 鱼跃龙门 药店飞龙 鱼升龙门 一鳞半甲 沿门持钵 一鳞一爪 鱼质龙文 引针拾芥 鱼目混珍 鱼龙变化
猫的: 争猫丢牛 猫鼠同乳 猫噬鹦鹉 猫鼠同处 猫鼠同眠 火中取栗 穷鼠啮狸 以狸饵鼠 风牛马不相及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
5. 鹤和龙的四字成语轩鹤冠猴
焚琴煮鹤
鸿俦鹤侣
爱鹤失众
云中白鹤
闲云孤鹤
鹤归华表
延颈鹤望
孤云野鹤
云心鹤眼
闲云野鹤
千岁鹤归
凫胫鹤膝
松形鹤骨
鸾音鹤信
鹤骨霜髯
鹤膝蜂腰
云中仙鹤
鹤处鸡群
鹤骨松姿
猿鹤虫沙
鹤背扬州
野鹤孤云
龟龄鹤算
鹤发松姿
野鹤闲云
猿啼鹤唳
猿惊鹤怨
鹤长凫短
华亭鹤唳
雕龙画凤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凤表龙姿
刻绘龙凤 形容英俊的仪表 虎斗龙争
放龙入海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活龙活现 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亢龙有悔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跨凤乘龙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老迈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龙韬豹略 ,指兵法
龙腾虎跃 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龙头蛇尾
6. 和龙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和龙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龙飞凤舞、画龙点睛、龙潭虎穴、笔走龙蛇、鱼龙混杂、老态龙钟、降龙伏虎、强龙不压地头蛇、龙凤呈祥、大水冲了龙王庙、鲤鱼跳龙门、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群龙无首、生龙活虎、卧虎藏龙、神龙见首不见尾、攀龙附凤、龙争虎斗、人中之龙、来龙去脉、车水马龙、叶公好龙、人中龙虎、乘龙配凤、龙胡之痛、龙断之登、蛟龙戏水、鱼跃龙门、凤狂龙躁、飞燕游龙、龙伸蠖屈、龙兴凤举、马足龙沙、鳌愤龙愁、火龙黼黻、酒虎诗龙、龙太龙钟、龙首豕足、鱼质龙文、龙韬豹略、龙蛰蠖屈、龙肝豹胎、元龙高卧、一龙九种,种种有别、亢龙有悔、龙蛇不辨、龙言凤语、龙楼凤阁、游云惊龙、绣虎雕龙、龙游曲沼、凤毛龙甲、恶龙不斗地头蛇、蛟龙失水、龙幡虎纛、一世龙门、龙驰虎骤、龙斗虎争、龙精虎猛、龙驹凤雏、雕龙绣虎、得婿如龙、龟龙片甲、龙章凤姿、神龙见首、龙行虎变、成龙配套、屠龙之技、龙投大海、龙门点额、龙肝凤胆、鱼龙变化、烹龙炮凤、风从虎,云从龙、龙血凤髓、龙生九子、蟠龙踞虎、龙虎风云、祖龙一炬、前怕龙,后怕虎、一龙九种、鱼龙曼衍、龙阳泣鱼、一龙一蛇、龙子龙孙、龙骧虎视、龙威虎振、禅世雕龙、云起龙骧、龙飞凤起、骇龙走蛇、龙鸣狮吼、骊龙颔下取明珠、蛟龙得雨、元龙豪气、龙德在田、鱼龙百变、龙潭虎窟、跨凤乘龙、竹杖化龙、凤表龙姿、龙跃云津、虎跃龙骧、龙口夺食、年老龙钟、炙凤烹龙、打凤捞龙、雀马鱼龙、三人一龙、药店飞龙、连类龙鸾、鼎成龙升、云从龙,风从虎、土龙沐猴、白龙鱼服、麟凤龟龙、登龙有术、龙髯攀泣、车龙马水、龙钟老态、龙蛇混杂、活龙鲜健、龙骧凤矫、龙钟潦倒、龙隐弓坠、马如游龙、龙多乃旱、龙蟠凤逸、放龙入海、痛饮黄龙、龙蛇飞动、龙标夺归、贯斗双龙、元龙百尺楼、曝腮龙门、龙肝凤髓、暴腮龙门、虎变龙蒸、龙血玄黄、龙化虎变、虎略龙韬、云龙井蛙、蝘蜓嘲龙、不辨龙蛇、骥子龙文、龙心凤肝、枉学屠龙、龙章麟角、龙屈蛇伸、尸居龙见、如龙似虎、乘龙快婿、直捣黄龙、龙眉凤目、文擅雕龙、盘龙之癖、掷杖成龙、文炳雕龙、龙蟠凤翥、龙腾豹变、雕龙画凤、龙腾虎踞、白龙微服、流水游龙、云蒸龙变、龙江虎浪、龙骧蠖屈、龙跃凤鸣、龙头锯角、飞龙舞凤、龙骧麟振、龙断可登、龙雏凤种、龙跃虎卧、龙门笔法、龙潜凤采、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土龙刍狗、百龙之智、擒龙捉虎、龙雕凤咀、庖凤烹龙、龙拿虎跳、龙荒蛮甸、车如流水马如龙、喜托龙门、龙章秀骨、二龙戏珠、乔龙画虎、龙腾凤翔、匣里龙吟、岁在龙蛇、伏龙凤雏、龙吟虎啸、凤臆龙鬐、龙拿虎掷、真龙天子、矫若惊龙、事火咒龙、日角龙颜、神龙失埶、龙驭上宾、一龙一猪、描龙绣凤、龙威燕颔、土龙致雨、青龙金匮、龙蟠虬结、龙荒朔漠、龙眉豹颈、龙性难驯、上山捉虎,下海擒龙、野战群龙、蝉蜕龙变、龙举云兴、蛟龙得水、画龙不成反为狗、骑龙弄凤、飞龙乘云、龙驭宾天、神龙马壮、神龙失势、凤舞龙盘、龙睁虎眼、飞龙在天、批逆龙鳞、车马如龙、龙跃鸿矫、狮威胜龙、龙骧虎峙、祖龙之虐、蛟龙玉匣、潜龙伏虎、龙战鱼骇。
