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禄室人 同禄室人和妻子的区别,和妾的区别,最好详细些……
同禄室人在家谱中代表的是本族当中当了官的人的妻室,因此其中并没有贵贱之分,
具体在这
第 一 世
杼,唐叔虞次子,周成王廿年丙辰岁(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诞生。周康王六年己卯岁(前1062年)爱封于杨,赐杨侯,为杨侯大夫,始以杨为姓。享年八十五岁。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年)四月初八日丑时逝世。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xùn)向。
姒氏,周成王廿五年辛酉岁(前1080)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葬同夫山。
杼,同禄室人姒氏,所生二子:伯沃、仲沃
第 二 世
杨伯沃,周康王廿三年丙申岁(前1045)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九十二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五月十四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胥 氏,周康王廿六年己亥岁(前1042)六月初六日卯时诞生。享年八十九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三月十一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沃,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一子:庚
杨仲沃,拜中卿大夫,同禄室人政氏,所生一子:唐。
第 三 世
杨庚,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四月二十日丑时诞生。袭祖爵,官拜中卿大夫。享年六十八岁。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十月十六日卯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贲(bēn)氏,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六月十一日卯时诞生。享年七十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庚,同禄室人贲氏,所生三子:文、亶、亭
第 四 世
杨文,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正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八十六岁。周夷王十年丙午岁(前915)正月十六日戌时逝世。谥(shì)青勤。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与父品棺。
山氏,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三月初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九岁。周孝王廿三年己丑岁(前932)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谥端夫人。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文,同禄室人山氏,所生一子:昭成
杨亶,为邑宰。同禄室人郗(xī)氏,所生五子:元始、
元发、重邑、应春、带五
杨亭,官中都宰。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三子:统伯、耀高、
渭明。
第 五 世
杨昭成,周共(gōng)王元年甲辰岁(前977)七月初十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廿一年丁巳岁(前904)六月初十日卯时逝世。谥密察。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与母品棺。
宣氏,周共王二年乙巳岁(前976)五月十一日寅时诞生。享年八十五岁。周夷王卅四年庚午岁(前891)四月二十五日丑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昭成,同禄室人宣氏,所生四子:辛、康、京、襄
第 六 世
杨辛,官为家。同禄室人向氏,所生六子:冉、沈、杭、载、骞(qiān)、颜
杨康,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九月十四日午时诞生。官王朝卿士大夫。享年六十四岁。周夷王卅三年己巳岁(前892)十二月二十日未时逝世。谥威烈。葬于古塘垇,牛形,庚山甲向。
柳氏,周懿王五年己未岁(前962)六月初十日亥时诞生。封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卅六年壬申岁(前889)正月二十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康,同禄室人柳氏,所生一子:绍甲
杨京,同禄室人禹氏,所生二子:羡明、羡光
杨襄,官及太傅。同禄室人华氏,所生四子:丰、礼、鳌(áo)、鲁
第 七 世
杨绍甲,周夷王元年丁酉岁(前924)正月二十日戌时诞生。官礼部尚书,为上卿,(敕chì)命肇封为太祖杨侯。享年八十八岁。周厉王共和六年乙丑岁(前836)四月十八日酉时逝世。谥孝善。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凤 氏,周夷王五年辛丑岁(前920)二月初一日亥时诞生。封慈善夫人。享六十一岁。周厉王廿年壬寅岁(前859)四月十五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绍甲,同禄室人凤氏,所生一子:涧
第 八 世
杨涧,字尚父,周厉王十三年乙未岁(前866)六月十八日卯时诞生。周宣王二年乙亥岁(前826)敕命再封为太祖杨侯。事父至孝。享年六十一岁。周宣王廿五年戊戌岁(前803)八月十五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乾山巽向。
伊氏,周厉王十五年丁酉岁(前864)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享年七十六岁。周宣王四十年癸丑岁(前788)五月初八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涧,同禄室人伊氏,所生五子:寅、具、其、贝、兴
第 九 世
