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服和寿衣的区别
使用场合、使用对象等区别。
1、使用场合:寿服是指在亲朋好友的寿辰庆祝活动中穿着的服装,比如在生日、百岁寿宴等庆祝活动中,家人和亲友可能会穿着寿服以示庆祝和尊敬。寿衣则是指在丧葬仪式中穿着的服装,用于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尊敬。
2、使用对象:寿服适用于庆祝者、亲友和来宾,是一种普遍的着装规范。寿衣则是为逝者准备的,是专门为丧礼而制作的服装。
古代唐装和现代唐装的区别
在我国民间一直有这一个习俗,至今都没人愿意去改变它,那就是人死后穿寿衣这一习俗。人们为什么要给死者穿寿衣呢!难道还有什么讲究吗?
所谓的寿衣,就是专门为逝者准备的衣服。一但发现某人无生命迹像时,马上就给他(她)穿上寿衣。有的地方不叫寿衣,他们把寿衣称之为送老衣。死者穿寿衣,也有很多禁忌,如死者身上穿的寿衣的数量,不能是双数,基本上都是单数;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再比如做的寿衣选料,只能选绢或棉,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都是不吉利的。而绢棉有“眷恋”的意思。而且寿衣的颜色,一般都是比较鲜艳的颜色,比如说红色、蓝色等。再比如:寿衣无论是内衣,还是外衣,都不能主钉纽扣,只能钉带子,因为带子,寓意为后人带来子嗣。
以上的说法,多少有些迷信的色彩,其实最科学的解释应该是:人死后,因种种原因,不能马上入土,要在家里多放些时日,害怕尸体腐烂,流出尸液。过去又不像现在,人死了马上装进冰棺里,尸体冰得梆梆的,就是三伏天,也不可能有尸液渗漏的现象出现。那个时候不能和现在比,尸体入木棺后,冬天还好说,要是赶上三伏天,腐烂的尸液肯定会渗透木棺,向外流液。所以,一般会在棺材内放置一些草木灰,草纸之类的吸水东西,棉质的寿衣,能更好的吸收液体,不至于尸液外流。
虽然现在的人不再信那些老一套了,但都还是会按照以前的习俗来做。现在的寿衣,很少有自己做的了,市面上到处都有寿衣店,有传统的唐装寿衣,也有现代的西服领带寿衣。假如是死者穿着破旧的衣服入土,儿女也会感到内疚,愧对父母,所以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死者选择合适的寿衣,希望他可以走的安稳点。我认为,给死者穿寿衣,也是对死者一生勤劳的肯定,更是对死者的应有尊重,毕竟死者为大,虽然不能事事都做到最好,但为了尊重逝者,完全可以做到更好。
唐装是中国服饰,但是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款式。
一是指唐风汉服或唐代服装,为古代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圆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
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二是改良的对襟大褂,清朝中期到民国时期汉族人的日常服饰。
唐代服饰主要分为:1)襦裙2)唐代大袖衫3)幞头4)圆领窄5)半臂6)改良唐装(唐代服饰)。
“现代唐装”来源于清代对襟褂子,和唐朝或唐人的服装无任何关系。
根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的意见,“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因此当初设计好服装后,设计组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的时候,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的过程便是深受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对“唐装”的解释的影响。
这种“唐装”是由清代的汉族褂子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
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
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
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
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这种“唐装”不是唐代的服装,而是改良过的汉族服饰装而已。
满人的服饰原本是没有立领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