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证菩提的下句是什么
问题一:祝善信早证菩提是什么意思 善信,谓对佛法虔诚信仰。
早证菩提可以理解为早成正果,早达到那个境界。
祝善信早证菩提的意思,祝愿修行的善信之人能尽快的证悟到佛的正等正觉的智慧。
问题二:对出家师父能说圆成佛道,早证菩提吗 答案是可以的。出家人念佛明为修行,实为修身,怀慈悲心渡一切苦厄,拨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临终受阿弥陀佛观世音菩提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修佛人的根本意原。
本句早证菩提也正是修得圆满功德的意思,阿弥陀佛。
问题三:早证菩提什么意思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早证菩提可以理解为早成正果,早达到那个境界
问题四:明心见性得证菩提不增不减寂静无为是什么意思 依文解意,意上加意。奈何能让朋友能懂呢?文字要表达的意思当然要本人去理解,正所谓 “一说即错”。我们还是要踏实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效果会得力一点。
问题五:金刚怒目也有低眉,修罗刀下得证菩提什么意思 那个男生太强了,居然把铠甲勇士刑天里面的“金刚”、“修罗”两个铠甲给写了进去
问题六:证悟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 这是真菩提 故心不随境转 六根不随心动 即知菩提是离一切幻相 知一切实相之境界 假名菩提 非菩提 故借世间名称为菩提 因名相本虚幻不可求 故菩提只是一名词之名相 离一切幻相则知菩提本无树
问题七:补充《极乐世界是我家》(二)的歌词 10分 极乐世界 光明无量 国中万物 七彩鎏光 莲花朵朵 万道光芒 昼夜六时 普照十方。
极乐世界 寿命无量 莲花化生 洁净芬芳 人人具足 如佛金身 三十二相 八十随好。
极乐世界 微妙快乐 衣食宫殿 随意即至 智慧高明 神通洞达 须臾之间 遍历十方。
极乐世界 清净庄严 黄金为地 宝树成行 七宝莲池 亭台楼阁 宝香合成 普熏十方。
极乐世界 至善至美 无有恶道 不闻苦声 诸上善人 俱会一处 见佛闻法 现证不退。
慧心安住 西方净土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 蒙佛摄受 早证菩提 如佛慈悲 普度众生。
根据句意的个人推测 仅供参考 以免误人子弟
极乐世界,(无极玄阳),莲花朵朵,万道光芒,(2至视七宝),底铺金沙,水具八德,宝树成行,昼夜六时,雨天妙花,各以衣食,供养他方,(3衣食称意),宫殿随身,人人具足,如佛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无有恶道,不闻苦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4众鸟拥錾),佛法僧宝;见佛闻法,(5禅坐锦西),(6载空载谛),(7各随即已),(8众生到彼),(9即登不退),寿命无量,(10以身正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问题八:最精髓的经文是哪句? 我们当前所悟所修的一句就是我们认为最精髓的一句。
其实《首恭严经》句句如珍似珠!道出了宇宙人生之真相及其修行次第,
广为高僧大德大加推崇!只要我们如法修行,何愁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问题九:新年佛教贺语 1、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唱。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藏。申贺新禧,祈度九殃。身心自在,智慧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2、福慧双增,吉祥如意。
3、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4、道生于平和安静,德生于谦和大度,慈生于博爱真诚,善生于感恩包容,福生于快乐满足,喜生于健康成就,愿道德慈善福喜集您一生!新年快乐!
5、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来临之际,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6、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佛菩萨,人天善神,都看着你;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愿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7、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末学合十。向同参道友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8、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佛成道日吉祥。
9、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10、愿你的法喜如雨,带来智慧甘露;愿你菩提心似火,焚烧一切烦恼;愿你的道歌清凉,唱出慈悲心语!愿你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新年吉祥!
11、凛冽的清风和温暖的阳光同在!愿慈悲的法流滋润您的未来,愿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愿您新年里成就智慧般若,六时吉祥!
12、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祝新年快乐!
13、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祝新年快乐!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末学合十,向同参道友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14、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5、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当你的目光落在手机上,我的祝福就会在刹那间被你收藏,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愿您在新年里广种福田,清净身心,早证菩提!
16、一无复始,万象更新,恭祝座右福慧无量,法喜充满!
17、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扎西德勒!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8、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19、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20、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愿戒定的熏香去除您所有忧伤烦恼,带给你幸福清新的一天。阿弥陀佛!