杨其,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三月初四日子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二月初八日未时逝世。谥明睿。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史氏,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五月二十日寅时诞生。封贞静夫人。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十一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东门外,虎形。
其,同禄室人史氏,所生二子:丙宏、丁宏
杨寅,官卫国司马。同禄室人卫氏,所生七子,后代移居江浙一带。
杨具,官齐国大夫。同禄室人勾氏,封贤肃夫人。所生一子:
集茂
杨贝,官鲁国上卿。同禄室人连氏,所生三子:元仁(善)、元义、元礼
杨兴,官王朝中士。同禄室人贡氏,所生六子,失考。
第 十 世
杨丁宏,周宣王九年壬午岁(前819)正月初一日戌时诞生。官授中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平王卅年庚子岁(前741)九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仲孙氏,周宣王十年癸未岁(前818)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平王廿一年辛卯岁(前750)十月二十五日未时逝世。葬同夫山。
丁宏,同禄室人仲孙氏,所生一子:岑
杨丙宏,讳宽,袭祖侯爵。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五子:安泰、安远、安忠、安友、安全
第 十 一 世
杨岑,周宣王廿九年壬寅岁(前799)五月初四日戌时诞生。官授上卿。享年七十三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十六日午时逝世。谥威严。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庚山甲向。
耿氏,周宣王卅年癸卯岁(前798)六月初八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二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初四日戌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同夫山。岑,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一子:懿宣
第 十 二 世
杨懿宣,周幽王六年乙丑岁(前776)正月十五日午时诞生.官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二岁。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岁(前704)十一月二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
斐氏,周幽王七年丙寅岁(前775)七月十五日子时诞生。享年七十三岁。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岁(前702)四月十三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葬同夫山。
懿宣,同禄室人斐氏,生子:来
第 十 三 世
杨来,周平王廿三年癸巳岁(前748)九月初九日午时诞生。官授国老。享年六十六岁。周庄王十五年己亥岁(前682)正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谥优裕。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航氏,周平王廿四年甲午岁(前747)正月初三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六岁,周厘(xī)王元年庚子岁(前681)三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庄氏,(续弦)周平王廿五年乙未岁(前746)四月初四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七岁。周厘王三年壬寅岁(前679)九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谥清静夫人。葬同夫山。
来,同禄室人航、庄氏,庄氏生子:惠
第 十 四 世
杨惠,讳徽,周桓王二年癸亥岁(前718)八月十五日巳时诞生。授大司马,官拜国老。享年七十九岁。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岁(前639)十月初四日卯时逝世。谥易直。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孟氏,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项氏,(续弦)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八月十八日卯时逝世。谥敬威夫人。葬同夫山。
惠,同禄室人孟、项氏,项氏生子:泰晰
第 十 五 世
杨泰晰,(聘),周庄王四年戊子岁(前693)三月十八日子时诞生。授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令,政简刑轻,民歌乐之。享年八十五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十一月十一日辰时逝世。谥和厚。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亢(kàng)氏,周庄王三年丁亥岁(前694)十月二十六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五岁。周震王卅三年壬辰岁(前619)二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葬同夫山。
泰晰,同禄室人亢氏,所生六子:平温、平淑、平濮、平英、平华、平芙
第 十 六 世
杨平芙,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四月初六日丑时诞生。授晋邑令。享年六十六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九月十六日吉时逝世。谥勤慎。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申山寅向。
富氏,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十月十六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十一月十一日申时逝世。谥贞肃夫人。葬同夫山。
平 芙,同禄室人富氏,所生二子:载、戴
杨平温,同禄室人广氏,所生二子:申吉、帧吉
杨平淑,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一子:贞元
