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新生儿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新生儿高热

新生儿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

新生儿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惊厥和惊吓虽然只有一次之差,但却有着不同的意思,宝宝不论是受到惊吓或是惊厥都会精神不好。那么新生儿惊吓和惊厥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两者又有什么样的症状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新生儿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1

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

婴儿的惊吓反射正常表现为:从熟睡中惊醒,睁开眼睛;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身体震颤或是轻微的抽搐;哭闹;两手臂、手掌、两脚、脚趾都(左右对称)向外伸张。

待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对外界一般性的`刺激逐渐适应之后,就不会这么敏感,惊吓反射即会慢慢减缓或消失,此时约是宝宝三四个月左右。

惊厥如何缓解

1、饮食与情绪

惊厥发作时,不能喂水和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惊厥缓解后可给予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汁质,如鸡蛋、牛奶、藕粉、面条等。

2、惊厥患儿是否可进行预防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后短期(数小时~数日)内发生惊厥或癫痫的个例报告并不太少见,但总体发生率很低。

3、惊厥发作的家庭处理

当小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时,处理不当会引起一些意外,加重小儿的损伤和痛苦。所以家长应学会小儿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以防万一。

新生儿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2

新生儿惊吓和惊厥区别

1、新生儿抖动特点: 新生儿抖动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部位不固定,上臂、下肢和下颌最常见,一般不会发生在口角和眼睑,哭闹时明显,频率高,幅度小,通常宝宝的眼神不会有异常,如果用手轻轻按住或握住发作部位,就可以使抖动停止下来,神经系统检查及EEG正常。

2、新生儿惊厥特点: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通常是宝宝肢体抽动,并且有眼神凝视,肢体抽动幅度相对抖动大,频率低,且规则,按住发作部位不能制止抽动。

新生儿惊厥症状

1、惊厥时婴儿表现头转向一侧,脖子往后背,两眼发直或两眼球往一边斜,眼球上窜,嘴吐沫,四肢伸直或抖动,两手握拳。可有便、尿失禁(就是尿裤子)。

2、抽时神志不清,抽时不喘气,面气青紫。惊厥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而停止抽风,如抽风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仍止不住,医学上将此称为惊厥持续状态。抽风停止后婴儿多昏昏沉沉入睡。小婴儿可有口角及眼角抽动,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

3、抽搐轻微且不曲型容易被忽视。抽风很少只抽1次,往往1次抽止后双反复抽或隔一段时间又抽。值得提醒的是,婴儿入睡后可有局部小肌肉抽动。有时在要醒、尚未没完全清醒时手脚乱动,或在入睡时受声、光刺激可看到婴儿有短暂的、轻微的抽动,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可错误的当做是抽风。

新生儿惊吓症状

1、睡觉被吓醒。 对于新生儿宝宝来讲,可能对这个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如果在白天受到惊吓,那么就会导致宝宝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容易被惊醒,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一定要安抚宝宝的情绪,让他们有一定的安全感,这样才不会对宝宝的心理留下阴影,避免下次睡觉的时候再次被惊醒。

2、入睡哭闹。 宝宝在白天受到惊吓之后,很容易出现持续性哭闹的问题,即使入睡也有可能是哭闹着睡着,而且睡着之后也容易从睡梦中清醒,或者在梦里再次发生哭闹。所以家长朋友们平时一定不要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受到惊吓,并且会导致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3、睡梦里发笑。 可能很多宝妈都看到过宝宝在睡觉的时候露出笑容,其实是因为白天的某一件事情在宝宝的大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睡着之后会在梦里发笑。建议在孩子睡觉之前不要与孩子进行过激的运动,这样才能有利于宝宝的睡眠。

4、出现幻听。 有很多宝宝受到惊吓之后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安等情况,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一些宝宝而言,可能还会出现幻听或者幻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

惊厥(Con Vulsion)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其原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较常见,这些都是造成婴幼儿期惊厥发生率高的原因。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一、病因分类见

 表9-1

 表9-1惊厥常见病因

颅内 颅

热性惊厥 病毒:乙脑、病毒性脑炎

细菌、流脑、化脑、结核性

脑炎、脑脓肿

霉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其它:弓形体病、脑型疟疾等 高热惊厥

中毒性脑病: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败血

症、百日咳

无热性惊厥 新生儿产伤

颅内出血

颅脑发育缺陷:脑积水、脑性瘫痪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癫痫、婴儿痉挛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脑损伤

