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文言文通和同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3)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通假本字

1. 文言文翻译中的“通”和“同”有什么区别吗

两个字在这里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因为首先在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文言用字现象: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古人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本来要使用的那个字,即本字。

那为什么不用本字用替代字呢?再了解一下:古人造字,每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但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固定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古人往往会借用一个和‘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那么借用的同音字即是通假字,通假字代替的那个字叫本字。

另外通假字在读音方面,就规定读通的那个字的音。即本字的读音。

因此,通和同应该是一样使用,没有区别。举个例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的意思。

读音是yue.。

2. 古文中同和通的区别,兔子们告诉我个准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

“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1、“通”

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2、“同”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例:在现在课本中出现的“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

扩展资料:

常见通假字

1、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县通悬:胡瞻尔庭有县貊兮! ——《伐檀》

3、女通汝:逝将去女。——《硕鼠》

4、孰通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蔺列传》

5、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6、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7、雷通擂:雷鼓大振。——《赤壁之战》

8、匪通非: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柏舟》

9、庸通用: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10、钜通巨: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游黄山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通假字 3. 文言文 通和属 一字多义

通:

1、通过,通行。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和同

2、通顺。如:文理不通。

3、顺当,没有阻拦。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4、精通,通晓。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5、交往。如:通商。

6、通报,传达。不肯与通。《陈涉世家》

7、全部。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8、沟通。……通其意。《过秦论》

9、量词,遍。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此读四声)

属:

SHU(三声)

1、类,等辈。有宁越……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2、部属,亲族。中学课本无例。

3、隶属。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ZHU(三声)

1、连接,关联。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2、跟随。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3、连缀。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4、同“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大体如此,当然,例子还有很多。难以尽举。仅供参考!

4. 古文中 "同"和"通"的区别

爱炎:你好。

你问:古文中 "同"和"通"的区别 你问的问题是学习文言文时必然碰到的“多义字”问题中的一种现象。 我把《?h语大字典·凡例》的有关条目打出来,你一看就明白了。

⒔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 ⒕异体关系在异体字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用“同谋”、“后作某”、“也做某”表示。

通假义项用“通谋”表示。后起的同音代替字用“用同谋”表示。

如: 以“通已”,已“同以”。 “而”代词。

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 “而”通“如”、如同、好像。

权威的正规的工具书的“通谋”、“同谋”一般就是这样用的。 还要说明一点,“通假字”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

例如:“衡”通“横”,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担不能“横”通“衡”,也就是说不能彼此通。

 1、《重生之门》廖德同和廖双没有关系。两人仅仅是因为同姓而已,很多网友怀疑廖双是廖德同的女儿,但并不是。

 2、后面随着廖德同真正女儿廖诗诗的出现,网友才相信廖德同和廖双之间没有什么亲属关系。

 3、廖德同是集团的老总,廖双是刑侦队的一名队员,两人因为《睡莲》案件有了联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