杨平濮,同禄室人巢(cháo)氏,所生四子:安宗、临宗、尊宗、寅宗
杨平英,官拜大司寇。同禄室人衡氏,所生二子:奏韶、云池
杨平华,同禄室人节氏,所生三子,长、次早逝,三子:战
第 十 七 世
杨载,字锡富,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五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三岁。周简王八年癸未岁(前578)四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葬于河南□□东门外,将军镇殿形,乾山巽向。
滑氏,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十一月十八日寅时诞生。享年七十一岁。周简王六年辛巳岁(前580)三月十六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载,同禄室人滑氏,所生一子:盛石
杨戴,同禄室人叶氏,所生七子:盛金、盛丝、盛竹、盛苏(sū)、盛吕、盛林、盛夷
第 十 八 世
杨盛石,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四月初九日丑时诞生。享年一百岁。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岁(前530)二月初五日子时逝世。谥文寿。葬于河南□□东门外,乾山巽向。
燕氏,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九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岁(前561)八月十八日巳时逝世。葬同夫山。
盛石,同禄室人燕氏,所生八子:雅、乐、快、渠、悟、呈、欢、江
第 十 九 世
杨欢,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六月初七日亥时诞生。授太师少保、周上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八月初一日子时逝世。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傲氏,周定王十一年乙丑岁(前596)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十二月二十日巳时逝世。谥慈善夫人。葬同夫山。
欢,同禄室人傲氏,所生三子:孟洪、仲洪、季洪
杨雅,官吴大夫。同禄室人弓氏,所生五子:公辅、公官、公臣、公弼、公更
杨乐,同禄室人房氏,所生三子:衍玉、衍镖(琮)、衍瑛(璜)
杨快,同禄室人支氏,所生二子:玉席、玉善
杨渠,讳志学,官拜大司空。同禄室人毕氏,所生四子:泰朝、殿朝,三子失考,宇朝
杨悟,为燕国邑宰。同禄室人公冶氏,所生三子:立瑞、立端、立竣
杨呈,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二子:泰蕃、泰萃
杨江,同禄室人乔氏,所生五子:通、达、逵、选、暹(xiān)
第 二 十 世
杨季洪,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一月十二日辰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四岁。周敬王十九年庚子岁(前501)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英敏。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甚氏,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二月初八日巳时诞生。享年六十五岁。周敬王廿年辛丑岁(前500)三月二十日辰时逝世。谥英敏夫人。葬同夫山。
季 洪,同禄室人甚氏,所生一子:东莲
杨孟洪,同禄室人钮氏,所生六子:东兰、东英、东果、东芬、东菊、东茂
杨仲洪,同禄室人竹氏,所生二子:秀兰、秀莲
第 二 十 一 世
杨东莲,周敬王八年己丑岁(前512)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七十七岁。周考王六年丙午岁(前435)十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英武。葬于江西九龙潭九龙岭,鸦形,亥山巳向。
绍 氏,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岁(前502)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赠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考王十二年壬子岁(前429)四月初四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东 莲,同禄室人绍氏,所生一子:定悼
第 二 十 二 世
杨定悼,字叔向,周贞定王十四年丙戌岁(前455)正月初二日午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六十八岁。在晋国内乱中,连同十四个儿子被强晋所杀,时为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岁(前387)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时。谥清勤。葬于山东乐陵县城南门外,牛形,丑山未向。
公孙氏,周贞定王廿八年庚子岁(前441)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赠清勤夫人。在晋国内乱中,公孙氏及其十三子伯侨幸被家人古逢吉搭救,投靠晋国贤士大夫习。为掩护母子俩,公孙氏与习拜为兄妹,习称伯侨为外甥;伯侨改名为文实。大夫习畏惧晋国六卿的强盛,让公孙氏母子归附周。享年九十三岁。周显王廿一年癸酉岁(前348)四月初六日丑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九龙岭,海螺形,丑山未向。定悼,同禄室人公孙氏,所生十五子,存十三子伯侨,其余为晋所杀。
第 二 十 三 世
杨伯侨,字文实,周安王五年甲申岁(前397)七月十五时午时诞生。传说伯侨生时,两手合而不开,百日之后,两手忽开,左手纹有“木”字,右手纹有“易”字,乃合为“杨”也。母子归周,周王念及杨氏历代功勋,敕命仍封于杨,承继乃祖爵位,为杨侯太祖,赠名硕公。所以谱书有以伯侨为杨姓始祖的。享年八十二岁。周慎靓(jìng)王六年丙午岁(前315)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贤敬。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于氏,周安王十四年癸巳岁(前388)八月廿五时丑时诞生。封敬贤夫人。享年七十二岁。周慎靓王五年乙巳岁(前316)十月十四日卯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侨,同禄室人于氏,所生三子:志逊、志近、志述