为什么选那十二种动物做十二年的代表呢?
泾河龙王只是一河之王,四海龙王是东西南北四海之王。泾河龙王是小神龙,四海龙王是大神龙,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传说四海龙王是四兄弟。姓敖。大哥东海龙王叫敖广,二哥南海龙王敖钦,老三西海龙王敖闰,老四北海龙王敖顺。
它们都辖于玉帝,龙王司雨。但事先要请示玉帝,如《西游记》中泾河龙王私自修改降雨时间、点数,结果遭魏征梦杀。
泾河龙王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他的老婆是四海龙王的妹妹,这样他就与最顶级的龙王搭上了关系。他有9个儿子,前8个早早就飞黄腾达了,“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宫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东海敖广)处砥据太岳”。他的前4个儿子,分别坐镇仅次于四海的四渎:江河淮济;其余4个各混迹于佛、道、天庭的各处要害部门,虽然不像李天王的三个儿子,在西天、南海、天庭受重用,却也是脚踩多条船之举。在笔者看来,势力最强的妖精无疑是牛魔王,势力最强的次级仙佛神圣,是这位泾河龙王。
随着新春佳节的到来,也就进入生肖马年了。生肖,这一人类社会的奇特现象,可以说是跟随人一生不变的生命符号之一。不仅中国有生肖,国外许多国家也有生肖,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生肖文化广泛介入中华文化各领域,也是中华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生肖的文化意义也多见于民间流传的风俗习惯之中。本文特讲述生肖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渊源。
生肖与图腾
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着历史久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跳十二兽舞蹈。
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篓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一个新地方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
在满族,野猪神被列为大神。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等。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猎民族中。羊是许多民族的图腾。
汉族是古代驯养犬较早的民族之一,《山海经》中就有狗可以御凶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一则瑶族神话: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喾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神犬盘瓠被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拜狗,把它看做是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有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于是更加敬重狗。
生肖与美术
生肖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主题之一。
民间的十二生肖剪纸,很多是代代传承,变化不大。在构图形式上有“全家福”式的,有单幅的,也有两种生肖双双入图的,最常见的是《蛇盘兔》,蛇首兔头相对,蛇躯环绕兔身。因为在民间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另外,还有生肖与人物共同构图的,大都是兽面人身,逐一排列。
