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冥想与禅定都是观呼吸但结果怎么不一样

梵高1年前 (2023-12-23)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阶段定力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

在初禅之前的遍作定阶段,可能会出现美丽的山水森林和海洋,也有可能见到佛菩萨等,这些都是幻象,离初禅还早得很。

关于禅修

冥想与禅定都是观呼吸但结果怎么不一样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

4、似相阶段: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似相,心与似相完全融为一体,如此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他就很可能证得初禅。

为什么说很可能呢?因为还没有经过检查的缘故。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之后,他应当练习查有分,有分在心脏这个地方。在他出定之后,借着很强的禅定之光去看心脏里面这个地方。刚刚开始学习查有分的时候,不应当查太久,大概一到两秒钟就行。当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后,再学习在有分这个地方逐一地辨识五禅支。

这五禅支是五种心所,它们个别分开来叫禅支,整体总合起来则叫初禅。

这五禅支分别是:

1.寻(vitakka)——将心投入并安置于似相。

2.伺(vicàra)——心持续地省察似相。

3.喜(p?ti)——喜欢似相。

4.乐(sukha)——体验似相的那一份乐受。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续地专注似相。

查禅支并不是依靠感觉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这五种心理作用,而必须用禅那之光在心所依处这个地方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心所依处是作为禅那心的依靠处,所以要在有分这里辨识禅支。

可以辨识到五禅支后,还必须练习初禅的五自在。什么是五自在呢?它们分别是:

1.转向自在:能在出定后转向于禅支。

2.入定自在:随意何时入定就能入定。

3.住定自在:能随自己的意愿入定多久。

4.出定自在:随意何时出定就能出定。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后省察禅支。

五自在练习成功后,就可以说确认已经完全到达初禅了。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盘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落入有分时“能所双泯”,就误认为已经开悟或证悟涅盘了。

默想和冥想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总的来说,默想强调在保持心灵平静的状态下开启思维活动,集中精神进行深度思考、反思或创作等,以达到减压、提高思维能力和启迪灵感等效果;而冥想则通过专注于自身的呼吸、感官或心理状态等,达到内心平静和放松的状态,从而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增强自我意识等。

具体来说,默想侧重于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思考、反思或创作,而冥想则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放松。默想的操作方式是在保持心灵平静的状态下,开启思维活动,集中精神进行深度思考、反思或创作等,以达成减压、提高思维能力和启迪灵感等效果;而冥想则是通过专注于自身的呼吸、感官或心理状态等,达到内心平静和放松的状态,从而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增强自我意识等。

虽然默想和冥想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提升内在能力的作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