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在现在上海什么地方进行的?
淞沪会战是指江苏吴淞江与上海黄浦江的回合流域地区。“淞”指的是“吴淞”(即吴淞口),在中国上海市北部,是黄浦江注入长江口。
当时上海和吴淞口还有一段距离,不是一个地方。上海称为“沪”。
“淞沪会战”时,日本人是从吴淞口打到上海市区,故如此称之。
黄海高程与吴淞高程相差1.924米。
1、黄海高程是1956年9月4日,国务院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首次建立国家高程基准,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简称“黄海基面”。
2、“吴淞高程”是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所建立的高程系统。
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
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
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
1、吴淞=废黄河+1.763m。
2、吴淞=黄海+1.924m。
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