21、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22、愿清香的檀香味带走你一天的疲倦,愿清晰的戒定慧增添你无限的清净,愿幽雅的佛乐为您祈祷,愿观世音菩萨永恒在你心间转到,保你身体健康,法喜充满,春节快乐。
23、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新春吉祥。
24、真心祝愿您增长福寿,如意吉祥,愿三宝加持和护佑。
25、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
问题十:新房入住前,可以念金刚经驱魔辟邪吗 可以念金刚经,但发心有误。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要伤害它们。可以发愿以此功德,祈请诸佛菩萨保佑入住新房后平安如意、一切众生普愿早证菩提。
佛经的读懂佛经
什么是觉悟者?什么叫去五盖?净土是名为净土
自心迷五阴,魔障覆真心,心外而求法,成佛无是处!
往生得金身?如鼠入铁笼,于中可成佛,我谓是魔说!
转心即智,转化烦恼,即是大乘
心被境转,逃避烦恼,即是外道
往生净土所学之法,即是佛在其他经中所说之法,
实无有二,声闻外道,妄走弯路,不见空性,
实不和合,故人与物,皆非实有,一切世间,
但有假名,而无实性,妄动无常,所得皆非,
一切所想,皆是妄识,要想不死,唯有不生,
若有所得,佛不入涅,若有所给,佛不说法。
世上实无有一物叫为净,因那里的人心中无恶无邪见,是故名为净,是假名为净
世上实无有人、有我、有佛、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有阿罗汉、有外道、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皆是佛假立方便假名所说,实无所有,唯是自心修行境界,在真实之中,实无所有,无所常在,亦无所得。
《大般涅槃经》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何以故。舍利弗。诸法实相无生无起。于中无法可为上者。舍利弗。是诸法如实中。无持戒者无破戒者。何况贪著而以为上。舍利弗。是名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一切法无相自相空。无我无人。若有是忍。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人名为以信出家。应受供养清净布萨。是人则为人中之天。
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何等为离?离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见即是邪。舍利弗。善法中见。我亦说之名为邪见。何以故。舍利弗。离欲寂灭中无法无非法。无善无恶。是事皆空。远离诸结一切忆念。是故名离。舍利弗。无上道中诸欲永息。何等诸欲。谓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诸欲永息。
释迦牟尼佛,值遇无数佛,皆然无所得,唯是痴人者,妄说金刚身,不解金刚身,乃佛虚无身。
一切有为法,皆不能长久,受身莲花身,岂是金刚身?不修心空性,不得无身境,有身非佛境!
虚无即非有,妄求不可得,心贪不修舍,终不得空性,以何而成佛?往生即成佛,于中无是处,
佛教无数人,皆无有此说,诸经说无我,亦说诸法空,佛不应自谤,唯是邪道人,妄解经中义。
净见品第八
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不记我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得值八千佛。皆号定光。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皆不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值六万佛。皆号光明。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亦不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值三亿佛。皆号弗沙。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四事供养。皆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得值万八千佛。皆号山王。劫名上八。我皆于此万八千佛所剃发著法衣。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得值五百佛。皆号华上。我时皆作转轮圣王。悉以一切供养诸佛及诸弟子。皆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得值五百佛。皆号威德。我悉供养皆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得值二千佛。皆号憍陈如。我时皆作转轮圣王。悉以一切供具供养诸佛。皆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值九千佛。皆号迦叶。我以四事供养诸佛及弟子众。皆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去于万劫中无有佛出。尔时初五百劫。有九万辟支佛。我尽形寿。悉皆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尊重赞叹。次五百劫。复以四事供养八万四千亿诸辟支佛。尊重赞叹。舍利弗。过是千劫已无复辟支佛。我时阎浮提死。生梵世中作大梵王。如是展转五百劫中。常生梵世作大梵王。不生阎浮提。过是五百劫已。下生阎浮提。治化阎浮提。命终生四天王天。于中命终生忉利天。作释提桓因。如是展转满五百劫。生阎浮提满五百劫。生于梵世作大梵王。舍利弗。我于九千劫中。但一生阎浮提。九千劫中但生天上。劫尽烧时生光音天。世界成已还生梵世。九千劫中都不生人中。舍利弗。是九千劫无有诸佛辟支佛。多诸众生堕在恶道。舍利弗。是万劫过已。有佛出世。号曰普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于尔时梵世命终。生阎浮提作转轮圣王。号曰共天。人寿九万岁。我尽形寿以一切乐具。供养彼佛及九十亿比丘。