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银行行号和账号的区别

小肉包11个月前 (12-02)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行号银行

银行帐号跟行号存在区别在于含义的不同。行号是由人民银行发给每给银行的分支机构的12位代码,是一个地区银行的唯一识别标志。而银行帐号是每张卡上相应的遗传数字卡号,在开户名下通常有一本存折及一张卡,包括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

银行联行号是一个地区银行的唯一识别标志,用于人民银行所组织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汇票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含一些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等跨区域支付结算业务。它是由12位组成:3位银行代码+4位城市代码+4位银行编号+1位校验位。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四类。基本存款账户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主办账户,经营活动的日常资金收付以及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均可通过该账户办理。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是开立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前提。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一家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申请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企业银行账户对存款人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实行生效日制度,即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在正式开立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除资金转入和现金存入外,不能办理付款业务,三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

银行卡卡号是指各个银行发行的硬卡上的编号代码,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号段有统一的规定。卡号的前6位数字代表发卡行标识代码,也叫BIN号,不同的BIN号代表了不同的银行卡组织和卡片级别。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放给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号段,每个行的号段都不相同。一旦银行卡指定归属,录入客户的基本信息、金额、交易状况,会及时传至央行,防范洗钱、统计等很多信息会汇总至央行数据库,方便统一的金融管理的一种媒介。银行卡除了有记录客户信息、资金流转信息,其他没有什么用处。磁性,和手机在一起易消磁。

银行行号和银行代码的区别

没有银行交换号。

银行联行号就是一个地区银行的唯一识别标志。用于人民银行所组织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汇票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含一些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等跨区域支付结算业务。由12位组成:3位银行代码+4位城市代码+4位银行编号+1位校验位。

电子联行号由6位数字组成,用于跨区域银行间的结算和资金清算,电子联行号和电子联行系统以及天地对接等已经取消不再使用了。使用的是“支付系统行号”。

扩展资料:

1、在人民银行那里,每个银行的每一个营业网点都有自己唯一的联行号。根据这个号码能快速定位一间银行,就像根据一个身份证号码能快速确定一个人一样。

2、例如汇款时,汇款单上要求填写收款人开户行,然后银行会把收款人开户行的联行号连其他信息发到人民银行进行清算,这样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汇到收款人的手上。

闽南网-银行联行号哪里怎么查询?银行联行号官方官网在线查询地址

不一样。银行行号是银行在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中的唯一标识,行号一般是人民银行发给每给银行的分支机构的代码,有大小额支付号,同城交换号,是参与人民银行两个系统转帐或汇款用的,行号每个银行分支不同的 ;银行代码相当于各个银行的身份证号。\x0d\银行行号:就是一个地区银行的唯一识别标志。用于人民银行所组织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汇票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含一些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等跨区域支付结算业务。由12位组成:3位银行代码+4位城市代码+4位银行编号+1位校验位。\x0d\银行代码:是由SWIFT协会提出并被ISO通过的银行识别代码,凡该协会的成员银行都有自己特定的SWIFT代码.在电汇时,汇出行按照收款行的SWIFT CODE发送付款电文,就可将款项汇至收款行。该号相当于各个银行的身份证号。其原名是BIC(Bank Identifier Code),但是BIC这个名字意思太泛,担心有人理解成别的银行识别代码系统,故渐渐大家约定俗成地把BIC叫作SWIFT Code了。

银行行号和账号的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