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对偶句,它有什么作用?

梵高1年前 (2023-12-23)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对偶对联

概念介绍

 对偶也叫做?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俗称?对子?。对联用的就是对偶修辞方法。

 (一)对偶的作用

 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方法,至少给句子带来四个方面的效果。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③才饮长江水,叉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①。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来说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③。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舍。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形式上说是对偶,从内容上看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五)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在形式上,对偶的句子成对,且只有一对,要求语句的字数相等;排比的句子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字数要求上不严格。

 2在内容上,对偶要求上下旬意思可以相同、相近或相反,可以有假设、因果、递进关系;排比在意思上多是递进或并列关系。

对偶和对联有什么区别?

区别:

①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举例说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偶;“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排比。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是将某物比作与某物相像的东西(如: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将漓江的绿水比作无瑕的翡翠,因为绿水和翡翠很像)

“拟人”是将某物的外貌或动作运用了修饰人的词语,也就是把物当人来看待,具有人的特点、感情(如:地球是无私的,向人类慷慨的提供矿产资源。这句话的“慷慨”是形容人的大方,“无私”也是形容人的没有私心,奉献(跟大方一样)。所以就是拟人)

概念不同

1、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什么是对偶句,它有什么作用?

2、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扩展资料

对联的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百度百科-对联

百度百科-对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