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和国债的区别
一、 定义不同。公债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中央银行、个人,甚至是国外企业、个人、银行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 募集对象不同。公债可以向国内外企业、个人、中央银行募集资金,而国债仅向社会募集资金,不向中央银行募集资金。
三、 募集主体不同。在我国,公债的募集主体一般是当地政府,而国债的募集主体是以财政部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我国的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国债、记账式国债三种。国债是国家信用方式发展的结果,最初阶段很不规范,流通范围很小,19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规范化。
公债现状
1、理论界的两种认识
1)反对公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派大多如此,在他们看来,公债的消极作用包括:
公债减少了生产资本,妨碍工商业的正当投资; 以公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助长为所欲为,不负责任之风; 举债会增加将来财政困难; 公债常以高利吸引购买者,会使富者坐享其利,使财富分配不均,公债不断的膨胀,使市场增多信用,促使物价上涨等等。
2)主张大力发展公债的观点。
现代凯恩斯学派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们把公债和赤字以及补偿性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对公债大加赞扬。萨缪尔森认为:
公债不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而是一件有益的事,会增加净收入; 公债不是妨碍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使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 公债的数额不应受限制,公债的发行不但不应视作国家的债务,而且还应视为国家的资产; 公债不会增加人民负担。因此,大量发行公债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
2、公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从财政角度看,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方法。
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比较简捷,可济急需。从长远看,公债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往往需要政府积极介入。
2)从经济的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A、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公债采用信用的方式,只是获得了一定时期内资金的使用权、没有改变资金的所有权,适当发行公债,可以使二者的比例关系趋于正常。
B、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C、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公债是一种金融资产、一种有价证券,公债市场可以成为间接调节金融市场的政策工具。
D、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