于九万岁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普守佛亦不说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我于尔时不能通达诸法实相。贪著计我有所得见。舍利弗。于是劫中有百佛出名号各异。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亦不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第七百阿僧祇劫中。得值千佛。皆号阎浮檀。我尽形寿四事供养。亦无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亦于第七百阿僧祇劫中。得值六百二十万诸佛。皆号见一切义。我时皆作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及诸弟子。亦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亦于第七百阿僧祇劫中。得值八十四佛。皆号帝相。我时皆作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及诸弟子。亦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亦于第七百阿僧祇劫中。得值六十五佛。皆号日明。我时皆作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及诸弟子。亦不记我。以有所得故。舍利弗。我念过世亦于第七百阿僧祇劫中。得值六十二佛。皆号善寂。我时皆作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亦不记我。以有所得故。如是展转乃至见定光佛乃得无生忍。即记我言。汝于来世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舍利弗。我念过世有十二亿转轮圣王。皆字顶生。又舍利弗。过世有三十亿转轮圣王。皆名摩诃那摩陀那。舍利弗。我念过世四十亿转轮圣王。皆字摩诃提婆。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一亿转轮圣王。皆字亿螺(律妫反)。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一亿转轮圣王。皆字称尾(觅视反)。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一万转轮圣王。皆字照明。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二万转轮圣王名字各异。舍利弗。我念过世有十六亿转轮圣王名字各异。是诸王等。我于余处为阿难说。舍利弗。于意云何。汝谓是诸王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舍利弗。我念过去时世。有佛号曰善明。弥勒菩萨时作转轮圣王。字曰照明。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时众生寿八万四千岁。其善明佛三会说法。初会九十六亿人一时得道。第二大会九十四亿人一时得道。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一时得道。时王见佛三会说法度人无量。心大欢喜。即于万岁一切供养佛及弟子。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未来世众生易度。我当成佛寿命限量。比丘僧数围绕如是。舍利弗。我知是事过此无量。舍利弗。弥勒发心四十劫已。我乃发心无胜佛所初种善根。我于千岁一切乐具供养是佛。五百张叠而以奉上。是佛灭后起七宝塔。高一由旬。纵广半由旬。皆以金银琉璃颇梨车磲马瑙赤真珠所成。心常发愿。众生苦恼无救度者。遭值恶法多堕恶趣。我于尔时当成佛道。舍利弗。汝且观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难修习。舍利弗。我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央数世受诸苦恼。我若说者汝闻愁闷。我诸所受勤苦忧恼。皆为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汝观萨和檀菩萨。求善法菩萨。常悲菩萨。不放逸菩萨。常精进菩萨。供养若干诸佛受诸苦恼。犹尚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是诸痴人。乃无一念为求涅槃。舍利弗。如是行者犹尚甚难。况不行者。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以下法者不得上法。用上法者乃得上法。何等下法。谓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下法名为不能勤心修习善法。下法名为懈怠懒堕破所受戒。舍利弗。是名下中下者。又下中下者。于我法中出家。生有所得见我见人见众生见。何以故。舍利弗。如来于此了了现知。有所得者。乃无顺忍。况得道果。舍利弗。若有所得者。百千万亿诸佛以三轮示现是人。若当不舍是见。尚不消人一口饮食。况得道果。舍利弗。我见人见得涅槃者。一切凡夫皆应灭度。何以故。我见人见皆是邪见。诸凡夫人。多贪著我我所见人见众生见。是故一切凡夫应得涅槃。舍利弗。若人作念有我有人。是人若当不舍是见得入涅槃。一切凡夫应得圣道。何以故。一切凡夫皆是我见人见。是故我见人见入涅槃者。一切凡夫皆入圣道。于圣道中则无所少。舍利弗。若人作念有我见者则有涅槃。是人得是圣道不须余念。何以故。一切凡夫我见人见无所少故。如是痴人有是过失。谓诸凡夫皆入圣道。圣道无系。是人修时应当杀生。受诸五欲起五逆罪。是故痴人于圣道中有五逆罪。何以故。一切凡夫皆说有我有众生故。若人作如是言。成就五逆罪者不入涅槃。说我人者得入涅槃。即是妄语亦是谤佛。于我法中又不能得清净出家。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有所得者无有涅槃。有所得者若有涅槃。是则诸佛不出于世。一切凡夫皆入涅槃。何以故。一切凡夫皆有我见人见。皆有所得皆是邪见。舍利弗。汝且观我。几时成就有所得见非贤圣行。诸佛不与我授记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舍利弗。