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0年成都至新都桥公路旅行攻略

泡在奶味里11个月前 (01-27)阅读数 7#祝福语
文章标签藏族的人

成都自驾游,新都桥对许多游客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高度期待的事件。沿途可以观赏和见证许多神秘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气候环境元素,让你的感受更加贴近自然。下面是去公路旅行的具体路线和策略。

D1:成都-213km-泸定-99km-木雅圣地-28km-新都桥

(全程340公里,车程约7小时)

餐饮:中餐、晚餐住宿:新都桥

早上从聚集地出发,从成雅高速到玉城雅安(以雅姑娘、雅鱼、雅雨闻名),是川藏、青藏的咽喉,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门户。

下高速后,上美丽的青衣江,观青衣江谷风光。欣赏“一山阴阳”两种完全不同的奇观通过二郎山,到达大渡河峡谷(川西最大最深的峡谷),远眺大渡河风光。穿越情歌之乡康定,海拔2500米,透过窗户可以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藏式民居等如画的美景,感受浓郁的藏族风情。

过长城屏障叠山,是康巴第一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最高峰海拔4900米,关隘海拔4298米。也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关隘。据说这个地方是西藏国王松赞干布的第四公主詹尊的故乡。

康定木雅圣地景区:“木雅新康”,位于世界著名的情歌之城康定褶皱山西侧,是甘孜州第一个将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景点。它也是中国第一个体现西藏木雅文化的主题旅游景点。曾经是木雅花宫山顶观光车(60元/人)里的木雅公主。如今,山顶上建有一座巨型格桑花建筑,命名为“木雅花宫”,意在纪念美丽的木雅公主。暮晨钟,梵音飞扬,祝福一方。坐观光车去景点。晚餐后入住新都桥/雅江酒店。

D2:新都桥-78KM-天路十八弯-127KM-卡子拉山-225KM稻城

(430公里,车程约8小时)

餐:早餐、中餐(免费)晚餐住宿:稻城

早餐后乘车欣赏新都桥美景,光影世界。翻越高儿寺山至雅砻江-康巴小县城雅江继续翻越海拔4659米的两座大山尖子湾山。海拔4718米卡兹拉山。到达理塘,高原明珠的高城,海拔4014米。到达理塘营地后,可欣赏远处的毛亚草原风光,前往藏区最大的黄帝庙——常青克尔寺。常青克尔寺,也被称为理塘寺,由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娜姆嘉措于1580年创建。是康区最古老、最大的藏传佛教黄帝庙。之后继续攀登兔形兔山,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遗迹,即“稻城古冰帽”,平均海拔约4500米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到稻城(古名道巴,意为谷口的开阔地)。抵达稻城,入住酒店晚餐。

D3:稻城/日瓦-亚丁-40km-冲古寺-40km-日瓦

(景点游览约8小时)

餐:早、晚餐住宿:知瓦(海拔2700米)

早餐后乘车前往亚丁景区,然后在游客接待中心换乘观光车景区(第一次观光车120人自理,必须花钱),然后到达亚丁扎关崩景区(40公里,车程1.5小时)。下车后步行上山,直达重谷寺。在景区照顾好自己,好好欣赏重古寺和神山仙乃日的风景。

仙乃日:海拔6032米。

是“三脚山”的北峰,藏语意为观世音菩萨,佛为第二。它是四川第五大山。巍峨雄壮,雄剑如刀,直插云霄。它被冰峰森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遗迹以及高山湖泊所包围。峰北10度,西对北斗七星,佛道皆视北斗七星为祥瑞之星。

英语字母表中第二十个字母

谢南多厄山:海拔5958米。

是“三足雪山”中的东峰,藏语意为金刚菩萨,佛位第三。山野多吉山屹立于天地之间,是佛教中消除暴力、维护和平的神器。他勇猛刚毅,精力充沛,从五彩斑斓的虎皮上走下来,腰间缠着一条罪孽深重的蟒蛇。洛克先生把它描述成一只巨大的翅膀张开准备飞翔的蝙蝠,并把它比作希腊神话中的雷神。

