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里有哪些春节的习俗?君王是如何过节的?
清朝的宫廷里有多种春节的习俗。在清朝,皇帝会在腊月二十三日安排太后、皇后、皇太子和大臣们到皇宫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此举也被称作“腊祭”。此外,在这一天,皇宫中还会有庆典活动,比如表演戏曲,比如舞狮,比如唱腔,比如舞龙等,以此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在正月初一,清朝的皇帝会带着全宫宾朋,走向皇宫正殿,参加祭祖仪式,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这一天,清朝的皇帝还会发布许多新的政令,以此来给民众带来新的希望。
在正月十五,清朝的皇帝会再次召开典礼,召集全宫宾朋,以此来庆祝元宵节,表达对节日的热爱。此外,清朝的皇帝还会发出许多新的政令,以此来给民众带来新的希望。
总之,在清朝宫廷里,有许多不同的春节习俗,比如腊祭、祭祖仪式和元宵节等。清朝的皇帝会在这些节日里发出许多新的政令,以此来给民众带来新的希望。
上一期写了古代康熙、乾隆皇帝亲自写春联的故事《春节对联怎么写?乾隆、康熙御笔题写的春联可以收藏起来了!》, 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清代皇家春联制式竟然是白色!
图注:故宫太和殿内的皇帝宝座
在清末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的“春联”一条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百姓都用红色纸写春联,而到了内廷及宗室王公家里,他们写春联则要用“白纸”。
众所周知,春联是代表着喜庆,祈福的,一般都会使用大红色的底色,用黑色墨汁撰写吉祥话语,祝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幸福如意,祝福国家风调雨顺云云。但是为何清代皇家却要用白色呢?
图注:沈阳故宫大清门的白色对联
有下面这三个原因。
一、满族崇尚白色满族在入主中原之前,是居住在东北苦寒地区的渔猎民族。
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的生存条件限制了红色等鲜艳颜色的流行,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穿着红色在大雪之中去打猎,肯定一无所获,甚至容易被野兽发现并且重点袭击。
所以长期的环境养成了满族人崇尚白色,不太喜欢红色的民族特性。
在满族的生活习惯中,白色象征光明、公正;满族信仰的萨满教认为,白色是天穹、神灵以及日、月、星辰的本色。满族人在祭天时要杀白马,甚至打猎的猎鹰海东青,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
早在宋朝时期的《大金国志》中,就记载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民间喜好白色: “金俗好衣白。自灭辽臣宋, 渐有文饰。
二、故宫红色太多等到满族入主中原之后,逐渐学习到了中原王朝治理天下的模式,并且在明代紫禁城的基础之上重新建立了清代的统治中心——清代紫禁城。
去过故宫的朋友都知道,故宫建筑中大量采用了红色和**这两种颜色,几乎所有的宫墙、大门、柱子都是以朱红为主色调。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还采用红色为底色的春联,所张贴的春联基本上显示不出来,也无法体现过年这个喜庆祥和的氛围。
清代晚期文人吴振棫在他的著作《养吉斋丛录》里就详细写了清代皇室春联的材质、张贴时间、对联文字来源等细节。
根据记载,普通百姓贴春联一般是除夕下午才开始张贴,但是清代皇家的春联在腊月二十日前后就已经开始张贴了。
在腊月二十日前后,全国政务部门都要举办“封印”仪式,将官印封箱表示今年不再处理政务,开始专心过年。当然皇帝的玉玺也要进行“封宝”,在进行“封宝”的前一天,宫里就开始把准备好的在白绢上面题写的春联,以及门神在宫中各处悬挂张贴。
紫禁城的红墙、朱门配上白绢的春联,“色尤鲜丽”!
十二月封宝前一日,进门联,门屏槅扇皆具,同门神悬挂。次年正月下旬撤去。门联用白绢锦阑墨书,辉映朱扉,色尤鲜丽。以翰林工楷法者书之。联语则乾隆间词臣撰拟,稿本存清秘堂。——《养吉斋丛录》三、皇室特权第三个原因就是清朝皇室为了表示自己的特权,不仅仅在社会地位上要和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来,甚至在春联这类民俗上面也要和普通老百姓作以区分。
图注:沈阳故宫大清门上的白色对联
于是在春联张贴上,普通老百姓用的都是红纸黑字的春联,而满清皇室用的则是白色的春联。
根据记载,白色春联不仅仅是属于宗室的特权,而且白色春联也要贴上不同颜色的边,以示不同八旗的区分。
根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宗室中人也要根据自己所属八旗,比如是红旗的人就要给白纸春联镶嵌上红边,如果是蓝旗的人就要给春联镶嵌蓝边。
甚至强制规定,白色春联是宗室身份的象征,普通人不得擅用!
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燕京岁时记》正是因为上述三个原因,整个清朝统治期间,皇帝所居住的故宫以及皇族等所居住的府邸,在每年春节时期,所贴的春联都是白色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