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法身、涅槃之“常”与“常见外道”之差别
2021.8.14
略说法身、涅槃之“常”与“常见外道”之差别
不仅大乘佛经认可法身具有常、乐、我、净涅槃四德,阿含部经典同样承认法身和涅槃具有“常”之属性。具体教证如下: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云何名为常?常者唯涅槃。云何为无常?谓诸有为法。”
在此,世尊悄然开显了涅槃之“常”。
《增一阿含经·序品第一》:“尊者阿难作是念:如来法身不败坏,永存于世不断绝,天人得闻成道果。”
“如来法身不败坏”是对法身与涅槃“常”之属性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实际上,法身本空,涅槃本空,空而恒久不坏,方便称之为“常”,此是法身与涅槃“常”之真义,绝非是指法身和涅槃为实有。
何为“不败坏”?虽无实体而作用不灭。
《增一阿含经·十不善品第四十八》:“是故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世尊说的内容很清楚:“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言外之意,法身是永久存在的,即具有“常”之属性。
大乘佛经之教证就太多了,略举一二:
《大涅槃经·寿命品第一》:“如来亦尔,其性常住是不变异,无智慧眼不能得见,如彼暗中不见树影。凡夫之人于佛灭后说言如来是无常法,亦复如是。若言如来异法、僧者,则不能成三归依处。”
如来之性是什么?就是法身和涅槃,“其性常住是不变异”,即指法身和涅槃常住、不变异。法身之常住不变异今在何处?就彰显在佛法流传和清净僧的修行之中。佛法僧三宝,都以常住法身为根源,三者同源,并非异体。
此中有何深意?法身就是教法之法性,也是一切法之法性;法身就是清净僧之心性,也是一切众生之心性,心性本来清净。法身(佛性)、法性、心性是三无差别。
《大乘密严经卷三》:“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菩萨成佛后,对于如来清净种性“常所宝持”,何为如来清净种性?法身与涅槃。其乃常住之种性,非无常与断灭。
《楞严经卷一》云:“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何为“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依然是指法身与涅槃,法身在众生就表现为心性,心性不生不灭本来清净,故常在涅槃。如实领悟此心性,名为见性。
何为法身?即是如来真身,即是涅槃。《大乘同性经》:“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复问佛言:世尊!何者名为如来法身?佛言:善丈夫!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如是善丈夫,如来不可说身,法身智身,无等身,无等等身,毗卢遮那身,虚空身,不断身,不坏身,无边身,至真身,非虚假身,无譬喻身,是名真身。”
法身含义深广,超越言说之相,需要仔细体会其含义。然其不生不灭、不断不坏等,恰恰彰显了“常”之属性。可以说法身的根本属性是“空而不断”,乃不可思议之常在妙性。虽说常在,却不可得;虽不可得,却能够随缘显现一切法,故不可思议。
其实,如佛教之“三法印”,出自《大智度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或源于《杂阿含经》:“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两个版本基本一致。关于涅槃是寂静还是寂灭,是翻译的不同,含义一致。无论寂静还是寂灭,如来涅槃都不是灭绝,否则就成了断见外道。
既然不是灭绝,那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存在,而非不存在。不存在是断灭见,不是佛法。这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存在,它是空性的,同时又不拒绝任何显现,故不可思议,难以言说。
此是法身与涅槃“常”之内在含义,其实就是指法界的存在性,它是如如寂静的、恒常寂灭的。它在“诸行无常”当中吗?不能这样说。它离开“诸行无常”而别有吗?也不是。它在“诸法”当中吗?不能这样说。它离开“诸法”而别有吗?也不是。
那到底是什么?需要修行人亲证,见性时初步了知,成佛时方才彻底了知。
这是法身和涅槃“常”之含义,“常见外道”与此完全不同,他们是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某一种法(事物)当做了恒常不变易的永恒存在。例如:
1、把大自在天、大梵天等某位天神(包括上帝、真主等等)执着为恒常不变易;
2、把“神我”或“梵我”执着为恒常不变易;
3、把意识心执着为恒常不变易;
4、把地水火风四大当中的某一大执着为恒常不变易。
类似执着还有很多,略说如此。其中的“不变易”,与佛经所说的“不变异”含义一致,都是不变化的意思,是翻译不同。这些事物都是法界当中的生灭法相,都是无常无我的,某些外道将其错认为恒常不变易,并予以执着不舍,故称“常见外道”。
综上所述,法身与涅槃之“常”,乃是佛陀觉悟的法界之本然状况,其乃空而常,并不存在实有的恒常之体,只是不断灭,故方便称之为常。
常见外道所执之“常”,乃是错把某种无常之事物执着为恒常不变易,其中执有恒常不变易之体,不符合本然状况,是典型的错认与谬见,故世尊在教法当中时常予以破斥。
关于“常”之法义,含义甚深,本文只是略说,仅供参考,详见各部大乘佛经。
文章结束。顺便回答2个问题:
1、问:想问法师,“空性到底是什么?”这篇文章中,说到发明空性为入门,这里的发明做何意?空性不是一直存在的吗,怎么会是发明的呢,不懂,烦请告知。
答:文章里面说得很清楚:“何为发明?发现明了是也。”古人所说发明,不是指发明创造啊。这样的理解能力,实在堪忧。或是粗心,粗心是不能学佛的。混乱的现代人,好自为之吧。
2、问:网上到处说开悟,入定,难道开悟入定就那么容易?
