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梵高8个月前 (01-28)阅读数 6#祝福语
文章标签台湾灶神

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台湾人名的春节是传统的过年。

元宵节或灯节:台湾会有灯会。

清明节?:台湾人这天会扫墓,拜祭先人。

端午节?:台湾人会吃粽子,划龙舟。

七夕?:传统的情人节,台湾人也会过的。

中元节:传统的鬼节,台湾人神鬼思想比大陆更浓。

中秋节:台湾人会在这天赏月吃月饼博饼。

重阳节?:台湾崇尚敬老。

冬至?:台湾人冬至会吃汤圆。

除夕:台湾人过年的开始。

因为台湾人很多是从大陆过去的,而且他们到台湾后保留的传统文化更多,所以一般的传统节日他们都会过的。

台湾人怎么过春节?

台民间认为过了冬至算又添了岁,凡外出者这天必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冬节圆”(南方潮汕地区“汤圆”又称为“冬节圆”),谓之“添岁”。

各家族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祭品必“冬节圆”。据说,门窗、仓库、桌柜、牛舍、猪圈、鸡窝、水井、厕所等处,凡人们以为有神的地方,都贴上一两粒“冬节圆”,可求诸神保佑居家平安。

冬至日“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至日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祭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扩展资料

香港也在会在冬至日举办祭祖大典,大家一起共同缅怀祖先、祈愿社会和谐。参与祭祖者中,男女老少皆有:出家人身着僧衣道袍,普通人把平日的西装革履换成了马褂;

除了香港市民,专程从广东等地赶来的内地人。有活动参与者表示,通过活动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化与祥和之美,很珍视这样祭拜先祖的机会,仿佛找到了根。

人民网-冬至大如年 看港台如何“做冬”

对台湾人来讲,一年里头,最为重要的一段时光应算是“除夕”与“春节”。农历12月一到,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不管是都市还是农村,除旧布新的过年气氛一天天的浓厚起来,到处都显得喜气洋洋,焕然一新。

台湾的年节自农历12月24日开始,这一天正是灶神升天的日子。传统家庭的厨房通常会供奉灶神,主管一家人的平安及观察家中各人的行为。传说灶神上天后,会向上帝禀告他这一年在人间所观察到的是是非非,于是人们便在灶神升天这一日准备丰盛的牲礼、甜品祭祀,希望灶神上天后能说些好话。在送灶神回天后,就得准备大扫除,将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以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喜气。从送灶神这一天起,几乎每一个家庭都忙着准备年糕,作为除夕辞岁的祭品。台湾人对年糕的称呼是“年稞”,年稞如果蒸得不好,就是“不发”,表示新的一年将有不祥的家运预兆。台湾的年稞有甜稞、发稞、菜头稞,故台湾农村有一句俗语:“甜稞过年、发稞赚钱、菜头稞吃应时。”吃年稞也有“年年高升”寓意,有心人更在年糕上放几粒红枣,因为“吃红枣,年年好”的。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当天上午要购买年货,张贴春联、门签及年画,布置厅堂等,显示一种喜气洋洋的迎春气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辞年,辞年时要在供桌上摆设五牲及各种年糕供奉诸神,然后祭拜祖先,以感谢这一年来诸神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来年平安。在神案前会排三堆橘子、两碗春饭,上面插一对饭春花,并摆上年糕及红枣。年糕要一直供奉到正月初五,橘子则要到元宵节才能拿下来。在烧金、放炮后,辞年的工作才算完成。

除夕晚上,台湾人会全家团圆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围炉,起源于古人围着炉子吃饭。围炉时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开始;如果有未能回家吃团圆饭的家人,也要为其摆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在人际关系疏离的现代社会中,象征团圆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尝一尝。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寿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蚶与胖谐音,吃蚶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部分家庭过年时还会包饺子,因为饺子形似元宝,吃了饺子代表招财进宝;有些人还会将钱币包入饺子内,吃到包了钱币的饺子,就表示新的一年将会发大财。吃过年夜饭,是小孩子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可以拿长辈分赏的压岁钱了。接下来全家一起守岁,迎接新年到来。等午夜12时一到,大家纷纷放鞭炮,以迎接新的一年。

在台湾,春节迎新叫做“开正”,直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为止。在这一段时间里,节目繁多,气氛不但严肃而且热闹。这从台湾旧时的歌谣便可感知:初一早(开门大吉取于清晨吉时)、初二巧(女婿回娘家是稀巧之客)、初三无通巧(此日为“赤狗日”,任何人都不利外出)、初四顿顿饱(客人大都走了,留下的菜肴只有留给自己吃)、初五隔开(商家于此日开门营业,农人开始耕耘,工厂开工大吉)、初六舀肥(把几天来的秽物清除出去)、初七七元(古人称这天为人诞生之日,儿女要替父母准备一碗猪脚面线,据说吃了会延年益寿)、初八原全(暂时把春节的玩乐复原)、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的寿诞)、初十有食食(拜完天公的牲畜又有得吃)、十一概概(春节亦为不过如此而已)、十二漏屎(吃坏肚子的意思)、十三吃圪粥配芥菜(弄点素菜吃,圪菜配粥随意吃吃)、十四结灯棚(提灯笼)、十五上元暝(元宵节)等等。

大年初一开春的时刻一到,便需鸣放爆竹,在神佛及祖先牌位前供上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之后全家再一起烧金纸祭拜。而街上也处处可见拜年的人群,舞龙、舞狮、踩高跷、喷春及跳财神等民俗活动更增添了新春的热闹气息。这一天,如果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即请他们吃甜糖,叫作“食甜”,过去以红枣、红柑、冰糖、花生、冬瓜、瓜子四种或六种果、糖,叫作“四甜”或“六甜”。为求新的一年能够大吉大利,初一时需遵守许多禁忌,如不可扫地、倒垃圾,怕把财富扫出门外;不可说坏话及吵架;不可打破碗盘,若不小心打碎了,要赶紧说“岁岁(碎碎)平安”,以化解凶灾。

正月初二,是台湾俗称的“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这天必须偕同身为半子的女婿及孩子们赶回娘家。多年来台湾省民众对此项习俗相当的执着,而在农村则称之为“迎婿日”。传说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会使娘家变穷,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回娘家也不能空手,必须要准备一些礼物,台湾话称为“伴手”或“等路”。

正月初三,是“赤狗日”,为凶日,不宜出门活动,亦不可宴请。

正月初四是接神的日子,俗语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一般在大清早,接神则在下午4点之后。家家户户都要供上牲礼、水果、酒菜,并且焚香、点烛、烧金,以及燃放爆竹表示恭迎,同时要烧全副武装的神马、甲马、天兵,以迎接诸神下凡。

大年初一的热闹气氛到初五告一段落,俗称“初五隔开”。到了这一天,供奉在厅堂神桌上的春饭、甜稞、年柑、甜料等物品要收起来了。工厂陆续开工,商店也正式开张大吉,大放鞭炮,拜神宴客,生活又恢复正常。

热闹滚滚的新年气氛一直要延续至元宵节才会渐渐冷却。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元宵节的夜晚,处处可见儿童手提灯笼外出嬉戏,各地的庙宇也会张灯结彩,高搭彩棚,展示各式飞禽走兽、花鸟人物及古今人物的花灯,举办花灯竞赛。除了观赏花灯、提灯笼外,吃汤圆也是元宵节重要的习俗之一。圆圆软软的汤圆,寓意家家都能团圆无缺。热闹有趣的灯谜晚会则更丰富了元宵节的习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