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菊花的诗句
1.有关牡丹或菊花的诗句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牡丹花的诗句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2.描写牡丹和菊花的诗句,谁知道1.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王安石 唐 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宋 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2.牡丹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3.关于牡丹或菊花的古诗词唐?徐夤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裁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古断春光。
南窗睡起(南宋?陆游) 梦中志却在天涯,一似当年锦里时。 狂倚宝筝歌白苎,醉移银烛写鸟丝。
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题彭州丹景山白玉盘(马大骙) 不厌山行远,春得见此花。 晶莹明月净,摇碧羽衣斜。
沾袖馨香久,撩人艳慕赊。 天生非俗品,岂可乱涂鸦。
丹景山牡丹(清?玉闿运) 娟娟压槛红,曾苑玉台中。 探春伴霞倚,种玉许龙云。
敷体个腴丽,含香共露风。 落纨比叶重,朱粉映肤融。
暄晴百种鸟,采雾一丛峰。 偏入永嘉水,应惜宠迟逢。
若遇祥光艳,谁希世俗容。 红楼梦里黛玉宝钗众姐妹所作菊花诗 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
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 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
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二) 访菊 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
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 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
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三) 种菊 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
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 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
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四) 对菊 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
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 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
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五) 供菊 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
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 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
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六) 咏菊 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
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 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
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七) 画菊 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
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 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
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八) 问菊 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
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 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 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九) 簪菊 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 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
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 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十) 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十一) 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十二) 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4.有关牡丹或菊花的诗句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牡丹花的诗句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5.关于莲、牡丹、菊的诗句各五句,名段各一段一、莲1、名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宋代:周敦颐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2、诗句 (1)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白莲》唐代:陆龟蒙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冰清玉洁的白莲真应该生长在瑶池里。(2)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秋莲》元代:刘因 译文: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3)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莲浦谣》唐代:温庭筠 译文:水流清澈见底,美丽的莲花和娇媚的人脸两两相对,水平如镜,清清水里映出了那因愁而红的脸。
(4)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唐代:李商隐 译文: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5)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荷花》清代:石涛 译文: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
二、牡丹1、名段 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 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
’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
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牡丹说》清代:袁枚 译文 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
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
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
’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
(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
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2、诗句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唐代:刘禹锡 译文: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2)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宋代:陈与义 译文: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3)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惜牡丹花》唐代:白居易 译文: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4)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咏牡丹》宋代:王溥 译文: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5)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牡丹芳》唐代:白居易 译文: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三、菊1、名段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
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
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爱菊说》元代:戴良 译文 菊花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
6.关于牡丹或菊花的古诗词唐?徐夤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裁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古断春光。
南窗睡起(南宋?陆游) 梦中志却在天涯,一似当年锦里时。 狂倚宝筝歌白苎,醉移银烛写鸟丝。
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题彭州丹景山白玉盘(马大骙) 不厌山行远,春得见此花。 晶莹明月净,摇碧羽衣斜。
沾袖馨香久,撩人艳慕赊。 天生非俗品,岂可乱涂鸦。
丹景山牡丹(清?玉闿运) 娟娟压槛红,曾苑玉台中。 探春伴霞倚,种玉许龙云。
敷体个腴丽,含香共露风。 落纨比叶重,朱粉映肤融。
暄晴百种鸟,采雾一丛峰。 偏入永嘉水,应惜宠迟逢。
若遇祥光艳,谁希世俗容。 红楼梦里黛玉宝钗众姐妹所作菊花诗 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
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 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
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二) 访菊 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
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 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
