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像刘邦和勾践那种无耻小人也能当皇帝!
在人类社会里对人的评价是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坏人来区分的。人们成功的原因也很多,像刘邦和勾践那种无耻小人也能当皇帝的事是不胜枚举的。因为要改朝换代,在中国大多是需要用血腥的战争来实现的。除了极个别的皇帝,极少能平安取得政权。要说刘邦和勾践,还真不是真正的无耻之徒,他们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还是有不少贡献的。比起刘邦勾践来,历史上卑鄙无耻的皇帝比皆是。就不必以他们为代表啦。再说项羽之死是他自己兵败自杀,并非刘邦所杀;夫差之死是勾践为雪灭国之耻。是很可理解的,并不能因此得出“做人要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卑鄙无耻才能成大事的结论的”。你说是吗?
请看史学家对刘邦和勾践的评价,也许你会对他们有多一点的了解。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 ---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越王勾践(约前520-前465),是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允常卒,勾践继位。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卧薪尝胆。前491年(句践七年)返国,誓复吴仇。建都大越(今绍兴),任用范蠡、文种、计倪等一批能臣谋士,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生聚教训,国力大增,终于在勾践24年(前473年),一举吞并吴国。进而迁都琅琊,窥视中原,会齐、晋等诸侯于徐州,并致贡周室,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
此人比刘邦更能吃苦,比勾践更能忍辱,最终成一代霸主彻底扬名,他是谁?
吴越之争,吴国灭,勾践为何立马诛杀谋臣文种? 刘邦成就帝业,为何立即斩杀大功臣韩信?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为何八成被处死?是主子不容得他们吗?不,是天道和王纲… …
? 在华夏长达五千年历史的兴衰演义里,从秦朝大统一,到大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共经历八十三个封建朝代,四百二十二皇帝,如果把秦朝以前的上古时期的神话社会,奴隶社会,那些三皇五帝和割据君侯也计算在内,一共八百二十九位。
? 这么多圣君贤王,庸皇昏帝,有的像时代的过客,消失在历史的荒野中,筛去历史蒸发的,还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传奇君王,他们死而不亡,那一张一张神奇的面容,还活在历史的书页里,活在人间茶余饭后的闲谈中。
而今天我们要批的是这几位土皇帝和“无赖皇帝”,这些皇帝真是摆脱不了小农圈子吗?错!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死,这是古代为君王两肋插刀夺天下的功臣必须面对的结局,看看他们这些功臣,本该躺在功劳里享受荣华富贵,却为何早早因为功德葬送生命?
?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把越国打得皮开肉绽,越王勾践只剩五千残兵,被夫差围困会稽山上,只等一声令下,越国就灰飞烟灭。
? 勾践自知回天乏术,无颜面对越国百姓,正要拔剑自刎,幸得范蠡和文仲夺走手中的剑跪劝。
? 为解会稽山之围,保存大越国脉,走曲线救国路线,文仲当时已经在乱军围攻中身负重伤,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揣着勾践佩戴的珠宝潜入虎穴,贿赂吴国太宰伯嚭。
? 在吴国的大牢里,君臣一体,生死同命。
? 为了复国大志,勾践对范蠡和文仲的连环计策是言听计从,不断向夫差贡献越国的美女和奇珍异宝,粮食,珍贵楠木,麻痹夫差的戒心,怂恿夫差的骄薄”
公元前475年,历经十年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挥师回杀,把吴王夫差逼死在珍贵楠木建造的姑苏城,吴国灭亡。
? 仿佛越国的意义都集中在勾践的卧薪尝胆的复仇上,而这个功劳是他的左膀右臂——范蠡和文仲。
大业已成,范蠡自知外谋之臣再无用武之地,递交辞呈,交出权位,领着俸禄做逍遥公去了。
唯独文仲,居功自诩,总以为勾践还是会稽之耻,君臣无别,卧薪尝胆时代的勾践,他入朝不拜,朝堂上说话不给勾践留面子,当着众文武百官的面顶撞勾践,这些行为都是严重挑衅勾践的威望,勾践越发反感,终于忍无可忍,赐死他了,据传,文仲被赐死时才39岁。
秦末,农民起义的战火在中华大地燃起,刘邦这个被市井公认的泼皮无赖”,提着一把破剑,带着昔日一起吃喝嫖赌,偷鸡摸狗的市井混混参加了义军。
? 刘邦开国称帝的次年,并称汉初三杰的韩信就被逮捕,随后被处死,灭其族,跟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后的要么被铲除,要么逃亡匈奴,刘邦奄奄一息的时候,宫斗谗言传到他的耳朵,说樊哙造反,立马派陈平带兵去除掉樊哙,幸亏陈平出征途中,他刘邦先驾崩了,不然一起出生入死的樊哙也难逃一死。
? 刘邦为什么要诛杀他的功臣?主要还是这些功臣都手握重兵,居功自傲,有时候还把刘邦的圣旨当耳旁风。在他们眼里,刘邦还是那个市井混混,和他们是狐朋狗友的刘邦。
? 其实,刘邦在处死这些功臣后,又立牌位供奉,祭拜时痛哭流涕的说,你们都是功臣,一起出生入死,为何却不懂政治,逼我杀你们呢?
