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为什么说舌尖上的中国呢?中国在舌尖上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8个月前 (02-29)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中国舌尖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 马明博 肖瑶 选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2012年6月第2版

梁实秋笔下的狮子头,汪曾祺笔下的过桥米线,霍达的火锅,邓友梅的豆汁儿,王世襄的鳜鱼宴……名家笔下的美食,纵横大江南北,有精雕细琢的传统大菜,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徐徐道来的,有一道菜的典故由来、风俗文化,也有与之一起深藏记忆的那一方水土、家国命运。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汇集了几十位中国现当代文化名家谈论美食的散文,将中国经典美食与回忆、故乡、风俗、文化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底蕴厚重。读者享受的,不仅是一次精神上的美食之旅,更是赏心悦目的文化大餐……

《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缘于我喜欢读书、写作。在广泛涉猎中,我逐渐关注起文化名家的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一天,我和一位做出版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她非常感兴趣,并鼓励我与我的妻子肖瑶女士一起试着按着这个思路选编一套书。

200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了我们编选的“文化名家系列”之《文化名家话佛缘》、《文化名家话茶缘》等书,这个系列广为读者欢迎。

有关美食的文章,日渐为人喜爱。无论港台,还是大陆,写美食的美文也层出不穷。于是,我们开始留意有关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文章。肖瑶说:“有人说,赢得一个人的心,首先要赢得一个人的胃。编一本与饮食文化有关的书,不也是弘扬中华的饮食文明吗?”

一拍即合。我与肖瑶跑到国家图书馆,在书海中,探海寻珠,在各式各样的文集中寻找相关的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的时光过去,厚厚的复印文稿,渐渐集成“文化名家说名吃”。

这部旨在弘扬中华饮食文明的书稿,初集之后,起个什么名,成为最困扰我们的问题。

一个好书名,是重要的。参考现代传播学的理念,可以说,一个好的书名,不仅是一句广为传播的广告语,还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目光,启发读者顺着书名的方向进行深度的思考。

这些反映中华饮食文明的美文,传递着华夏大地上的酸甜苦辣,让人通过味蕾认识中国。要用一个什么书名来涵括呢?着实让人费思量。在书稿出版之前的半年时间,我一直在琢磨一个恰到好处的书名。

当时,已经出版的相关美食书籍很多,像《五味》、《寻找乡土的吃食》、《好吃》、《味觉森林》、《舌尖上的狂欢》、《老小吃 老味道》、《私人味觉》、《吃在中国》、《味蕾上的南方》、《鱼头的思想》等,如何从这些书名中突围?着实让人绞尽脑汁。

参考同类书名,我组合出“中国滋味”、“美味中国”、“味道华夏”、“味蕾上的中国”……还有许多,但都不尽如人意。

有一天,我与肖瑶到诗人车前子家做客。聊天时,车前子说:“只有美味不立文字,因为它能直指人心。”这句话里的禅机,让我眼前一亮。

2004年,在写作《天下赵州生活禅》时,我为其中一节拟定的标题便是“舌尖上的禅”。(《天下赵州生活禅》,马明博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

车前子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之前写下的那句话。我隐约感觉到,一个好书名就要诞生了。

我悄悄地问肖瑶:“你觉得《舌尖上的中国》,这个书名怎么样?”

她说:“好!”

——就这样,因缘和合,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如果没有上面那么多的因,这个果,又从何而来呢?

舌尖上的中国金句

人生大事吃喝二字下一句是:人生苦短再来一碗。

这句话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说的。

陈晓卿个人简介:

1965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中国内地导演、制作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摄影专业(硕士)。现任腾讯视频副总编辑,稻来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

1991年,担任人文纪录片《孤岛记事》的编导 ,该片获得中国电视“星光奖”二等奖。1993年,担任社会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的编导,该片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大奖。1994年,担任自然纪录片《龙脊》的编导? ,该片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妇女儿童题材特别奖 。

2012年,执导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该片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全方位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获得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大奖、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社会类纪录片大奖 、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两岸交流优秀电视作品 、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审团大奖 。

舌尖上的中国金句如下:

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2.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3.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4.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5.在中文里,“火候”一词的使用并不局限在厨房,更能用来评价处世的修养,以及为人的境界。

6.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为什么说舌尖上的中国呢?中国在舌尖上吗?

7.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