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冷兵器和热兵器都叫“枪”?为何不继续用“铳”称呼火器呢?
关于?铳?和?枪?的区别,很多说法并不准确,最初中国人对枪的定义是矛的一个演化称呼,指的是带有尖锐利刃的长兵器冷兵器。宋代的时候,火药开始大规模运用在战场上,当时为了加强长枪的威力,会在枪头上捆绑一个火药筒,名曰?梨花枪?,这也就是最早的火枪。
到了宋末元初,由喷射性火枪演变出来的专门通过膛压发射子弹的武器被称为?铳?。铳和枪在当时的区别就是枪的属性更得的还是近战,而铳是个单纯的远程武器。
在明代的兵书上,对火器的分类有这明确的体系。但凡是远程利用气密性发射子弹的武器统一被称为?铳?,而枪是具有近战能力的。
当然事情不是绝对的,明代有个中间产物叫快枪,它本质是个火铳,但是火铳配有一把铳枪,在发射后可以塞入铳口,当作长枪使用。
真正把枪和铳混在一起使用的是清朝,当然从明末开始,铳和枪的界限就已经出现了模糊的局面。在清代,几乎所有的军事著作都统一称管状火器为?枪?。比如明代的鸟铳,在清代被称为鸟枪。同样是西亚的火器,明代称土耳其火枪为?鲁密铳?;清代则是?赞巴拉克火枪?。
其实在最早的时候,铳里面还包括大炮,也就是说铳和炮一直到明朝中期都是可以并存使用的。像什么碗口铳、盏口铳、洪武大铳、正德大铳,在属性上都应该算作火炮。一直到了明末,铳才不在具有火炮的含义,成为了旧式火枪的专属称呼。
至于清代为什么不在使用?铳?这个称呼,极有可能是因为清朝为了压制火器在民间发展的可能性而从文字方面进行洗脑。说枪不说铳,时间一长,没见过的百姓们也就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了,自然也就不会认识什么是火铳。只要不认识,也就没什么机会再造出来了。
本质上有不少区别.铳看上去跟炮一样(夸张比喻)打的子弹是散射.没有太大杀伤力.只是吓唬人.一般来说来木板都难打透.并且穿刺力很弱,射程不远.后座力大.枪则是能把力量集中在一点把子弹发射出去.有很强的穿刺力.比如日本三八步枪能穿透两个人.后座力较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