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和涮羊肉有什么区别?
老北京人讲究一个“不时不食”,意思就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吃该吃的东西,像现在这个光景,已是冬至以后,食谱中登场率最高的,莫过于“涮羊肉”了。
因为羊肉性温燥热,适合秋冬进补,外面鹅毛大雪,屋内铜锅碳火,硬生生的用羊肉,营造出两个世界。
当然了,其它季节也一样能吃,否则春不食、夏不吃的,那涮羊肉馆子早关门大吉了。
但是最佳的食用时机,还是要在天冷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契合羊肉的“温补”效果。
“涮羊肉”不仅是老北京特色,在整个北方地区,也是具代表性的火锅吃法,但因为烹食方式太过简单,导致很多吃货,经常将“涮羊肉”与南方的“火锅”混淆。
先不说南方朋友,就连北方当地的小伙伴,也常常是傻傻分不清楚,总以为锅内有了羊肉,就是涮羊肉了。
其实不然,这两者看似同工,实则却有着异曲之妙,今天就总结出了3个主要区别,和大家说道说道。
No.1羊肉
“涮羊肉”中的羊肉,必须得是鲜肉,并且是手工切出来的羊肉片,可分为上脑肉、里脊肉、三叉肉等多个部位,口感上也是各有特点。
因为是鲜肉,所以切出来后偏干燥,不见水,即便将盘子立起来,里面的羊肉片也会牢牢地贴在盘底——这叫“立盘不倒”。
反观火锅中的羊肉品质,相对来说要求并不高,大多是用机器切出来的“肉卷”,且在此前提下,肉必须是经过冷冻的,才能成型码盘。
麻辣烫,水多料少以成本为导向,调味为主。
火锅,水少底料多,油多,以品质导向食材为主。
但按现在的行情和现状,火锅和麻辣烫本身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多人所谓的麻辣烫是煮好以后再给消费者吃,是不用生火的。比如冷锅串香
如果是要生火的那种边煮边吃的麻辣烫,那其实和火锅就没太大差异,只是麻辣烫定位更低,用的底料质量更低一点。
只是现在已经完全融合,做火锅的拿来做麻辣烫,做麻辣烫的来做火锅。
我是一个爱吃重口味实物的江西妹子,火锅和麻辣烫都是我的最爱,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麻辣烫算是一种小吃,将一口大锅放在炉子上,可以一天煮到晚,可以煮成千上万人的菜。麻辣烫的配菜是店里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一小份一小份用橡皮筋绑好,价格实惠一般一块钱到几块钱钱不等,食客自行选菜,经济实惠。麻辣烫一般都是一盘,适合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吃,工作人员烫好菜后可以在店里吃,也可以打包带走。
火锅比麻辣烫就更上档次一点,首先吃火锅的店装修比较好,想吃的锅底可以自己选择,是麻辣锅底,清汤锅底,还是鸳鸯锅底。其次,火锅适合两个以上的人吃,亲朋好友聚餐也是不错的选择,热闹。最后,火锅的食材更加丰富,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还有各种菌类和蔬菜,都可以拿来涮火锅。
所以,麻辣烫适合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吃,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火锅适合两个以上的,适合聚会,吃的就是热闹的氛围。
麻辣烫和麻辣火锅都源于长江之滨,起源于四川的船夫和纤夫手中,舀几瓢江水,身边有什么食材就涮煮什么食材。
后来专门有商贩兜售这样的食物,挑着担子,担头设有炉具,上设大洋铁盆,成为多格,在码头附近售卖给工人,一个人认定一格,一边烫一边吃。
为了吃的方便,商贩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签上,烫熟了就直接拿出来撸串就可以了,这就是麻辣烫。
火锅广义上就是一边煮一边吃的饮食方式,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称为“古董羹”,当时最早的炊具是青铜鼎和陶罐,到了宋代民间吃火锅就很常见了,这个基本和麻辣烫没太大关系。
狭义的火锅就是四川的麻辣火锅,麻辣烫就是麻辣火锅的前身,火锅就是从麻辣烫从江边路旁转移到饭店中的产物,因为可以提供筷子和餐具,所以麻辣烫的竹签也就省略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