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中“专业学科”和“科学学科”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不是吧。科学学科应该是科学门类。比专业学科范围大,并且包括专业学科,举个例子:工学是一个大的科学学科,他下面包括很多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如:信息与通信工程,然后这个科学大类里还包括专业学科(二级学科)如: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也就是科学学科是大的,广泛的一个大体科学领域,专业学科就是具体到这个领域的某个专业。应该是这样,呵呵,个人理解啊。
保罗·费耶阿本德 (1924-1994)认为,没有科学方法之描述能够广泛到足以涵盖所有的科学家所用的途径和方法。他声称,在科学的发展中,不存在既有用又无特殊例外的方法论法则。费耶阿本德反对有意规定的科学方法,理由是任何这种方法会扼杀及钳制科学进步。费耶阿本德声称“唯一不妨碍进步的原则是:什么都可以”。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之始乃是一个解放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教条和刚性,因此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意识形态;尽管它十分成功,但科学已开始具备一些压迫人的特性。他认为,不可能拿出一个明确的方法,把科学与宗教、魔法、或者神话区分开来。在他看来,科学作为指导 社会 的唯一主流思想,是专制和无根据的。这种认识论无政府主义(epistemological anarchism)的论调让费耶阿本德从他的批评者口中获得了“科学的最可怕敌人”之头衔。
根据库恩,科学本质上是一个集体行为,只能作为社群(科学界)的一部分被完成。在他看来,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社群的运转方式。其他人特别是费耶阿本德和一些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认为,科学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区别没有足够的社群行为的差异来维持。在他们看来,社群因素对科学方法(之形成和改变)有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区分不了科学和其他学科。根据此描述,科学是 社会 建构的,尽管这不进一步意味着科学事实是一种 社会 建构 。
然而,有的人譬如蒯因仍坚持认为科学事实就是一种 社会 建构:
物理对象作为方便的中间物(中间变量)抽象地引入到(物理)情形中,不是根据经验之定义,而是单纯作为不可约之假定,在认识论上和荷马史诗的众神是平等可比的……对我作为业余物理学家而言,我相信物理对象,而不是荷马史诗的众神;我认为不如此相信的话,便是一个科学错误。但在认识论的基础,物理对象和神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而不是在种类上。两种类型的实体只是作为文化假定进入我们的观念。
针对这样的观点,科学家一度公开地表示强烈反对,特别是在1990年代;这被称为 科学战争 。
最近几十年的一个主要发展,是 社会 学家和人类学家对科学社群的形成、结构和演化的研究,研究者包括 大卫·布鲁尔 、S·巴里·巴恩斯(S. Barry Barnes)、哈利·柯林斯(Harry Collins)、 布鲁诺·拉图 与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等等。来自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如理性选择、 社会 选择或博弈论)也已被应用于理解科学社群生产知识的效率。这个跨学科领域被称为“ 科技 与 社会 ”(STS)。这里的科学哲学的思路,是研究科学界实际中是如何运作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