我如是行。犹不得记。况是痴人但以持戒多闻禅定等。生我见人见众生见。舍利弗。我说此人不名行者不名得者。何以故。舍利弗。长夜贪著如是邪见不得灭度故。如是痴人不作是念。我等何不试行修习无我人法。我等或得断众苦聚。舍利弗。譬如从生盲人走避恶狗堕深火坑。舍利弗。我谓痴人。如是修习我见人见有所得见。以是诸见欲望清净。是人随所贪著。即以是事欲得涅槃。我说是人当堕恶道。舍利弗。譬如盲人于深火坑生安隐心。如是痴人于我人见有所得见生安隐心。是人长夜随所著者。为之欺诳还著是事。于我法中而受供养。如是痴人长夜衰恼堕恶道中。舍利弗。譬如大灌顶王。自于所治国中威势自在。是人应夺是人应驱。若诸民众不顺王意。说王过恶沮坏人心。不能护城谋欲反叛。王知是人为是大贼。于大众中打恶声鼓。苦治其罪驱摈令出。以其不能尽忠护城。得是苦恼。舍利弗。佛亦如是。于无量劫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大法王。于法国土有大威力。诸弟子中有知法味。乃至失命不毁我教。诸天世人无能坏者。所受教中自不恶逆亦不教他。我于众中有大威力。自在立教为护法城。不使恶贼毁坏得入。窃受如来所说密法。向诸怨贼邪见者说。
佛经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佛教经典虽然按内容来说有经、律、论之分,按派别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别,但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是组成佛经的基本元素。 经题
经题是佛经的题目,一般由“人”(人名)、“ 法”(教法)、“喻”(譬如)三个元素组成。这三个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共有七种命名方式:
以人名为佛经名的《维摩诘经》 ;以教法为名的《大般涅槃经》 ;以譬喻为名的《梵网经》 ;以人名和教法为名的《佛说人王般若经》;以教法和譬喻为名的《妙法莲华经》 ;以人名和譬喻为名的《如来师子吼经》 ;同时用三者命名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
通过经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内容,也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属于经、律、论的哪一部。
经: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如《阿含经》。
律: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律》、《o o o戒本》,如《四分律》 。
论: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论》、《o o o疏》、《o o o释》,如《大智度论》 。
另外,从经题我们还能大概判断佛经的派别,可以看出它是显教还是密教。
显教佛经:大多能从经题文字看出教法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o o o律》、《o o o论》。
密教佛经:无法从经题文字上看出内涵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教王经》、《o o o陀罗尼》、《o o o仪轨》。
虽然我们通过经题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分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经题了解佛经的内涵。相传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时,光解释五个字的经题,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经题是经文的纲领,如果要解说经文,必须先要了解经题的含义,所以高僧大德解说佛经时,都是先从经题说起,这也是解经的第一步。
翻译者
当初释迦牟尼说法时,主要使用印度的方言俗语,不立文字,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教写成巴利文的佛经。公元4世纪,印度普遍使用梵文,佛教徒就将巴利文佛经用梵文重新编写,是为梵文佛经。
佛经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僧众所用的汉文佛经一般是由印度梵文翻译而来,由巴利文到汉文,佛经的翻译几经周转,再加上中印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文佛经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我们读到的佛经大多文字优美、不可增删,这个结果是经过中外200余位译师的10个世纪的努力方才完成。在梵文佛经的翻译中,主要以鸠摩罗什和玄奘所翻译的佛经流传最广。
鸠摩罗什,他一生翻译了300多卷、近300万字佛经,影响深远。在语言和文风上,鸠摩罗什和他的译经团队一改以往佛经翻译过于朴实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达原文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优美,甚至成为文学名篇。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金刚经》 、《维摩诘经》、《法华经》、《阿弥陀经》 等佛经,最为流传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以鸠摩罗什为界,中国的佛教翻译被分为两个时期,在他之前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旧译,自他之后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新译。唐代初期,因为汉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已经难以阅读了,这让当时的僧众倍感困惑。于是玄奘前往印度求法,并带回了印度佛教鼎盛时期的佛学精华,在他回到长安后,他组织了译场对这些佛经进行翻译。由于玄奘通晓中印两国语言,他和他的团队所翻译的佛经更接近梵文经书的旨意,译场所设立的润文一职也保证了经书的可读性。