第 二 十 四 世
杨志逊,字子谦,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岁(前358)六月初二日申时诞生。敕封左卫将军,袭侯爵。享年八十八岁。周赧(nǎn)王五十五年辛丑岁(前270)十二月三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姜氏,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岁(前355)三月十八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八岁。周赧王十七年癸亥岁(前298)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古龙潭,猫儿洗面形,甲山庚向。
曾氏,(继妣)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岁(前353)十一月二十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五岁。周赧王廿一年丁卯岁(前29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志逊,同禄室人姜、曾氏,曾氏所生一子:章
杨志近,字子恭,为邑宰。同禄室人夏氏,所生三子:德斐、佩德、佩绅
杨志述,字子选,为令尹。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二子:斐文、斐章
第 二 十 五 世
杨 章,字道斐,生当战国时期,居于华阴,后迁往北京顺天府大兴县。与其父相继为周显王、慎靓王左右将军。章,同禄室人姜氏,所生三子:款、凝、朗
第 二 十 六 世
杨款,字宏哲,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岁(前267)七月初十日辰时诞生。封秦国上卿。享年七十三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南门外,蛇形,乾山巽向。
曾氏,周赧王五十年丙申岁(前265)十月初二日子时诞生。封敬德夫人。享年七十一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正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湖塘,牛形,申山寅向。
款,同禄室人曾氏,所生四子:显、硕、顾、顺
杨凝,字宏志,为韩襄王将。守修武,子孙因居河内。
凝,同禄室人文氏,所生一子:灏(hào)
杨朗,字宏颖,为秦将。封临晋侯,子孙因居凤翔。
朗,同禄室人宗氏,所生二子:题、顺
第 二 十 七 世
杨硕,字佳青(一曰太初)秦始皇帝三年丁巳岁(前244)三月初三日申时诞生。始皇帝征召不赴,隐居华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坝上时,聘请他从军征伐,官封太史。享年六十八岁。汉文帝四年乙丑岁(前176)十二月初二日巳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仙人献掌形,丙山壬向。
胡氏,秦始皇帝八年壬戌岁(前239)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封太史夫人。享年七十四岁。汉文帝十五年丙子岁(前165)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江西□□南门外,葫芦形,申山寅向。
硕,同禄室人胡氏,所生八子:晏、奋、彪、倏、熊、喜、鹯(zhān)、魋(tuí)
杨顾,字佳郁,同禄室人荣氏,所生四子:谨修、慎修、
重修、缙修
杨顺,字佳隆,同禄室人□氏,所生六子:缙贵、缙仰、
缙任、缙授,五、六失考。
第 二 十 八 世
杨喜,字德嘉,号初罗,汉王(高帝)二年(前205)以郎中骑从起杜,后从灌婴共斩项羽,正月己酉(前202)封赤泉侯。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谥严威。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葬同夫山。
喜,同禄室人陈氏,所生二子:敷、致
第 二 十 九 世
杨敷,字伯宣,汉文帝十二年癸酉岁(前168)袭侯爵。汉景帝三年丁亥岁(前154)逝世。谥忠定。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蔡氏,葬同夫山,陈氏之右为蔡氏。
敷,同禄室人蔡氏,所生三子:哲、胤(yìn)、衡
杨致,字伯□,子嗣徒居江南。
第 三 十 世
杨胤,字嗣宗、又名无害,汉景帝四年戊子岁(前153)袭侯爵。元光二年(前133)获罪,免。享年六十四岁。谥忠贤。葬于洋坡河岗后,牛形,未山丑向。
李氏,谥忠贤夫人。享年七十四岁。葬同夫山。
胤,同禄室人李氏,所生四子:敞、昌、伟、泰
杨哲,字嗣祖,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一子:挺秀,徙江南。
杨衡,字嗣德,同禄室人丁氏,所生五子,均徙江南。
第 三 十 一 世
杨敞,字子明,初为大将军霍光部属,光甚爱之。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二月乙丑,由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元凤六年拜为丞相,封安平侯。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崩。继位的昌邑王*乱无道,二十七日后,敞公、霍光等将他废黜,拥立汉宣帝。是年八月己巳日逝世。谥敬。葬于石子岭,虎形,甲山庚向。
司马氏,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之女。霍光等共谋废黜昌邑王时,派大司农田延年报知敞公,公惊,甚犹豫。夫人由东厢房出,对公曰:“此国之大事,今已议定,来报君侯,君侯犹豫不决,先事诛。”公于是毅然决定遵从大将军,共同废黜了昌邑王。(见于《汉书》)
敞,同禄室人司马氏,所生五子:忠、诚、君、皇、恽
杨昌,字子朝,同禄室人黑氏,所生三子,移居江浙。
杨伟,字子朔,同禄室人鲍氏,所生二子:羡良、羡善
杨泰,字子联,同禄室人蔺氏,所生四子:岗诚、岗良、岗中、岗喜
第 三 十 二 世
杨恽,字孟荩,号子幼,为司马迁之外甥。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上书告发霍禹(霍光之子)谋反,元康元年(前65)八月乙丑日受封平通侯,升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为诸吏光禄勋。轻财好义,为官廉洁无私。恃才傲物,“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因事牵连,于五凤二年(前56)以“诽谤政治”被免官夺爵,废为庶人。“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后因在《报孙会宗书》中抒发愤懑,得罪汉宣王,五凤四年丁卯岁(前54)遭腰斩。其《报孙会宗书》有云:“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爵为平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子孙为避仇,曾改姓“恽”。
