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皇帝的年号庙号有什么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1)阅读数 2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尊号皇帝

[庙号]中国古代给死去的皇帝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成祖等。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亦是帝王用的,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热心问友2011-05-15谥(亦作谥) 号,就是王、公、卿、大夫( 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 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 所谓庙号,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根据史书记载,庙号始于商代,汉代承袭了这种制度。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承相申屠嘉等人上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崩;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汉代对于追尊庙号一事是权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但是这种制度发屉到南北朝已经不是那么严格了。从唐代开始,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是无帝不“宗”了。 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自汉代始,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者“世祖”,这几个称呼其实无多大差别。例如刘邦为汉太祖,但也称为汉高祖的。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中宗、宋神宗、明仁宗,清文宗等 庙号中的“祖”与“宗”,其意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祖宗”二字。古人刘“祖”与“宗”的解释是有区别的。对“祖”字有一种说法是;“始受命称太祖”,“有功亦称祖”。对“宗”字也有一种说法:“宗,尊也,有德可尊。”这些说法都比较接近事实。 自唐代武后中宗之世起,皇帝又可有尊号。这种尊号,大多是生前奉上的,有的帝王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一般都是谀美赞颂之辞。例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受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圣德皇帝。尊号也有在帝王死后追加的,例如唐高宗死后,到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年号是古代根据在位的皇帝纪年的一种方式,比方说:康熙在位时,老百姓就会说今年是康熙多少多少年;帝号记载在史书上的皇帝的正式称呼,比方说,李渊建立唐朝,史书是就称呼他为“唐高祖”,他的儿子李世民后来也做了皇帝,史书是就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

皇帝的年号庙号有什么区别

帝号 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 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 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 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帝号。尊号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尊号字数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称呼时习惯于使用尊号之首的两个字。 1)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 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 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 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 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 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 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 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 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 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 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 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 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3)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 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 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 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 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 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亦是帝王用的,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 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 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 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 说,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 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唐熙皇帝等。在 某些特定场合,也称其全部名号,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前述乾隆的名号。遇到这种全称,应注意区分其庙号、尊号和谥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