在年画中,十二生肖也是传统题材。年画多以雕刻木版单色或套色印刷。河北武强清代年画《莲生贵子图》,是用红、黄、绿、紫四色套印,画面两个大圆占了画幅大部,一圆内用两个儿童身躯环绕拼成四孩;另一圆内以三个儿童头脸、五个儿童身躯环绕拼成六孩,圆圈内的儿童俯仰卧立。此双圆之上为生肖图案,龙、虎、兔居中央,鼠、羊、牛、马依次排于右侧,蛇、鸡、狗、猴、猪则依次列在左侧。“连生贵子”与十二生肖齐备,以祈多儿多女。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也是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生肖与工艺品
古时有一种十二时盘,盘四周是十二生肖图案。宋代陶谷《清异录·器具》记:“唐库有一盘,色正黄,圆三尺,四周有物象。元和中,偶用之,觉逐时物象变更。且如辰时,花草间皆戏龙,转巳则为蛇,转午则成马矣,因号‘十二时盘’。”此盘的十二生肖图形,随时辰的变化而变换图案,转到巳时出现蛇图案,转到午时则出现马的图案。
1971年,湖南湘阴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套生肖陶俑,均为兽首人身造型,身着宽袖袍,两手向胸前作拱状,中间留有一个可以插物的长形小孔。这十二件生肖俑,分别置放于墓壁四周的小型壁龛内,是用来表示方位的。
唐代铜镜有许多绘有生肖图案。当时的铜镜铸工神奇,扣之清音绵绵不息,迎向阳光,背面文字图案显于影中。铜镜的制作大致分南北两地,地域不同饰纹的式样也就不相同,北方的铜镜相互简略,南方的则制作精巧纤细,饰纹繁杂华丽。
北京民间工艺品“兔儿爷”在清代《燕京岁时记》中就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骑马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则尺余。”骑虎兔儿爷,人们说是卯兔驭寅虎。成语“寅吃卯粮”形容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骑虎兔儿爷,让卯兔驭寅虎,寓含卯吃寅粮、生活富足有余之意。 山东高密聂家庄的泥塑从明朝万历初年就已开始生产,娃娃、禽、兽、虫、鱼等题材都有。直到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由静态发展到会动、会叫、会斗趣的玩艺儿,出现了叫虎、叫鸡、叫猴等。制作时首、尾分为两部分,中间用皮革或牛皮纸连接,内装钢丝弹簧、哨子,用手摇动则会发出鸣叫声。对于泥叫虎的造型,民间艺人认为:“这玩艺是给孩子玩的,只要花哨好看又能叫出声就行,不能太真了,太真了会给孩子们一种恐怖感。”因此,极力夸大老虎的头部,特别是虎口,以显示老虎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神态,老虎的尾部设计得特别小,仅在虎腚上露出一短短的凸突,四肢短而粗。在头部的圆盘中心,留有插哨子的空隙,这样只要按动虎头和虎尾,老虎就可发生稚气响脆的叫声。
生肖与钱币
《古钱大辞典》引用《稗史类编》说:“命钱,面有十二生肖字。张端木曰:‘此钱旧称命钱,有地支十二字,又有生肖形。’生肖之说始于《淮南子》,则此钱不必出于近世也。今此钱有一字者、两字者、四字者、十二辰全者,大小不等,品种尤繁。”因此,生肖币又称十二支钱、命钱,也是生肖造型中颇有趣味的一个品种。
生肖钱币在宋元时期即有铸造。有一种是穿孔之上铸一字,孔下铸相应生肖,如“子”字币铸鼠,“亥”字币铸猪,图案比较简单。另有一种,正面铸子、丑、寅、卯四字,背面铸鼠、牛、虎、兔四生肖。还有一种形式,正面铸“午生”,背面铸人、马图案;正面铸“酉生”,另一面铸人和鸡的图案,这就突出表现了人与生肖的关系。
有一种生肖钱,正面为两重圆圈,内圈铸十二支文字,外圈在同十二支相应处铸生肖;背面左为“敕”字,右为“令”字,上有托塔天神,下为神兽。
还有一种图案采取连环珠形式的生肖钱。此种生肖钱正面的生肖分别嵌于十二个小圆圈内,穿孔为圆心,六个小圆圈围绕着形成一圈,外圈又由六个小圆圈围绕一周,以云纹图案间隔,十二生肖呈连珠形状。背面铸莲花、芦荻和双雁等图案。另外,有的生肖钱背面铸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文字;背面铸有八卦的,称“八卦钱”;背面铸有本命星官者,称“本命钱”,还有张天师驱鬼、龟鹤齐寿、加官晋爵、降龙伏虎等图案。
老鼠为先
十二生肖中,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独占鳌头呢?