恽,同禄室人蔺氏,所生五子:谭、论、讷、征(zhēng)、奇
杨忠,字孟兰,承袭安平侯,同禄室人淳于氏,所生二子:见锡、见利
杨诚,字孟艾,同禄室人关氏,所生一子:见龙
杨君,字孟莲,同禄室人□氏,所生三子:鹤皋、雁皋、鹏皋
杨皇,字孟茂,同禄室人褚氏,所生六子:见田、在田、余失考。
第 三 十 三 世
杨谭,字献美,亦忠公嗣子。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4)袭侯爵。五凤四年(前54)因恽故,坐为典属国。享年七十四岁。葬于山东富足坪,艮山坤向。
石氏,封忠献夫人。享年七十二岁。葬同夫山。
谭,同禄室人石氏,所生二子:宝、并(字惟美)
杨论,字献义,同禄室人上官氏,所生七子:来聘、来凤、来仪、余失考。
杨讷,字献□,同禄室人晏氏,所生三子:敬业、裕业、全业
杨征,字献羔,同禄室人邱氏,所生一子:百来
杨奇,字献熙,同禄室人酉储氏,所生四子:学业、
学文、学儒、学士
第 三 十 四 世
杨宝,字惟善、又作惟渊,习《欧阳尚书》。汉哀帝、平帝时(前6~8)隐居教授。居摄二年(7),与龚胜等被王莽征召,遁逃不知所处。光武帝高其节。建武中(25~57)公车特征,因年老多病,不能应征。享年七十八岁。逝世于家中。葬于华阴朱家山,龙形,丙山壬向。
据《续齐谐记》记载,宝公九岁时在华山北面救回一被鸱鸮(chīxiāo)搏击的黄雀,放巾箱中,专用黄花喂养一百多天,毛羽长成才飞去。当夜,宝公梦中见一黄衣童子前来,一拜再拜,说:“我是西天王母的使者,前往东海蓬莱,途中为鸱鸮所搏,君仁爱拯救,实感成济。”于是取出四枚白环送宝公,说:“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当如此环矣。”
王氏,享年八十九岁。封清廉夫人。葬于江西湖口县桂良村,未山丑向。
宝,同禄室人王氏,所生三子:霖、震、霆
第 三 十 五 世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从小好学,曾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学界誉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长期隐居于今之河南湖城县,教授二十多年而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五十岁才开始做州郡长官,授司徒,出任荆州刺史,东莱、涿郡太守。震公赴东莱(今山东掖(yè)县)上任途经昌邑,夜间,昌邑县令王密(震公以前在荆州举荐提拔的茂才)怀揣黄金十斤,前来赠给震公。震公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公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惭愧地走了。震公廉诫 “四知”,即我杨姓为官从政,清白传家的玉律,“四知堂”亦由此而来。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征入为太仆、太常,永宁元年(120)为司徒,延光二年(123)拜为太尉。震公为官二十多年,公正廉明,不受私谒,子孙粗茶淡饭,外出步行,艰苦朴素。故旧长者劝他为儿孙置办产业,他却不肯,并且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他屡屡忠言直谏,上书皇帝,指陈朝政得失,痛恨奸佞(nìng)当权。延光三年(124),为中常侍樊丰等共谮(zèn)谋害,诬以不轨,解职遣归本郡。行至京城(洛阳)西门外几阳亭,震公慷慨地对孩子和家人们说:“死者土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bì)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zhǒng)次,勿设祭祠。”于是饮鸩(zhèn,毒酒)而亡。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意,派人在陕县截留震公灵柩,暴棺于道旁;把他的儿子们贬为邮差,百姓无不为之落泪。
一年后,顺帝即位,樊丰等被诛,震公冤方得昭雪。皇上降昭,升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葬前十多天,有大鸟高丈余,飞来停在震公灵前,不停地抬首低头,凄厉悲鸣,泪下沾地,葬毕才飞去。汉顺帝感动不已,下诏祭奠。初葬于华阴潼亭,墓在今陕西潼关西大道之北,立有碑,墓前尚有当时人们立的石鸟像。后来改葬四川成都府西门外,黄龙出洞形,辰山戌向。
邴(bǐng)氏,享年七十六岁。封清德夫人。葬同夫山。
震,同禄室人王氏,所生三子:牧、里、让,邴氏,所生二子:秉、奉
杨霖,字文起,又名时,同禄室人牧氏,所生四子:聪、睿(ruì)、智、毅。徙成都。
杨霆,字永朗,又名衡、霜,同禄室人殷氏,所生三子:甘、泽、云。徙万县。
第 三 十 六 世
杨秉,字叔节,震公中子,汉和帝永元三年辛卯岁(91)诞生。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应司空征召,拜待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兖(yǎn)四州刺史,迁任城相。居官清白,有其父之风。史称“自为刺史,二千石(dàn)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有故旧部下以百万钱相送,他闭门不受。
桓帝即位(147),秉公以明《尚书》征入侍讲,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元嘉二年(152)拜太仆,迁太常。延熹五年(162)冬拜太尉。那时宦官专权,奸佞当道,竟相贪脏枉法,荒*无度,朝野嗟怨。秉公上言规谏,整肃朝纲,举发不法太守、刺史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皆受重罚,天下肃然。秉公天生不饮酒。夫人早丧而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他曾从容地对人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165)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赐茔陪陵。
秉,同禄室人□氏,所生子:赐
杨牧,字孟信,震公长子,富波侯,荆州刺史。生二子:统、馥(fù)
杨奉,字季叔,震公少子,车骑将军。同禄室人邴氏,所生
一子:敷,又名敬
第 三 十 七 世