央迈勇神山:海拔5958米。

是“三脚山”中的南峰,藏语意为“文殊菩萨,佛位第一”。文殊菩萨是佛教中智慧的化身。冯雪像文殊一样,用手中的智慧指向天空,冰晶纯净的杨麦勇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在神之峰下,群山环绕着一条宽阔的峡谷,森林、草甸、溪流交相辉映,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让山的圣水与心共鸣,沉醉于梦乡。原路返回,到达扎坎崩,乘坐观光车,返回知瓦镇,入住酒店。

D4:日瓦-148km-理塘-137km-雅江-68km-新都桥/雅江

(430公里车程约8小时)

用餐:早餐、午餐和晚餐。住宿:新都桥/雅江(海拔3450米)

早上乘坐观光车(60元,观光车,二金沟/人),到达扎残崩。游客下车后步行上山,直接前往重古寺,欣赏重古寺和神山仙乃日的风光,祭奠卓玛措神湖(珍珠海)。看神仙是太阳山(意为观世音菩萨,海拔6023米),然后原路返回,乘坐观光车出景区。

午餐后乘车前往稻城,游览桑退镇红色草原(注:红色草原是季节性景观,这里的草原只有每年9月底到10月初才是红色的)。秋天倒映在池塘里,后面是泛黄的白桦树,是很多书里介绍的美景。之后我们穿越了古老的冰川遗迹海子山来到理塘。傍晚抵达新都桥/雅江,入住酒店休息。

D5:住宿地-泸定-276KM-成都

(车程约6-8小时)用餐:早餐,中餐

早起体验独具特色的藏式早餐:Cba、土豆、鸡蛋、大麦饼、大麦粉、藏式馒头、稀饭、酥油茶等。体验收藏家的生活习俗。感受做藏民的乐趣,穿越康巴第一关——折子山(海拔4298米),在情歌之乡康定午餐后,徒步穿越美丽的大渡河峡谷,经雅安返回成都。结束愉快的旅程。

: 温馨提示

1.这条线是一条专线,涉及藏区高海拔地区。7岁以下儿童不适合参加;7岁以下、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人不能去;心脏病、高血压、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不能去高原的人不能去。

2.保持乐观。如果有心理负担,会加重高原反应,延缓身体对高原气候的适应。每个人进入高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比如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失眠等。一般来说,1-2天后,你的身体会有一个自动调整的过程,上述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饮食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不要在高原地区跑步和剧烈运动。请尽量不要洗澡洗头,以免感冒和体力消耗。如果出现感冒、咳嗽、发烧等意外情况,请及时服药、就医,否则容易转为肺气肿。

3.高原海拔高,日照强,早晚温差大。需要准备长袖内衣、毛衣、外套、羽绒服等。同时建议带上墨镜、太阳帽墨镜、防晒霜、润唇膏,并配备红景天、肌肝口服液、感冒药、胃肠药、阿司匹林、安定、头痛粉等药物,预防高原反应。

所有最美妙的旅行都不是发生在外面,而是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发现了内在的自己。从高原精灵到峡谷冰川,从猫

蓝色的情怀,飘扬的经幡,明媚的阳光,秀美的山川,我们走过了这片清澈纯净的地方。雪原之巅,漫天花雨,足以让生命进行这一次浪漫而强烈的旅行。

*** 宗教文化

到 *** 旅游的朋友通常会看到磕长头这种 *** 宗教文化,这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是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在各地通往 *** 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手佩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或积月、或积年而至 *** 朝佛,相识的人 们三五成队,在共同信念的支配下,虔诚地移步而行。

久远的过去,朝佛的信徒双手空空,衣粮不备,沿路乞讨。

当今一般的是有一信徒专司衣粮,主管磕长头信徒的衣食住等方面后勤,为同伴提供方便,并且此人不得更换他人磕长头。

而磕长头的信徒则一丝不苟,绝不想用偷懒的办法不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四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 *** 。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淹嘛呢叭咪”,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

