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字的意思 霰是什么意思
霰的拼音是xiàn,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霰的意思是什么?霰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霰字的意思 霰是什么意思吧。
霰字的意思:
● 霰
xiàn ? ㄒㄧㄢˋ
◎ 〔霰弹( dàn )〕炮弹的一种,内装黑色炸药和小铅球、钢球,弹头装有定时的引信,能在预定目标上空及附近爆炸。亦称“榴霰弹”、“子母弹”、“群子弹”。
◎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霰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霰 xiàn?
〈名〉
(形声。从雨,散声。本义:雪珠) 同本义。亦称“雹” [graupel;sleet]
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白居易《秦中吟》
霰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雨字部霰;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378第16
〔古文〕
霰字是什么意思
[xiàn]。
1.(形声。从雨,散声。本义:雪珠)同本义。亦称“雹”[graupel;sleet]。
阳泉濯春藻,阴邱聚寒霰。——南朝梁沉约《奉和竟陵王郡县名》。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唐白居易《秦中吟》。
寒霰夜闻时,窗空人寂寞。——明高启《闻霰》。
2.姓氏。明末,青州城朱氏衡王后裔为了逃避清军的追杀,改霰姓。
霰字意思是:白色不透明小冰粒;雪珠;霰弹。
xiàn
常用释义
名空气中水蒸气由于受到冷气流的作用凝成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有的地区叫雪糁(shēn)或米雪。
详细释义
雪珠。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圆锥形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降落。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诗·小雅·弁》
冬霰积庭,室靡人声。——南朝 梁·何逊·《七召》
这宫娥愁容可怜,平白地泪抛如霰。——明·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
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浑河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有清凉。——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
sǎn
详细释义
霰弹。炮弹的一种。弹壁薄,内装黑色炸药和小铅球或钢球,弹头装有定时的引信,能在预定的目标上空及其附近爆炸,杀伤敌军的密集人马。也叫榴霰弹、子母弹、群子弹。
霰产生机制
1、形成条件
空气中存在相当厚、极不稳定的大气层。这样强的上升运动,完全靠大气不稳定的能量释放而获得。所以极不稳定的大气层越厚,越有利于降雹。
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6~-12℃)。还要有强的风切变。并且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克/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或以上。
2、形成过程
霰是由云中冰晶与过冷却云滴碰并而形成,颜色不透明,疏松易碎。因为霰在下降过程中前部接触云滴的机会较多,所以常表现为圆锥形。但霰如果在下降中不断转动,就呈现球形。霰的直径2~5mm,其降落速度较快,其着硬地反跳明显。
霰常出现在冬春季节的下雪前,多产生于积雨云中,有时积云性层积云也可降霰,其多呈阵性。11霰的形成机制与雾凇类似,当冰晶与过冷水滴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会共存,在温度低于冰点、甚至-40℃时仍有可能呈液态。
当雪冰与过冷水滴碰撞,过冷水滴会冻结于冰晶的表面,这个过程称为淞附或撞冻,当碰撞过程持续到看不出原本冰晶外形时即称为霰。
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强,常达15~20米/秒以上。当上升气流比较强时,它把云的下部水滴带到云的中上层,水滴便很快变冷,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跟过冷水滴碰撞后,就在小冰晶身上冻结成为一层不透明的冰核,这就形成了冰雹胚胎。
由于冰雹云中气流升降变化很剧烈,冰雹胚胎就这样在空中上下翻滚,附着更多的过冷水滴,累积增大。一旦滚成大的冰雹,上升气流不再能支撑它的重量时,就会下落。
3、形态结构
霰的结构较一般的雪及微粒更为密实,是外覆的霜所造成。它的密度在0.9克/立方厘米左右,与透明冰相差无几。从剖面可看出,它常呈透明与不透明相间的多层结构,在雹块中心有构成雹的初始胚胎,它们可以是软雹、小雹或冻滴。雹块中有一个可以分辨出来的生长中心,叫作雹胚,常为白色不透明的,也有透明的。
雹胚外包有透明或者透明和不透明相间的冰层,一般有4~5层,最多可达20多层。有的雹块表面光滑,有的带疙瘩。霰的形状可分为五种类型:圆球形、椭球形、圆锥形、六角形和不规则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