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中国古代的姓,名,氏,字,号,谥号有什么区别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别号谥号

古人的名、字、号、谥号:

“名”,与现代人的“名字”相同,自称时用名,表示谦虚;

“字”,也叫表字,是人的别名,称呼人用字,表示尊敬;

“号”,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大多与个人的居住环境、嗜好、性情特点、特长等相关,如“醉翁”、“白云”、“抱固老人”;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比如,我们常说的“唐太宗”、“汉武帝”等,都是他们死后的谥号。

名,讳,字,号,谥有什么区别?

名、字、号的区别 今天,我们说“名字”这个词时,通常是指人名。可是我国古人则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那么,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呢?“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亮”与“孔明”,“飞”与“鹏举”义相近。也有“字”和“名”互为反义的。“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古代的文人,大多给自己起“号”,用以表示个人的情怀。如,郑燮(xiè)的家乡,有座木板桥。他小时侯常从桥上过,很喜爱这座桥,后来就给自己起别号“板桥”。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他总要题上“板桥”这个别号。时间一久,人们都称他为郑板桥,原来的名字反倒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古人相见,在名、字、号的用法上很有讲究。名一般用于自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当上对下,或尊称对方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互相称名。

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中国古代的姓,名,氏,字,号,谥号有什么区别

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如卢仝《玉川子诗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