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于殿堂之内或外围。

教徒们与信徒们身前铺一毡或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行步,余者与行进中的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犹入无人之境;教徒们认为在修行中,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

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

还有一种是围绕着寺庙,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面向寺庙侧向行进磕头,亦是三步一磕,绕寺而行;或侧向寺庙,向前叩进,亦为三步一磕,仪式中诵唱佛经,以六字真言为多。

磕长头当与藏传佛教有关,更与汉族的磕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繁缛的一种基本礼节。

《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了九种拜礼:“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说明了远在周代这种礼节已成熟而被广泛推广。

“神腰及股而势成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跪从字面上讲是足之势成危状,对于被行礼之人,行礼者处于人身不安全之状,首先以态证明自己对被行礼之人无伤害而无需防范;拜,则从其意而观之,是说明行礼者对被行礼者表示谦恭,口服心服,甘于受制于人,俯者低视,双手下垂及地,臣服于君之状不言而喻。

只有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才宣布取消君臣之间膜拜之礼。

唐与吐蕃相通,揭示了两优秀民族之间更大规模的相互学习。

磕长头,应当是“稽首,服之甚也”之沿续,在佛教的威召下,信徒们为表明其信仰之虔诚度,而将跪拜礼更加繁缛化,加上全身俯地,益示之臣服。

慢慢地,这种仪式不但在宗教领域被推广,而且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并加以采用。

这种播种虔诚,一生又一生而又劳而无获的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终究将只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已。

磕头与鞠躬

磕头

磕头也是 *** 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

磕头可分为磕长头、磕短和磕响头三种。

磕长头时两手合掌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

磕响头时还有一种磕头方法,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

鞠躬

对长辈或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

对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

有时也合掌与鞠躬并用,对尊敬者合掌要对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藏族的敬语和称谓

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 *** 人更为讲究。

在 *** 甚至整个 *** ,每句话都有3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

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

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

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

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个"拉"字,表示尊敬。

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扎西为“扎西拉”;教师称为“格拉”,厨师称为“玛青拉”等等。

见面礼与馈赠

见面礼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置于手上,弯腰45度;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馈赠

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送致贺。

一般是有送必有还,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

敬酒茶

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您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崇高的礼节——献哈达

“哈达”,藏语“礼巾”之意。

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礼敬用品,现在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而崇高的礼品。

“哈达”是用丝绸或绢纱做成的长带,有粗细三等,按质料分为一般棉纱织品称“素希”。

中级为丝织品,称“阿希”。

高级织品称“浪翠”,一般是敬献给政治、宗教的***物,或有卓越战功的英雄。

不过做为一种崇高的礼品,人们并不讲求质料之优劣,只要能够代表崇高的感情和美好的盛愿则可。

“哈达”长短不等,一般约二至五尺左右,也有丈许或者更长一些的。

普遍都采用白色织物。

藏族人民认为白颜色象征着纯洁,可以带来吉祥,标志着崇敬之情。

当然也有**和蓝色的,但比较少,除了敬献活佛,平常不多用。

在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而又崇高的礼节。

无论节日、婚礼迎送贵宾,还是敬献活佛或丧葬祭祀时均有献哈达的习惯。

献哈达是文明与礼貌的表现。

藏族禁忌与注意事项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

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

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到 *** 旅游的游客通常对藏装很感兴趣。

藏装,藏语称为“曲巴”,虽有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藏装品种多样,可分为长袖高领衬衣、宽腰粗布衬裤、长袖皮袍、布袍、无袖袍、长坎肩、短坎肩、围裙、腰带、靴、帽等。

藏装的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一衣多用。

藏袍长过身高,左襟大,右襟小,无领。

着装十分讲究,先穿上衬衣和衬裤,然后将袍底提至习惯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脚面,再用腰带扎紧,前面要平整,后面折皱要有序。

