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车膜怎么分辨好坏

乐乐1年前 (2023-12-01)阅读数 11#综合百科

汽车车膜分辨真假的方法:1、首先看膜的logo,原厂膜出来的logo是很难清洗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拿一瓶柏油(沥青清洗剂)喷到毛巾上对着logo轻轻擦拭,如果logo很快就被擦了那这款膜假的程度就很高了,大品牌的真膜的logo是比较难擦的,但是也会擦的掉;2、闻膜的味道,车膜都有两层,把膜撕开闻闻是否有刺鼻的味道,有刺鼻味说明膜的胶不行,就是劣质的车膜,时间久了必定会起气泡;3、看清晰度,叫装潢店的老板裁剪一小块的膜贴到车窗上,看清晰度,好的膜清晰度都比较高给人第一感觉就很好,看久了不会出现视觉上的疲惫。

车膜的好坏取决于透光率、抗紫外线率和隔热率。所以只要透光率、抗紫外线率、隔热率方面质量过关就可以入手。

选膜:关注“三率”

业内人士鉴别车膜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但对于绝大多数外行的车主来说,选择车膜时掌握一些简易的鉴别方法才最实用。对此,黄桂勇将鉴别方法归纳为“望闻问切”。

辨别车膜质量首先应关注“三率”,即透光率、抗紫外线率和隔热率。透光率表现在无论车膜颜色深浅,从车里向外看都十分清晰,夜晚和雨天也能保持良好的透视效果。对于隔热率的简易判断,车主可以在汽车美容店里用太阳灯照射,感受贴膜后的温度变化。

以前挡膜为例,稍好的车膜透光率在70%以上,抗紫外线率要在98%-99%间,而隔热率需达到48%以上。对于侧窗和后挡,选择的车膜透光率仅需在60%以上。高捷介绍,选用质量好的车膜进行全车贴膜,福州市场上的价位在1800元左右。当然不同的品牌实际售价还存在差异,例如市面上最好的车膜,全车贴膜价可达上万元,质保也可达到8-10年。

其次判断车膜好坏还可用手感判断,优质膜摸上去有厚实平滑感,有足够的韧性。而劣质膜则相反,容易起皱也比较薄软。对此,黄桂勇介绍了一个小窍门。如果凭手感无法感觉膜的质量,车主可以取一小块车膜,放在玻璃上划痕。如果膜容易留下痕迹或是破裂,说明此类膜属劣质产品,不要选用。

除此之外,车主还可以剥开车膜闻气味。劣质膜往往在胶层中残留大量的苯,闻起来有刺鼻的异味。如若选择劣质的产品则会严重影响车主的健康。

扩展资料

关于车膜的分类

汽车隔热膜从大类上分,有三种:染色膜,金属膜,磁控溅射膜 ?。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汽车膜的种类分的更细些:分为6种。

一、染色膜。是指最低档的汽车膜,这种膜特点是薄,不隔热,易褪色。一般在小店较多,非常便宜,贴全车只要一两百元。“牙腰掉色”是其最显著的特色。这种膜一般产于我国台湾。

二、涂布印刷膜。是韩国特有的一种工艺。一般较厚。这种膜隔热较好,但透视性稍差。

三、普通金属膜。是指在无色的原膜层上喷溅金属制造而成,一般所用金属为铝、铁等。这种膜一般产于中国,印度和日本、美国等。市场上最普通的是这种金属膜。膜组成(一般是将金属加热蒸发镀在膜基材料上面)但这种膜透视性一般,隔热也一般,而价格却不低。一般美容店经常用这种膜冒充顶级膜。很多知名的品牌,其实也不过就是这种普通金属膜,由于进入市场较早,所以消费者也误以为这种膜是高档膜。

四、纳米陶瓷膜。是以纳米氮化钛为基础,磁控溅射技术与金属氮化技术的结合而生产出来,经久耐用,不易腐蚀,不干扰电磁信号。产地不限制,美国、日本,中国都具有这个生产能力。琥珀光学纳米陶瓷隔热膜就是最新的陶瓷膜(2001年2月成功申请多层纳米陶瓷隔热膜全球专利:6,188,512)

五、贵重金属膜。名如其义,这种膜也是在无色原膜层上喷溅金属,但不同的是喷溅的都是铬、钛、铂等贵重金属。另外,这种膜的喷溅方式为“磁控溅射”。这是一种复杂的工艺。这种膜特点是颜色自然,透光好隔热好。

车膜怎么分辨好坏

六、磁控溅射膜。 多层聚酯膜技术。这是高端膜的另一个技术趋势,通过多层挤出技术,将240层的聚酯膜叠加在一起,制成仅有0.05mm厚的隔热膜,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隔热好,寿命长,无电磁信号干扰等特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汽车车膜百度百科 车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