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流金和鎏金有何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2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鎏金工艺

流金是用高温直接熔化金属,现一般用于当做形容词使用,而鎏金是将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剂?,加热,让水银挥发,使金子附着在器面上。

流金和鎏金有什么不同

流金多用于形容词的使用,鎏金则是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近代称?火镀金?。

1、鎏金工艺是什么

鎏金是将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器物的表面,再加热,水银遇热蒸发,金子就附着在器面不脱落了。

2、鎏金值钱吗

鎏金火镀金,是一种镀金工艺,主要是工艺价值,本身不值什么钱。

3、鎏金对身体有害吗

鎏金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为鎏金是将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剂?,虽然制作过程水银会挥发,但不保证没有残留,汞对于身体还是有危害的。

鎏金是什么意思

流金和鎏金有何区别?

鎏金是指火法镀金。鎏金就是在表面镀一层金,主要是工艺价值,本身不值什么钱。

火法镀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镀金方法,就其加工方法和工艺原理而言也称火镀金或汞镀金。即用黄金与汞为原料,配成金汞齐(合金)涂饰器表的一种工艺。

埃及在公元3世纪有金汞合金用于镀金的记载,罗马人普列尼在公元1世纪已有金能熔于水银的记载,即金汞合金。中国是最早使用火法镀金工艺的国家,关于金汞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周契》,火法镀金技术最早见于梁代。

扩展资料:

火法镀金工艺的形成和发展

火法镀金是以金汞合金为原料的金属表面加工工艺,这种工艺是在古代劳动人民逐步认识金和汞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而发明的。

早在三千年前,古人已认识并使用了黄金,在河南殷墟中出土的金箔,厚度仅0.01毫米,金相观察证明;金箔经过锤锻加工和退火处理;西周墓葬出土的兵器、车饰器上的包金金片,春秋兴起的金银错工艺。

直到汉墓的金缕玉衣上所用的直径为0.14毫米的细金丝,都是古人利用金的延展性能良好的特性,制成各种金箔和金丝的实物。史书上记载“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反映了金不易氧化,化学性能较稳定的特点,用金装饰器物外观光泽明亮,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包金、贴金、嵌金、火法镀金等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我国早期的表面加工工艺。

1.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近年 辽宁、河北 各地出土大批 辽 代鎏金和银制手工艺品。”《文物》1973年第6期:“涂金时用牙刷柄形的铜棒先蘸盐、矾等混合液体,然后轻沫金泥涂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即固于器上,这就是古代的鎏金,也就是后世的火镀金。”

2.指供涂饰用的金泥。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佛高九尺五寸……傅以鎏金,巍然端像。”参见“镏金”。

从时间上来说:鎏金工艺目前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期之前已经有了,历史超过2200年; 镀金工艺通常指的电镀,这最少得有电之后,历史也就100多年。

从材料和工艺上来讲:鎏金工艺主要将金和水银(汞)合成金汞漆,然后把金汞漆按图案或要求涂抹在器物上,再进行烘烤,使汞蒸发掉,这样金就牢固地附在器物的表面了,根据需要可以分几次涂抹金汞漆,以增加鎏金的工艺效果。器物上的鎏金很牢固,不易脱落。

镀金工艺有氰化物镀金法、低氰化物镀金法和无氰镀金法等。镀金分为两类,一类呈同质材料镀金,另一类是异质材料镀金。同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黄金首饰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它的意义是提高首饰的光亮性及色泽。异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非黄金材料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如银镀金,铜 镀金。它的意义是欲以黄金的光泽替代材料的色泽,从而提高首饰的观赏效果。

直观上来讲,现在除了专业做旧,基本不会出现新出厂的鎏金产品,因为电镀工艺太省事省时省力省钱了,而且直观效果要好的多,电镀产品看上去更光鲜亮丽,更符合金光闪闪的特性。但是保存时间,因为一共才100多年的历史,还有待时间检验,不过从目前看到的其他电镀工艺分析,电镀金应该保留不太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