腰带扎好后放下衣领,将提起的部分垂悬于腰部,形成一个自然的宽大的囊袋,可以随身携物乃至放婴孩。

穿好袍后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则将双袖横扎于腰际,裸其双臂,露出高领衬衣。

接着再穿靴载帽,佩挂各种饰物。

康巴服饰农区和牧区有所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

过去农区主要以氆氇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哗叽的;牧区则使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为皮朝外毛在内的板皮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康巴藏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请同在无论农区或牧区,衣料质地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除劳作时穿习惯的氆氇袍外,平时一般都穿锦花袍、绸花袍、绣花缎袍、提花皮面袍等。

此外,农牧区藏装都有镶边的习惯、一般镶上黑色平绒、毛呢或彩色氆氇,也有许多在衣襟、袖口、底边等处镶上水獭皮、虎、豹皮等动物皮毛。

镶边大约宽10至15厘米,也有宽达30多厘米的。

藏风藏俗

1、成丁礼:

藏族女子至十六七岁便要择吉日举行成丁礼仪式。

这天家长要请一位生年属相好、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同龄女性,给姑娘梳两条辫子(卫藏地区的 *** 都梳一条辫子,成年后就改梳两条辫子,带“邦典”,表示到了成婚年龄),戴上“巴珠”头饰,围上“邦典”彩裙,然后由父母、亲友及来宾向姑娘献哈达表示祝贺。

仪式结束后,姑娘在三四位亲友陪同下,前往寺庙朝佛,回来后摆宴招待亲友来宾。

成丁礼之后,姑娘就可心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并可行婚嫁之事。

2、婚俗:

一夫一妻制是藏族主要的家庭形式。

*** 在民主改革前经济落后,为防止财产分散,曾存在过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现象。

一夫多妻制的情况多发生在上层家庭,即领主、土司通过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藏传佛教中的黄教严禁僧人娶妻,而其余各派的僧人则可以结婚。

藏族婚礼仪式独具特色。

婚日一早,鸡刚叫头遍,新朗家的舅舅及亲友数人至女方爱迎亲,新娘由亲戚女伴陪送。

男家村邻每家赠送一桶清水,从门前依次排成长龙,最末一只桶旁,男方主人放置若干茶包,茶新娘下马踏用,以此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富足。

新娘下马后,由送亲人在每个桶上放一条哈达以示对村邻的感谢。

新娘进门前,男方亲友用柏树枝蘸水扬洒,有时还撒麦子,据说可祛魔除邪。

入室后,新郎家长向新娘捧敬一碗牛奶,祝他们爱情真挚纯洁。

主婚人将一条哈达抛挂中柱,讨求吉样。

继而由主婚人念颂词向新人祝福,然后众人庆贺嬉闹,尽歌酣舞。

新人床上铺一洁白毡子,上用青稞、小麦画上吉祥图案。

新娘在男家住一日或三日后返回,有的地方新娘要数月后才到男家,开始夫妻生活。

3、名字:

藏族名字有名无姓,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

名字多取自佛教经典,故重名的人较多,但可在名字前加上大、小、本人的特征、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等以示区分。