脑水肿 代谢紊乱: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6缺乏或依赖症

中毒:食物中毒

药物中毒

农药中毒

其它化学物质中毒

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高雪氏病、尼曼匹克

氏病等

高血压脑病

心脏疾患:阿-斯综合征、法鲁四联症漏斗部痉挛。

 二、临床表现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如在问诊或体检时,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新生儿尤须注意);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多数为骤然发作。典型者为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呼吸屏气,紫绀,大小便失禁,经数秒、数分或十数分钟后惊厥停止,进入昏睡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如限局性抽搐部位恒定,常有定位意义。部分病例,仅有口角、眼角轻微抽动,或一肢体抽动或两侧肢体交替抽动。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发作持续时间不一有时很暂短,须仔细观察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一)高热惊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及传染病早期等急性感染性疾病高热时,中枢兴奋性增高,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惊厥,谓之高热惊厥。其发生率很高,据调查5-8%的小儿曾发生过高热惊厥,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其特点是:①好发年龄为6月至3岁,3岁后发作频数减低,6月以下、6岁以上极少发生;②上感引起者占60%,常在病初体温急剧升高时发生,体温常达39~40℃以上,体温愈高抽搐的机会愈多;③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障碍,但惊止后,意识很快恢复;④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一般只发作1次,很少发作2次以上;⑤抽搐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5-10分钟;⑥神经系统检查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无异常发现;⑦发作后1-2周做脑电图检查为正常;⑧可追询到既往高热惊厥史和家族遗传史;⑨预后多良好,少数可转变为癫痫(1-3%)。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性(良性)与复杂性(非良性)两类,它们之间的区别见表9-2。

表9-2 单纯性和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区别

特 点 单纯性高热惊厥 复杂性高热惊厥

神经系统疾病史

发作时的体温

惊厥发作类型

惊厥持续时间

惊厥次数

神经系统检查

脑电图

预后 6个月-6岁 无

病初体温骤升时,多在38℃以上

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

短’数秒至数分,极少超过10分钟

少,一次疾病中大多仅一次

正常

新生儿惊厥和惊吓的区别是什么

热退1-2周后正常

良好 任何年龄 可有如外伤、窒息、中毒等

低热也可发生

可为一侧性、限局性

长,可超过10-20分钟

多,反复发作

可不正常,如病理征,颅神经麻痹,偏瘫等

热退1-2周后仍可异常

差,反复发作,癫痫、智能或行为异常等

 (二)颅内感染 可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和脑实质的损害及脑水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于冬春季,乙型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而病毒性(散发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常年散发,脑脓肿通常有如中耳炎、败血症及紫绀型先心病等前驱病。颅内感染患儿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及昏迷,常有脑膜刺激征和锥体束病理征出现。脑脊液检查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病毒性(散发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具有诊断价值。脑脓肿者常有急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及定位体征,作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部位与大小。

 (三)中毒性脑病 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原发病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原发病常为败血症、中毒性菌痢、重症肺炎、伤寒、白喉、百日咳等。发病机制不明,脑部病变不是病原体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能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或机体对感染毒素的一种过敏反应。另外,机体的自体免疫,脑组织缺氧或体液代谢紊乱亦与之有关。病理改变:脑实质有充血、水肿、广泛的小出血点,少数病例有脑小血管损害,无明显炎病表现。临床上常在原发病加剧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脑损害,主要表现酷似脑炎如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神经系统无定位症状。脑脊液检查除压力稍高,有时蛋白稍增外,无其它异常。轻者脑症状于24小时内消失,无后遗症;严重者抽搐频繁,昏迷可持续数日甚或数月,发生去脑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规则,甚至危及生命。幸存者常遗留智力减退、肢体强直性瘫痪、耳聋、失明等后遗症。

 (四)婴儿痉挛症 是小儿癫痫全身性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复杂,部分病例可以是产伤、脑缺氧、苯丙酮尿症、各种颅内炎症以及先天性代谢或发育异常等引起。临床特点:①典型发作为头与躯干急骤前屈,上肢前伸,然后屈曲内收,下肢屈曲偶或直伸,伴短暂意识丧失。少数为突然点头样抽搐,或头向后仰,身体后曲呈角弓反张状;②每次抽搐持续1-2秒钟,经数秒缓解,再次抽搐,往往呈一连串发作;③常在入睡前或刚睡醒时发病,每日数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亦可数日1次,发作停止时往往喊叫一声;④多在1岁以内发病,3-7月发病最多,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渐减少;⑤多数病例伴有明显的智能迟缓,发育落后;⑥脑电图示高峰节律失常,棘波、慢波混杂出现,波幅高;⑦使用ACTH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控制或减轻发作,脑电图恢复正常。

 (五)低血糖症 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血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所致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特点:①病前多有吐泻、饥饿、疾病、感染等前驱症;②常在清晨早餐前发病,其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渴多汗、疲乏、头晕、心慌、嗜睡甚至惊厥、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较大儿童有饥饿感和上腹部不适;新生儿常为精神淡漠,发作性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与惊厥等;③空腹血糖测定:婴儿与儿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