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和镇有什么区别吗?
1、大致来说镇规模大,人口多,非农业人口比率高、工商业发达。 现有标准: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在0.2万人以上,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则乡改为镇。
2、乡更接近于农村,多称乡村,大多是农村户口,意即是农民为主;镇多称城镇,大多是非农户口,就是说以市民为主。
3、在特殊情况下,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镇。如少数民族地区、小港口、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
扩展资料: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就当前而言,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一直在路上。先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指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要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强化服务功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效提升乡镇政府服务水平。
而今《意见》则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擘画出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路线图”。
财政收入有限,用钱地方很多,再怎么“节流”,一些乡镇政府也是负债严重。为了治理这一“顽疾”,《意见》对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提出要硬化乡镇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规范经费支出,严格监督管理,严禁乡镇举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有助于管好乡镇政府的“钱袋子”,有着极强的适用性。
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比如,《意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原则,如果落不到实处,改革效果与民众“获得感”就将大打折扣。
推而广之,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中,必须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
参考资料:
主要区别在于规模的不同,包括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街区规模、其他经济社会指标等。一般来说镇比乡发达,但是两种的行政级别是相同的。
乡与镇的社会经济职能是不同的。乡是以农业为主,而镇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和为农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镇,这类镇数量多,规模小,分散地域广,基本上仍属农村经济社会体系;另一类是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要特征的镇,其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二、第三产业,这些主要是县城和少数规模较大的区域经济中心,他们正逐步向小城市发展,基本上已属于城市经济社会体系。镇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区域,也是一个综合的经济单元。乡、镇虽然都是我国农村的现行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单位,但镇除了有乡的基本特征外,它更是一个经济区域内工商业的中心,商品生产的集散地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
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行政区划的层级有二级、三级、四级,分别如下:
二级制:直辖市--区。
三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四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也就是说,乡、民族乡和镇是同级的行政区划,不存在谁大。具体设乡、设镇依据该区域的经济状况由省、直辖市的政府决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