婴儿出生后,父母请喇嘛为之行命名礼。

喇嘛取名多源于佛经,并且选的是含有"美"与"福"的字眼,如扎西彭措(扎西意为吉祥,彭措意为长寿)、晋美才仁(晋美意为无畏,才仁意为长寿),等等。

4、丧葬

藏族的葬仪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水葬、复合葬等六种。

(1)塔葬

藏族的最高葬仪。

享受这种葬礼的仅限于 *** 、班禅或其他大活佛。

大活佛圆寂后,遗体用各种名贵药材及香料反复脱水,干后用绸麻包裹,装入灵塔内永久保存。

灵塔分金、银、铜、木、泥几种,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

*** 、班禅圆寂后要建金灵塔,而甘丹赤巴只能建银灵塔。

灵塔存放在各寺院里。

(2)火葬

仅次于塔葬的高级葬仪,只限于活佛和大喇嘛,其他死者不得享受此种葬礼。

火葬时将遗体捆成坐姿并固定于木架柴堆上,由喇嘛念经超度死者灵魂,同时在柴堆上洒油点火。

焚尸完毕,将骨灰带到高山之巅顺砚播撒,或撒在江河之中。

新都桥一带礼葬火葬为圣葬,葬式很特别。

人死后由几位长者擦洗尸身,把四肢交叉又叠起,五官中塞入酥油,然后用白布将尸体缠裹,死者头部画上"卐"符号,左胸画6个星星、9支弓箭、1条鱼、1个牛头。

再把尸体置于堂屋地板上,请喇嘛念3天经。

火葬时给死者准备五谷和糖类一起火化。

另外还要准备161根小木棍、39个麦面小饼和39个酥油包,用作烧祭神灵和饿鬼。

(3)天葬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

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

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

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

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

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

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4)土葬

土葬本是藏族原始固有的葬俗,但天葬盛行以后,藏族认为土葬者不能转世而很少使用。

土葬目前主要在四川甘孜和阿坝自治州部分地区流行。

德格县城一带葬地下撒五谷,尸用布包裹,接着用土打紧填埋,不能垒坟堆,上面放一块刻有咒经的玛尼石,插上经幡,葬仪即告结束。

(5)水葬

水葬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整尸抛入江河之中,甘孜雅江扎巴地地区盛行此俗。

一般是两人送葬,将尸背至水深急流之处抛入江中,并在入水处熏烧糌粑,葬仪即告结束。

其二雅江日依一带,人死后马上在腰际上砍一刀,然后头脚相叠捆好,放入背兜丢入河中,如甘孜德格龚垭地区的水葬。

(6)复合葬

即先土葬,后火葬,再水葬,历时一年,且祭仪频繁,法事不断,常见于藏东珞瑜地区,藏族幼儿夭亡,一般不举行葬礼。

5、生育

藏族小孩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携青稞酒、酥油茶、小孩衣物等前来祝贺,并举行旁色仪式(旁色,藏语意为清除晦气)。

旁色是吐蕃时期留下来的古老仪式。

这天早上,人们在生了小孩的人家门口放一堆小石子,生的是男孩,便堆上白垩小石子;生的是女孩,什么石子都可以,并在石堆旁燃烧松柏香枝。

前来祝贺的人们,首先在石堆和香堆上糌粑面,然后再进入主人家门。

孩子满月之后,便要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

这天,母子(女)俩都换上新装,由亲人陪着(陪同的人也穿新衣裳)出门,首先到寺庙朝佛经 *** 人到大昭寺),祈求菩萨保佑新生儿长寿,在世上少受灾难。

然后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多选择有福气的人家,以期孩子将来也能建成幸福家庭。

孩子第一次出门时,人们往往在其鼻尖上擦一点锅底,意思是使婴儿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 节庆习俗

--------------------------------------------------------------------------------

藏历公历节日时间对照表

节日   藏历        2005年

藏历新年 1月1日         2月9日

传昭大法会 1月3、4日-25日    2月16日-25日

酥油灯花节  1月15日        2月23日

驱鬼节   12月29日        2月27日

燃灯节   10月25日      2月26日

--------------------------------------------------------------------------------在 *** 繁多的节日中,受到群众广泛重视的是藏历新年。

了解西 *** 间迎新年的相关传统民俗,可以看出人们对过年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视程度。

如农民在收割时将头次割下的青稞留下来作为欢度新年时献给神灵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头道奶打出的酥油作为新年献给菩萨的供品。

男人们打完场就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洁白、美观,每当这个时候亲友、邻居们总是带着美酒前来祝福,妇女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将自己亲手纺织的氆氇拿到河边洗涤,亲友邻居们也要捧上茶酒,祝福这家主人藏历新年将穿上新的衣服……为迎接新年而举行诸如此类的大小民俗活动十分繁多,无法在此一一说明。