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三) 种菊 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
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 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
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四) 对菊 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
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 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
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五) 供菊 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
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 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
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六) 咏菊 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
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 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
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七) 画菊 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
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 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
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八) 问菊 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
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 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 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九) 簪菊 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 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
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 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十) 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十一) 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十二) 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7.关于菊花牡丹和莲花的诗句及作者菊花:
1.折菊(唐.杜牧)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2.赋得残菊(唐.李世民)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3.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莲花:
1.隔浦莲(唐.白居易)
隔浦爱红莲,
昨日看犹在。
夜来风吹落,
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
复愁明年还暂时。
2.采莲子(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3.采莲曲(唐.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牡丹:
1.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唐.白居易)
城中看
8.关于牡丹,菊,莲,梅花的古诗关于牡丹的古诗
1、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2、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3、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4、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5、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6、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描写菊花的诗句
1、《仪鸾殿早秋》
李世民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2、《感遇四首之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菊花》
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关于梅花的古诗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杜耒《寒夜》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9.描写牡丹和菊花的诗句,谁知道1.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王安石 唐 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宋 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2.牡丹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荫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碎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韩琮曾先后写过两首牡丹诗,第一首专咏牡丹未开者,这一首则描写盛开后的牡丹,堪称为歌咏牡丹花的姊妹篇。这两首诗尽管着眼点不同,写法各异,但立意则是一脉相承的——都旨在借咏花以表现诗人对人生的看法。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荫始放红。”起笔两句巧妙地交待了牡丹的开花时间晚于桃杏。当桃红杏粉、争妍斗艳、春风得意之时,牡丹却无意苦争春色,只是默默地承受阳光,吸吮雨露,潜滋暗长;待到春深叶茂,百花盛开之后,它才开始含苞吐蕊,竞相开放。诗人拈来“不争”二字,赋予牡丹以人的高洁秉性,赞扬了牡丹不慕虚荣,不图名分的美好品格。牡丹的这种美德,曾经赢得不少文人骚客的称赞。据《事物记原》记载,武则天称帝之后,曾诏游后苑,令百花俱开,以示欢迎。其它花神都唯命是从,提前开放,唯独牡丹执意不肯向这位女皇献媚取宠,改变花期。则天皇帝一怒之下,将牡丹驱出长安,贬于洛阳。据说,从那以后,洛阳牡丹才名冠天下之首。可见,牡丹不仅芳姿艳色高出群葩,而且谦逊诚实,劲骨刚心亦远甚万卉之上。
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衬等多种写法,尽力渲染牡丹色泽艳丽、馨香袭远的特点。“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清晨,牡丹蓓露初绽,娇艳瑰丽,露珠欲滴;而这滴滴露珠儿,竟来自遥远的金铜仙人仙掌上承露盘中! 当夜暮降临大地的时候,牡丹花醇香四溢,惹得阵阵晚风袭来,把那浓郁的芬芳送进了闺阁华堂深处。诗人运用他那点石成金之笔,极力烘染,仿佛从天而降的晨露,穿堂而过的晚风,也被牡丹的香色摄去了魂魄,变得一往情深而不能自已,从而把牡丹的国色天香形容曲尽。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始于唐朝,并非古来如此。“名移兰杜千年后”,一语道出了百花王国中历史的衍变更替。“兰杜”是我国古代人民对香草的总称,从晚唐上溯千年的战国时期,正是兰杜名满天下之时。据《左传》记载:春秋末期,“以兰有国香,人服而媚之。”郑文公就曾用“兰”给他的儿子命名。在屈原《离骚》中,兰蕙,杜衡以芳香圣洁而赢得了诗人的赞誉,成为美质的象征。而牡丹最初只不过是一种荒山上的灌木,南北朝之前尚名不见诗辞文赋之中。北齐之后,才渐渐有人移植栽培牡丹,隋唐之后始盛行于天下。当时,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嗜牡丹成癖。每至春杪,牡丹园内、魏紫姚黄,竞相开放,京洛一带,车马若狂,一株牡丹竟价值几万,真可谓“拔类万伦,国香欺兰”(唐舒元舆《牡丹赋》)了。从此,牡丹以其绝世色香取代了兰杜的盛名,成为国人公认的名贵花卉。
“贵擅笙歌百醉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牡丹“各移兰杜”,成为“国色天香”之后,尽情歆享荣华富贵的盛况。“笙歌”也写作“声歌”,一般泛指歌舞升平景象。隋唐之后,帝王嫔妃,豪门显贵,往往把牡丹花圃当作他们歌舞醉酒的游乐场地。据《杨妃外传》载:唐玄宗开元年间,这位风流皇帝携杨贵妃于沉香亭前置酒宴,赏牡丹,并诏令李白进《清平调》,命李龟年率梨园子弟抚丝竹歌舞,可谓显赫一时,盛况空前。李白诗中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名句,从此,笙歌醉酒赏牡丹就成为达官显宦们风靡一时的雅好。唐代舒元舆写的《牡丹赋》描写这种景况时说:“有酒如渑,万坐笙歌,一醉是竞,莫知其它。”足见他们癫狂到何等地步。
牡丹生性娇乖,经不得日晒雨淋,往往午前尚千姿百态,午后就披离垂落了。“如梦如仙忽零落”,赏花之人正惝恍迷离,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梦中仙境一般的时候,却蓦地发现牡丹花已零落凋谢了。“暮霞何处绿屏空”。收笔陡然跌落,使人读了如入万丈深渊,不禁怅惘凄然。“暮霞”诗中代指艳如晚霞的牡丹花。那风姿绰约,香色迷人的牡丹花如今哪里去了?眼前怎么会突然变得绿肥红瘦,树丛空空?这最后两句诗“点叙有景,寄托有情”(潘修辅《养一斋诗话》),不仅烘染出花落叶空、人去园寂的凄凉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愤然不平,和前两句诗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着牡丹虽然能“名移兰杜”、“贵擅笙歌”,却无法改变花开必落的自然法则,逃脱不了凋零飘落,遭到冷遇的凄惨结局。
清人冐春荣在《葚原诗话》中说:写诗要“以体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话,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气超远。”韩琮这首诗虽只着笔于牡丹的花开花落,但诗的含义是深远的,留给人们的回味是无穷的。诗人的无限感慨岂止发自花鸟虫鱼?时间的流驶,观念的更新,社会的沧桑变化,人生的浮沉升迁,都溢于言外而由读者自己去联想品味。而且,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联想:青年男女可以想到年华易逝,青春难驻,忧国志士可以想到国家兴亡,亡国之君可以想到当年的繁盛,国破后的凄惶,官宦之徒可以联想到命运多乖,仕途的坎坷。诗人韩琮虽有幸进士及第,官至湖南观察史,扬名一时;但最终因为同部将不和,被排挞落魄,失官无闻。“人之境遇有穷通,而心之哀乐生焉”(吴乔《围炉诗话》)。这首牡丹诗大约写于韩琮失官之后,诗人由牡丹花开之繁盛,花落之凄楚想到自身官宦生涯中的荣辱得失,因而借咏花以抒发内心久积的郁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作是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在官场角逐中失意之后,不甘失败又无可奈何的忧愤之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