据民间传说,玉帝召集众生肖开排名大会,猪鼠牛马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齐赶着赴会。牛大哥憨厚,早早启程战了首位,可是机灵的老鼠在关键时刻悄悄跃上牛背,站在牛头上,结果排名时牛大哥就只有让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二。
另一种传说:动物的足趾有单双,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还是四足,足趾数目前后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惟独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时,按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列,鼠足为奇偶同体,所以因异得福名列前茅。
生肖的来源
生肖也称为属相,或称为相属,简称属。按照汉字的解释,“生”指“出生”,“肖”义为相似、类似。
谈中国人的生肖,首先要从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说起。农历有时被称为“夏历”,夏历纪年的方法是用干支纪年法,以天干与地支配合为序,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以天干地支相配如甲子、乙丑等依次类推排列共计60组,通称“六十花甲子”,这60组与年相配,60年循环往复一次;与月相配,60月(5年)循环往复一次;与日相配,60日循环往复一次;与时相配,120小时(古人两小时计一个时辰)循环往复一次。如此循环往复,年、月、日、时各有自己的干支纪历。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因此就拿12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在推算年份的时候,凡是带有“辰”的年份,如甲辰、丙辰等都叫龙年,龙年出生的人便是属龙的,其余类推。后来,人们认为人生某年就像某物,如龙年生的肖龙,简称十二生肖。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时辰。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确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酉者,月出之
时,月本坎体,含金鸡之精,故酉属鸡。戌时,狗守家门,故戌属狗。亥时,猪正饮食,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
在我们中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属相,你属虎,他属兔,我属龙等等。欲知一个人的年岁几何,只要问一下他的属相便大概知晓了。据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初次访问中国时,给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出了一个谜语:全中国只有十二个,每个人却都占一个,外国很少有,请问谜底是什么?周总理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脱口答道:十二属相。这一趣闻已成为表现周总理敏捷才思的美谈而广为流传。
每当新春佳节来临,由于华夏民族的传统习惯,人们都爱说今年是龙年,是属龙人的本命年。明年是蛇年,后年则是马年……。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自然地引出了如下的一些话题。
十二生肖的典籍记载
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
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
,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这块“十二像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这年正月初一,即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第二个赶到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似乎缺了点什么。当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时,一眼发现了大公鸡。只见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抨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龙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就准能入选。”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答应了。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再说老鼠与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老鼠点点头说:“好,我一定叫你。”就这样,猫放心去睡大觉了。老鼠一觉醒来,天已经不早了。它赶紧去叫猫,见猫睡得正香,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对手呢?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是最后一个到场的。
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栖的全都聚到了一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便说:“我们既然是为百姓选生肖,自然由百姓来鉴定一下更好:”于是传下旨意,让十二种动物都到街上去走一趟。牛上了街,人们对它很友好,有的摸摸头,有的赞扬几句,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的。这时,老鼠突然窜上牛背,把人们吓了一跳。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呼:“哎呀!从哪儿蹦出这么大一只老鼠!”这一喊让老鼠得了逞,黄帝不好违言,只好将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在十二生肖竞选大会上,老鼠不仅入选,而且排在首位,自然十分得意。回家后,见猫刚刚睡醒,便说:“猫兄,生肖大会开完了,我被选为第一。”猫一听急了,吼道:“什么?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这个心术不正的坏东西。”说罢,便猛扑向老鼠。老鼠见猫真的翻了脸,吓得慌忙逃回鼠洞。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延续到今天。
再说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散会之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自己的角。龙见了大公鸡自知理亏,可又不想把如此漂亮的角还给它,猛地跳进身边的深潭,躲起来了。大公鸡不会水,只好去找做保的蜈蚣。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何办法?”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每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
十二生肖选定并排列次序后,黄帝便命创造文字的仓颉,把十二种动物名刻在石碑上,一直流传至今。
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