每年的脂月二十九是迎新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2020年成都至新都桥公路旅行攻略

西 *** 间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

(日喀则地区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区是藏历九月三十日驱鬼。

)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举行。

按古老传统民间普遍都是吃完晚饭后举行这一仪式,人们把它称为”固朵”意为二十九驱鬼。

它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民间宗教。

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年代,这种传统习俗虽已在许多方面淡化或简化,但它的主要内容还仍存在于民间。

各宗教派别举行的这种仪式,他们虽都是从形式上借鉴民间的“固朵”但其内容大都与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结合为一体。

他们使用各种金刚表演舞并举行驱魔送崇食子的仪式,藏语称为“固朵尔”,意为甘九朵马,该活动都在当日的白天举行。

一年一度的民间“固朵”驱鬼仪式,人们要准备一顿十分有趣的而且非常特殊的晚餐。

过去由于 *** 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 *** 的晚餐大都喜欢用青稞、糌粑等做成稀粥或者汤面片,藏语统称为“突巴”。

送鬼这天的晚餐称为“古突”因为其含有九种食物,如麦片、豌豆、面疙瘩、人参果.萝卜等。

为了使这一特殊的晚餐具有浓厚的喜庆气氛,还特别选择不同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有的物品象征吉祥,有的象征人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等。

这些具有预示性特征的食物包进面团里,同面疙瘩一起放到陶罐中煮成可口的面食。

吃“古突”前每人手中失拿一团湿面并捏紧后揉擦自身的各个部位,嘴里还要念到:“呀!在新一年的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里,我心上的苦难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气和晦气都请您带到大海的对岸。”然后又把粘满疾病和晦气的面团放到装有“鬼”形象的破陶罐中。

这一切进行完毕,家庭女主人亲自掌勺为大家盛饭,当有人吃出日、月、书本和佛像等形状的食物时,人们放下手中的碗,举起酒杯唱酒歌,向他们敬酒表示吉祥祝福;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头、火种和奶制品的食物时,大家对此纷纷评头论足,夸赞他们的性格象羊毛一样柔软、他的意志象岩石般的坚硬,对待别人象烈火一样热情,他们的心灵象 *** 一样纯洁;吃出包有食盐、辣椒、瓷片、歪脖子人形状和木炭等食物时,人们规劝他们劳动时 *** 不要象食盐般沉重,对人不能象辣椒一样尖嘴薄舌,别象瓷片一样好吃懒做,干活儿不能歪着脖子不行动,做人不能心太黑,并要求以上人们要用歌声表示防患于未然;如果年青的姑娘吃出背野孩子形状的食物时,大家哄堂大 笑并提醒她们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纯洁;有一种称为“斯玛热果”的全身长满刺的食物,谁吃出它说明此人处处伤人无法和睦相处,为此要罚酒并让他学驴叫、狗叫等。

最后每人将碗中剩下的“古突”倒人送鬼的破陶罐中,还要说:“今天我让您吃饱喝足之后,让您带走家中所有邪气晦气等,您必须做到头也不回地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一家人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这一特别的晚餐。

饭后举行驱鬼仪式,由一人端起装有“鬼”的破陶罐走在前头,后面跟着的人高举火把喊着“滚出来,滚出来!”把鬼驱赶到十字路口处,然后人们回到关闭的家门前,共同歌唱赞门歌:

大门就是黄金的门,

洁白的”香布”是天上的云;

松儿石的门槛多美丽,

如意树的门极亮堂。

吉祥的大门朝向东,

日月的光辉照满家;

招财引福全满堂,

福气上升高又高。

我们赶走家中的鬼,

邪气晦气全灭亡;

干干净净回来了,

请给我们开大门。

大门打开了,门槛内已燃起了一堆火,从门外进来的人都要一一从火堆上越过,这时有人向他们泼水表示邪气都洗尽。

腊月二十九日的传统驱鬼仪式,就在这种极其独特的娱乐活动中结束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