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Python如何玩转加密?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1-21)阅读数 14#技术干货
文章标签密钥

python中的一个有用的基本加密库就叫做cryptography。它既是一个“安全”方面的基础库,也是一个“危险”层。“危险”层需要更加小心和相关的知识,并且使用它很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在这篇介绍性文章中,我们不会涵盖“危险”层中的任何内容!

cryptography库中最有用的高级安全功能是一种Fernet实现。Fernet是一种遵循最佳实践的加密缓冲区的标准。它不适用于非常大的文件,如千兆字节以上的文件,因为它要求你一次加载要加密或解密的内容到内存缓冲区中。

Fernet支持对称(symmetric)(即密钥(secretkey))加密方式*: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因此必须保持安全。

生成密钥很简单:

>>>k=fernet.Fernet.generate_key()

>>>type(k)

Python如何玩转加密?

这些字节可以写入有适当权限的文件,最好是在安全的机器上。

有了密钥后,加密也很容易:

>>>frn=fernet.Fernet(k)

>>>encrypted=frn.encrypt(b"xmarksthespot")

>>>encrypted[:10]

b'gAAAAABb1'

如果在你的机器上加密,你会看到略微不同的值。不仅因为(我希望)你生成了和我不同的密钥,而且因为Fernet将要加密的值与一些随机生成的缓冲区连接起来。这是我之前提到的“最佳实践”之一:它将阻止对手分辨哪些加密值是相同的,这有时是攻击的重要部分。

解密同样简单:

>>>frn=fernet.Fernet(k)

>>>frn.decrypt(encrypted)

b'xmarksthespot'

请注意,这仅加密和解密字节串。为了加密和解密文本串,通常需要对它们使用UTF-8进行编码和解码。

20世纪中期密码学最有趣的进展之一是公钥(publickey)加密。它可以在发布加密密钥的同时而让解密密钥保持保密。例如,它可用于保存服务器使用的API密钥:服务器是唯一可以访问解密密钥的一方,但是任何人都可以保存公共加密密钥。

虽然cryptography没有任何支持公钥加密的安全功能,但PyNaCl库有。PyNaCl封装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方法来使用DanielJ.Bernstein发明的NaCl加密系统。

NaCl始终同时加密(encrypt)和签名(sign)或者同时解密(decrypt)和验证签名(verifysignature)。这是一种防止基于可伸缩性(malleability-based)的攻击的方法,其中攻击者会修改加密值。

加密是使用公钥完成的,而签名是使用密钥完成的:

>>>fromnacl.publicimportPrivateKey,PublicKey,Box

>>>source=PrivateKey.generate()

>>>withopen("target.pubkey","rb")asfpin:

...target_public_key=PublicKey(fpin.read())

>>>enc_box=Box(source,target_public_key)

>>>result=enc_box.encrypt(b"xmarksthespot")

>>>result[:4]

b'\xe2\x1c0\xa4'

解密颠倒了角色:它需要私钥进行解密,需要公钥验证签名:

>>>fromnacl.publicimportPrivateKey,PublicKey,Box

>>>withopen("source.pubkey","rb")asfpin:

...source_public_key=PublicKey(fpin.read())

>>>withopen("target.private_key","rb")asfpin:

...target=PrivateKey(fpin.read())

>>>dec_box=Box(target,source_public_key)

>>>dec_box.decrypt(result)

b'xmarksthespot'

最后,PocketProtector库构建在PyNaCl之上,包含完整的密钥管理方案。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Python如何玩转加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相关知识,请关注IT培训机构:开发教育。http://www.baikegou.com/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