答:你肯定不容易,但别人不一定。网络世界真真假假,何必跟着人家乱跑呢。
什么是外道?佛经对外道的定义。
一提起佛教,人们马上想到剃发染衣、不娶妻生子、不杀生等苦行,人们往往把戒律看成是佛教独有的,其实,苦行不是佛教独有的,其它宗教也有苦行,有的甚至比佛教还残酷,如耆那教和裸形外道。要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区分开来,必须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就象人有高矮胖瘦,但高矮胖瘦不是人的本质。现在人们动辄言他人是附佛外道,连什么是佛教,什么是外道都没搞清楚,就妄论他人,佛教与外道的主要区别是
一、有无创世神
除佛教以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承认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创世神,世界上的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是都是神创造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佛教虽然也承认神,但不认为神是万能的,神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也是有生死的。佛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是缘起的,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二、有无永恒的灵魂
佛教虽然承认轮回,但不承认有永恒不变的灵魂,其它宗教不是常见就是断见,要么承认有永恒的灵魂,要么认为人死如灯灭,否认轮回,佛教把这两种说法斥之为边见,佛教认为轮回是非断非续的,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在轮回,故无我。
三、终极目标不同
其它宗教都要借助外力才能实现,所以外道常有祭祀天神的行为,是心外求法,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心的造作,是自作自受,人的苦乐是贪嗔痴招致的果报,同样要通过戒定慧灭掉贪嗔痴才能完成。
佛在?菩萨地持经?中讲了印证佛法的三原则,也就是常说的三法印:“诸行不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佛藏经》中世尊对外道的定义
“舍利弗,何等是乐外道法?
所谓有所得者,我见、人见者,众生见者,
贪著邪者,于自相空法中心生疑者,
受行种种邪虚妄法,不能入于第一义空,
行诸邪道,其人名为乐外道法。
舍利弗,不可试以种种衣色,若白衣人、若著袈裟,有如是不善, 有所得见,皆名外道。”
——
世尊是这样评判外道的: 外道虚妄说 皆是世俗论 以邪见因果 无正见立论 。( 出自 《楞枷经》)
学习佛法不可学习宣扬外道典籍
作者:刘欣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教法,学习怎样成佛。佛在经典中不止一次地提出:学佛人不应该读诵外道典籍。〈佛藏经〉中讲: 若人好读外经书者。则于其中生坚实想。贪着语者乐说散乱。乐严饰辞巧美说者。于佛第一义则无净心。又于此法不敬不信。舍利弗。譬如不男之人无男子用。至男子中生不男想。而作是念。是诸人等如我无异。如是好着外经书者。常乐严饰巧美文辞。于佛第一义心不恭敬。舍利弗。其中有人说清净经。于此人所亦不恭敬。轻慢清净持戒比丘。何以故。舍利弗。外道经书无真实语。法应憍慢贡高自大。何以故。是事不为厌离。不为寂灭。不为得道。不为涅槃。是人毁坏信等善根故。于一切处不信有功德。如不男人于诸人中皆谓如己。
(意思是说:学佛人不能读外道典籍。并且对经典中的话产生坚实的想念。这样的经典同佛法不同。对于佛说的第一实义没有清净的心。不会恭敬信仰。这样的人如同被阉割的男人,不能生殖,但是却认为其他人和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外道经书没有真实语言,所讲的法大都含有骄慢贡高的成分,因为他不是为了厌离,为了得道,为了涅磐。这人的信仰的善根会被毁坏,在一切处不相信有功德存在。如果简单说,常读外道经书的,会认为学佛也就这么会事,学佛的人也都和他们一样,学的道理也是一样(当然其实不一样)现在很多人读, 玉厉宝钞,文昌帝君阴鸳文等等。认为这就是学佛。正是上面讲的情况。学佛就不要 研究这些书,佛法经典有这么多,为什么不读?为什么不做大丈夭,非要做“不男”之人(太监)呢?。)
另外释迦牟尼佛还提到: 舍利弗。当来比丘好读外经。当说法时庄校文辞令众欢乐。恶魔尔时助惑众人障碍善法。若有贪着音声语言巧饰文辞。若复有人好读外道经者。魔皆迷惑令心安隐。若有比丘修佛法者令生疑惑。咸使众人不复供养。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便使令求外道经法。先自看者赞言善好。是诸人等。为魔所惑覆障慧眼。深贪利养看诸外书。犹如群盲为诳所欺。皆使令堕深坑而死。舍利弗。诸生盲人即是比丘。舍佛无上道求外道经书。诳人是恶魔。深坑是邪道。
(无论你读外道的经典或讲述觉得多么有收获,要知道这都是恶魔深坑,一定要避免。)
在《优婆塞戒经》中,世尊也曾告诫大家: 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是名假名菩萨。
又云: 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是名实义菩萨。
(如果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那么还喜欢接受其他的外道方术教义,还用这个方法教导别人,那么这个人是假菩萨。而真正的菩萨只有在为了破除邪见时才会研究外典。我们作为佛的弟子一定要知道,外道典籍是不能帮助我们脱离轮回,离苦得乐的。所以在佛法尚未能有所修证的情况下,是不宜看其他宗教,外道术数的典籍的。)转自地藏占察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