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铅山县石塘镇的石塘古村落
石塘村落总面积54公顷(镇区核心面积0.97公顷),于南唐保太十一年(公元953年)置镇。石塘四面皆山,宋词人辛弃疾晚年曾长期寓居于此。石塘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美名,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
2003年7月9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铅山唯纸利天下。”[《明史铅书》]“明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明代石塘镇的造纸业,纸厂槽户不下三十多条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十人,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中国史纲要》——翦伯赞组编]“南方北方的造纸业都有造纸中心。仅江西铅山的石塘镇,就有纸工五六万人。”[《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2日,铅山石塘连史纸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水系规划
石塘古村落围绕自南向北流淌的天然河流(槐溪河)和人工河流(官圳)规划布局。“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始筑堤,垒石宽2丈2尺,高1丈5尺,长160丈。”[《铅山县志》]人工河宽一至三米,长近两千米,历三年多竣工,其两侧和底部均采用当地常见的鹅卵石拌三合土(石灰、黄泥、黏土)砌筑。人工河从村落南端的槐溪河上游引水,在其中部分流成两条分支水系,后又进入槐溪河下游。人工河利用当地充足的水资源和山区跌落的地势,形成循环的水系统。
人工河引水口有块似龟壳的天然黑色巨石,设计者于巨石底部凿通一条水道。这个独具匠心的构思有两个作用,其一利用类似水闸的设计控制上游突如其来的洪峰;其二阻挡上游漂浮物的污染。人工河一侧每隔几户宅院就设置一处埠头浣衣汲水;甚而引水进入庭园,既能维护古代妇女家务时避人的传统又能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取水。
(二)总体规划
石塘的建筑群落依山伴水呈纺锤形南北向组织,众多组团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落;每个组团由多座宅院构成,宅院又由数个天井组织的院落组成。
村落以南北走向河流为纽带,众多组团为载体形成了三纵十横的建筑格局,其中又被众多支弄分割成五十二条街弄,水系和路网构成三纵区域。东区依靠人工河布置有查家弄组团、坑背组团和阔板桥组团等;中区以村落的主要商业街为核心,全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长一千两百余米,宽四至五米;西区西侧以沿天然河流的商业街为主线布置码弄组团、下港沿组团和天后宫弄组团等。 石塘现有明清古建筑219幢。
(一)居住建筑
东区坑背组团为当时的豪门大户区,全为砖石结构的独居院落,组团内的街道仅300多米,有的建筑占地竟达20多万平方米。这里的每套院落自成体系,院落间形成的弄堂直接通向人工河。东区阔板桥组团的“华封旧里”院落为三开间雕刻精美绝伦的门庭,其内部屋顶盖瓦下铺设精心打磨过的青砖,既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又成为建筑内部的装饰。东区的部分建筑利用河上先行砌筑的石拱作为承载,建筑局部横跨于人工河之上。西区临河而建的建筑为前店后吊角楼式民居,在吊角楼上建廊供小憩、晾晒之用。
(二)商业建筑(店铺、纸号、纸行)
中区和西区的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前店后堂的骑楼式木构架砖墙建筑。店铺的杉木门板可合可卸,境内广袤的森林为建筑提供了充裕的建材。
“道光十年八月,铅山石塘火,延烧五百馀家;次年又火。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云和火,毁民舍八十馀家。”[《清史稿》志十六灾异二]故石塘纸号不仅注重外观,而且更重视防火。
东区坑背组团的王家纸号建于三百多年前,占地26万平方米,五套院落各自独立又连为一体。尤其令人赞叹的是王家纸号屋顶上竟设计了避雷针,足显主人当时的显赫地位。
中区上街组团的天和号大门从基座到拱门全部由青石构筑,建筑师颇有创意地把拱券下的立柱设计成一对花瓶,在花瓶的各个部位雕刻人物、花卉图案。拱券以粗线脚处理,完美结合了罗马风格和中国传统风格。
(三)公共建筑(会馆、宗祠、寺庙)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东区坑背组团的抚州会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原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整个抚州会馆建筑群规模异常庞大,主次分明地依东西向主轴线布置,依地势院落层层高起。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石塘祝氏自兖而迁衢自衢而徒居江山,自江山复迁鹅湖石塘,支派繁衍。”[《石塘祝氏谱序》辛弃疾书]在石塘祝氏有三个祠堂,其中东区阔板桥组团的祝氏祠堂为明代建筑,造型古朴大气,历史悠远。 古代历来有着“千斤朝门,四两屋”的说法,大门一律布置在建筑的东面,即使受地势所限也设法稍微偏左。门脸多为马头式封火墙,门柱多雕刻,门额上方镶青石匾额。大门上有题刻、石雕和砖雕,内容丰富、工艺精湛。从大门进入大厅一般用屏风或影壁于大厅前挡住,厅横梁上一般雕刻龙凤呈祥图案,厅内一般用活动的壁板隔断。
当地的建筑材料一般就地取材,如青石、麻石、鹅卵石和木材。赣东北四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和石塘盛极一时的造纸业所带来的闽、浙、赣、皖等文化都烙印在建筑之中,石塘建筑多为徽式建筑为主体,融合了福建民居建筑特色和江浙的园林式建筑风格。(by jan-dara)
惠城区 惠阳区 ? 惠东县 ? 博罗县 ? 龙门县
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2区3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理环境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惠州市。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度,7、8月份惠州降雨较多,9、10月份天气晴朗。 惠州市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四分之一。
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及其支流西枝江横贯境内,境内水库容量超过16亿立方米,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主要水源。
参考资料: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