杨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dǔ)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后大将军梁冀征召为幕僚,非其好也。公车征不至,连辞三公之命。后以司空高第,再迁侍中、越骑校尉。汉建宁初(168),灵帝当受学,三公举赐,乃侍讲《尚书》于华光殿。迁少府、光绿勋。光和五年(182)拜太尉,封临晋侯。有祖父廉洁之风,屡上言请抑宦官之势,削权臣之权。中平二年(185)九月逝世。皇上为他戴孝,三天不临朝,策曰:“故司空临晋侯赐,华岳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zhì)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七在卿校,殊位特进(特进,位在三公之下);五登衮职,弭(mǐ,平息)难乂(yì,治理)宁。虽受茅土,未答爵勋,哲人其萎,将谁谘度!朕甚惧焉。礼设殊等,物有服章。今使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谥文烈侯。葬于旧(祖)茔。
赐,同禄室人□氏,生子:彪
我国现存的复姓:
1.欧阳2.太史3.端木4.上官5.司马6.东方7.独孤8.南宫9.万俟10.闻人11.夏侯12.诸葛13.尉迟14.公羊15.赫连16.澹台17.皇甫18.宗政19.濮阳20.公冶21.太叔22.申屠23.公孙24.慕容25.仲孙26.钟离27.长孙28.宇文29.司徒30.鲜于31.司空32.闾丘33.子车34.亓官35.司寇36.巫马37.公西38.颛孙39.壤驷40.公良41.漆雕42.乐正43.宰父44.谷梁45.拓跋46.夹谷47.轩辕48.令狐49.段干50.百里51.呼延52.东郭53.南门54.羊舌55.微生56.公户57.公玉58.公仪59.梁丘60.公仲61.公上62.公门63.公山64.公坚65.左丘66.公伯67.西门68.公祖69.第五70.公乘71.贯丘72.公皙73.南荣74.东里75.东宫76.仲长77.子书78.子桑79.即墨80.达奚81.褚师
乐正,周朝时乐官之长称为乐正,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氏,称为乐正氏。
壤驷,来源不可考。春秋时期孔子有弟子名壤驷赤,秦国人。
公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良的后代称为公良氏。
拓跋,本为少数民族鲜卑族的部落名称。368年,拓跋部人拓跋硅建立北魏。此后,拓跋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政治家。他即位时年仅五岁,23岁开始亲政。亲政后,他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推动鲜卑族汉化。并严惩图谋抗拒的守旧贵族。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
族融合。
夹谷,历史上少数民族有“加古”部落,后来讹传为音近词 “夹谷”。夹谷部落人以部落名称为姓氏。
宰父,来源不可考。孔子有弟子名宰父黑,可能是宰父氏的起源。
钟离源出于嬴姓。周朝时伯益的后人被封在钟离国。春秋时期,钟离国被楚国灭掉,国人就称为钟离氏。
钟离春,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相貌极丑,的岁还没嫁出去。后自请见齐宣王,向齐宣王陈述齐国之危难,宣王认为有理,采纳了她的意见,并立她为王后。
宇文,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有一次打猎时拾到一块玉玺,上面刻着“皇帝玺”的字样。他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名号,于是就自称“字文氏”(当地人称天为字,称君为文。字文就是天子的意思)。东晋时,字文氏进据中原,逐渐成为汉族人的姓氏。字文邕,即北周武帝,他在位期间,禁止佛道两教,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问国家纳税服役;还多次下诏释免奴婢杂户,制定惩治贪污条例,并统一权衡度量,北周因而国力大增。后将齐灭掉,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长孙,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的曾祖父名叫拓跋郁律,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沙莫雄,小的叫什翼犍。什翼犍就是拓跋硅的祖父。北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目己的姓氏。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曾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劝其提倡节俭,重视法制,信用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她还从封建伦理观出发,编写了《女则》10卷。
慕容,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今河北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汉人流行一种叫“步摇”的帽子,莫护跋很喜欢,也戴了一顶。鲜卑人见他这模样,都叫他“步摇”。在当地方言中,“步摇”的读音与“慕容”很相近,所以“步摇”后来就讹传成“慕容”。莫护跋的子孙后来干脆就把慕容氏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东晋时,慕容正式成为姓氏。
鲜于源出于子姓。商纣王有叔叔被封在箕,人称箕子。箕子十分贤明,他劝纣王实行仁政。纣王不但不听,还把箕子关了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把箕子放了出来,还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道,并想封箕子为官。箕子不愿做周朝的臣民,便自己到辽东一带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被封在于,他把国名和封地合在一起作为姓氏,称为鲜于氏。
鲜于枢,元朝书法家、诗人,大都人。他能诗文,精于楷、行、草书,尤其以草书闻名。他善于悬腕作书,笔力劲健,有《渔父词》、《透光古镜歌》等墨迹。
闾丘有两个来源。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此外,春秋时邾国有地名闾丘,住在那里的人有以地名为姓氏的。
太叔有两个来源。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另外,春秋时郑庄公封弟弟段在京,人称京城太叔,他的后代也有姓太叔的。