? 同是汉初三杰,谋国又懂得谋身的当属张良了,他对天道规律和人性本质参悟,远超韩信与萧何之流,大汉开国初年,领着俸禄远走高飞,人间蒸发了。
元末,各地藩王揭竿而起,元庭败势如山倒,朱重八带着放牛娃参加了起义,杀元军,破陈友谅,除张士诚,到大名开国时,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在疆场已经死了过半。
从大明建立的洪武初年开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元璋是参加义军后郭子兴帮他取的,元暗指元朝,璋是玉打造的一种带刃的器,在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那里就暗示诛杀元朝的兵器)开始大肆捕杀功臣。
? 淮西勋贵不仅是跟朱元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弟兄,还是把朱元璋推上皇帝宝座的功臣,朱元璋自然是感激得无话可说。可是却为什么被诛杀得所剩无几呢?
这些跟朱元璋打天下的骄兵悍将,自恃功高盖世,为所欲为,以为有朱元璋赐的免死铁券就可以欺男霸女,横行街市,贪赃枉法,完全不把朱元璋的话放心上。结果撞到朱元璋刀口上了——蓝玉案,胡惟庸案,被处死的人达数万人。
历史和民间传说,这些过河拆桥的皇帝,正面评价并不多,以毫无亲朋伦理,精神变态,心理扭曲,人格分裂的形象出场。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勾践的大致相貌:? 范蠡离开越国后,从齐国给守在勾践身边争风吃醋的文仲一封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此人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如不趁早离开,恐祸事不远了。
? 这是吴国太史的秉笔直书的正史吗?就算范蠡给文仲的信被勾践搜到,*自我毁容把他交给太史直书吧?《史记》的历史事件有很多民间口传的东西。
? 无论人们怎么评论他们是白眼狼皇帝,但他们确实是皇帝,我们用道家的思想去看,老子讲,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文仲,韩信之流,利令智昏,端着旧架子不放也是对皇权的公开叫板,杀他们的不是天子,是天道。
? 用儒家思想去看,在古代,君为臣纲是政治秩序的铁律,一个臣下,功劳再大也是臣,公开挑衅皇权,那恩威何在?到底是君为臣纲,还是臣为君纲?何谓恩威?只有难测才有威信,这些臣子因为知道太多主子八卦的东西,又兼劳苦功高,更加有恃无恐。三国的许攸,杨修之死说明,君君臣臣的纲纪不能乱。杀他们的不是主子,是王道。
? 在古代,不懂政治,别和皇帝创业,摆摊小富即安就好。
看到“一代霸主”以及吃苦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晋文公,而且他在流亡期间,也确实受过辱,所以题设指的这个人,晋文公就很符合要求。当然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绝对的,滔滔历史长河之中,这样的人肯定还有不少,比如春秋初年的郑庄公,也对亲弟郑段隐忍了二十多年,而且他也有“春秋小霸”的称号,说是霸主,也是可以的。
可相比之下,个人认为还是晋文公最为符合。首先,他确实吃过苦,而且还是饥饿之苦,是饿得快要死的那种苦,这样的苦头,恐怕刘邦也没有吃过吧。这份苦,是晋文公流亡期间吃下的,当时他的钱被一名随从给偷走了,以至于没有钱去买补给,结果差点饿死在野地里。
据史书记载,当时晋文公已经在饿死的边缘,幸好一名叫介子推的手下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汤给他喝,这才缓过一口气来。可以说,若没有介子推大义割肉,晋文公早就会在饱受饥饿之苦后离开人世,又如何能在日后成为一代霸主呢?
至于说到受辱,也是发生在流亡之时,当时他带着一行人经过曹国,并受到了曹国国君的接待。结果这位国君却是个变态,喜欢偷看男性洗澡,而晋文公,也最终着了他的道,在脱光的情况下,被对方从上到下看了个遍。这对于直男晋文公来说,不正是奇耻大辱吗?然而当时他身处对方的地盘,对于这种辱,也只能默默忍受,一直到后来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才终于挥兵曹国,算是报了当年的受辱之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