申屠,西周未年,周幽王荒*无道,他得了美女褒姒以后,就改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将原先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废掉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知道后,非常生气,就联合曾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见情况紧急,赶紧令人点起烽火向各路诸侯求援。可是,幽王从前为了逗乐褒姒,玩过几次“烽火戏诸侯”的把戏,因此这次烽火燃起,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逗乐,都没去搭理他。没有各路诸侯的支援,幽王和伯服很快就被犬戎杀死了。申侯等人佣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周平王封申侯的小儿子在屠(今陕西合阳县东).申侯小儿子的后人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又加上祖先封地的地名一~一屠,称为申屠氏。
申屠嘉,西汉大臣,梁人。他为人廉直,早年追随刘邦,汉文帝时任丞相。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极受文帝宠幸,行为倨傲,申屠嘉准备诛杀邓通,后文帝亲自说情,方才作罢。
公孙,周朝制度规定,各诸侯国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公子和公孙统称为公族子弟。有不少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氏。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她善于舞剑器舞和浑脱舞结合的剑器浑脱。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极赞公孙大娘的剑舞惊心动魄,雄妙神奇;又据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舞蹈后,得其神韵,草书写得更加绝妙了。
仲孙,参见孟姓。
轩辕,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氏的。
令狐, 令狐源出于魏氏。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杜口眼看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口身将杜口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当牛魏父去世时,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亲这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的救女之恩的。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宜州华原人。他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
万俟是鲜卑族的部落名称。
东晋时,万俟部落随拓跋氏进入中原,万俟部落的人称为万俟氏。
万俟占,南宋奸臣,开封阳武人。他承秦桧之意弹劾岳飞,并编造假罪名置岳飞父子和张宪于死地;后又与秦桧争权,被罢黜。秦桧死后,他重任宰相,继续推行投降政策。
司马是古代官名,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帝少吴时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死后,他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后因得罪了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奋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3000多年的历史,语言生动,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是史传文学的典范。
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守旧派的领袖。他编撰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朝,下至南北朝1300多年的历史,以供统治者借鉴。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期,楚国公族子弟靳尚担任上官大夫,他的后代有以他的官名为姓氏的,称为上官氏。
上官仪,唐朝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他的诗多是应制奉和的作品,风格婉媚工整,适合官廷需要,士大夫纷纷仿效,人称“上官体”。上官仪还将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进行了归纳,这对律诗的形成很有影响。
欧阳,参见欧姓。
欧阳询,唐朝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学王羲之父子,风俗劲险刻厉,在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文风的倾向,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史学上也很有成就,曾与人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夏侯, 源出于姒姓。西周时,杞国是夏禹后代的封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佗是夏禹的后代,祖先又被封过侯爵,就称他为夏侯氏。佗的后代便以夏侯为自己家庭的姓氏。
夏侯胜,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东平(今属山东)人。他少年时跟从夏侯始昌学习《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曾受诏为《尚书》、《论语》作注疏。
诸葛,夏朝时,伯益的后代被封为葛伯。葛怕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往山东诸城,称为诸葛氏。另外,西汉初年,汉文帝封陈胜起义军大将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葛婴的子孙后来也以诸葛为姓氏。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协助刘备联孙抗曹,占领荆州和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禅继位后,他主持一国军政,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并改善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北伐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在军中。在民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闻人,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少正卯的大夫,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他与孔子同时讲学,好几次都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少正卯由于名声很大,因此在鲁国被称为”闻人”,即名气很大的人。少正卯的子孙后来就以祖先的这一绰号为姓氏,称为闻人氏。
东方,西汉汉武帝时,有个文学家叫东方朔。相传东方朔本姓张,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名叫东方朔。东方朔为人机智诙谐,敢于向皇帝直言,所提的意见往往能切中时弊,因而汉武帝比较信任他。民间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故事很多。东方朔的后人一直将“东方”这一姓氏沿续下来。
赫连,原为匈奴族姓氏。汉代匈奴单于因为娶汉朝宗室女为妻,其子孙后来就改姓刘。西晋时,匈奴单于子孙赫连氏。
皇甫源出于子姓。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孙子以祖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古代”父”与”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汉时皇父鸾把皇父改为皇甫,称为皇甫氏。
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早年学儒,中年因患风痹疾,便开始钻研医学,写下《甲乙经》。该书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
尉迟,北魏鲜卑族有尉迟部落,族人以部落名称为姓氏,称为尉迟氏。
尉迟恭,唐朝初年大将,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他积极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夺取了帝位。后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职。
公羊氏。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撰旧题(春秋公羊传),专门阐释《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最初仅是口头流传,到汉初才成书。
澹台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据说澹台灭明相貌极丑,但品行却十分端正。孔子发现他的优点后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的后代就是澹台氏。
公冶,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氏。
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和女婿,鲁国人(另一说为齐国人),相传懂得鸟语。
宗政, “宗政”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濮阳,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氏的,称为濮阳氏。
淳于,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淳于堤萦,西汉名医淳于意之女。临淄人。汉文帝时,淳于意因罪即将下狱受刑,淳于堤萦上书给文帝,说为了不让父亲受刑,自己愿做官家的奴婢以赎父刑。文帝很受感动。不久就下令废除肉刑。
单于,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氏的。
司徒先秦历代都设司徒这一官职,掌管国家的行政事务。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司徒氏。
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相传帝少昊时就已设置,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的司空。春秋时期,晋国的土也担任过司空,他们的后代都有姓司空的。
司空曙,唐朝诗人,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他擅长写五言律诗,内容多为送别酬答和羁旅漂泊,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颛孙,周朝时,陈国公子颛孙在鲁国做官,他的后代便以颛孙为姓氏。
颛孙师,即子张,孔子的弟子。
端木,春秋时期,孔子的名弟中有个叫端木赐的,即子贡,以能言善辩而著称。他的后代就是端木氏。
巫马,周朝时设有“巫马”这一官职,掌管病马的治疗和休养等事。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己家族的姓氏了。
公西氏源出于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氏,是季孙氏的一个分支。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是公西氏,其中最著名的是公西赤,以知礼仪而著称。
漆雕氏相传为周朝时吴国的开国君主太伯的后代。另外春秋时期的鲁国也有不少漆雕氏。孔子的弟子中就有漆雕开。漆雕氏后来大多简称为漆氏。
乐正,周朝时乐官之长称为乐正,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氏,称为乐正氏。
东郭源出于姜姓。郭是古代城池的外城。春秋时期,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齐都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被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代就是东郭氏。
南门,周朝时居住在城池南门的人常以南门为姓氏。此外,负责看守南门的官员的后代也有称为南门氏的。
呼延,呼延本是古代匈奴族一个部落的名称,东晋时,呼延部落进入中原,并以呼延为姓氏。
呼延赞,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人。他虽然立了不少战功,却从不以功劳要求升迁。还常说自己元以报国,愿意死在杀敌战场上以报效国家。他平生仰慕尉迟恭,自称“小尉迟”。
东门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鲁庄公的庶子公子遂居住在东门,号东门襄仲,他的后代称为东门氏。
西门本为地名。春秋时期,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西门,称为西门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