正因为佛经的翻译者人数众多,水平各异,所以我们在阅读佛经时一定要注意翻译者,如果翻译者不同,同一本经书的内容就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理解。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金刚经》,从后秦到唐代,就有6种译本,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其他版本就有些默默无闻了。
正文
正文是佛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正文,佛经的教义得以阐明,因此佛经的正文也是佛经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文体
佛经的教义主要通过佛经的正文表现,而佛经的体裁就是通过佛经的文体表现。一般来说,佛经的文体通常分为长行、偈颂和密咒三种形式。
长行,是指直说佛教教义的长行散文。由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极有文学底蕴,为了便于传教,他广泛利用了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格言等多种文学形式宣说教义,因此,他的传教说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大都是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的说教。
偈颂,是指与长行相对的韵文,主要分为应颂和讽颂。应颂是以韵文形式赞颂前面的长行诗文,重复前文的教义;而讽颂则是直接以偈颂体裁显示教义,并不重复长行诗文的内容。一般来说,佛经中有二者混用的情况,并没有过于明确地区分。汉译佛经的韵文主要是五言、七言。
密咒,又名真言,是佛教诸圣的密语。因为密咒是凡人无法了解的大智慧,汉语中也没有能表达其含义的词语,所以佛经中一般只有密咒的音译,并不翻译密咒的含义。在佛门密咒中,一般人最熟悉的应该是“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 ,即“唵嘛呢叭咪吽”,大致意思就是“皈依观世音菩萨 !希望您的大力加持,使我显现清净无染、随意变现的自性功德,到达我想去的任何境界!” 三分科经是将佛经的正文内容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科经有助于我们对佛经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乱。
什么是三分科经
佛经的正文部分是佛经的主体,由于许多佛经卷帙浩繁,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佛经的主旨,让百姓容易接受深奥的佛理,东晋时期,道安法师将佛经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分再细分下去,就像生物学中纲、目、种、属的分类,这种将经文的内容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划分方法就是所谓的三分科经。自道安法师以后,三分科经的方法遂被僧众所沿用,迄今不衰。
到了唐代,玄奘法师学法归来,翻译了《佛地经论》 ,书中将佛经正文分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三个部分,这与道安法师使用的序分、正宗文、流通分的三分科经大致相同,可见当时印度在佛经分类方面也有三分科经的传统。
通过三分科经,我们大致将佛经正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读,这样可以辨明佛经的文体,并且有助于我们对佛经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乱。
古代的三分科经
古代三分科经以代表字式和目录式两种:
代表字式,是指将佛经分为三个部分,然后以十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为符号,来为经文划分层次。如果天干字数不足,就拿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补足的划分佛经的方法。
目录式,是指将三分科经编为目录,然后放在佛经的卷首,以便前后对照的划分佛经的方法。
古代三分科经以代表字式和目录式为佛经分门别类地划分层次,随着时变境迁,古代三分科经的方法已不适用于,在大多数人看来,古代三分科经的划分方法过于烦琐,也很难理解,反而为佛经的研读增添了难度,所以,现在我们三分科经 只分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一分类,并未过于细分了。 正宗分是佛经的正文,能证明经书的要义。佛经的正宗分部分,一般包括了佛法教义的阐明、论证及修行法门,是一部佛经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什么是正宗分
正宗分是佛经的正文,所谓“正宗”,是佛的说法一定是正说,而且也是能证明经书的要义的意思。因为正宗分的重要性,所以历代高僧都对正宗分非常重视,不惜花费诸多精力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佛经的正宗分的解法主要分为“佛答问题”解法及“信、愿、行”解法。
二.正宗分的“佛答问题”解法
佛经的正宗分一般都采取问答的体例,先是佛弟子提出问题,然后释迦牟尼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问答的过程中,佛法义理得以阐述和论证,修行的法门也能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正宗分部分的佛与诸弟子的答问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佛经进行解读。
关于佛弟子的发问,佛经中一般分为以下五类:
1.不解故问,道理不明而发问;
2.试验故问,为了考验老师或长者而发问;
3.疑惑故问,见到问题有所疑惑而发问;
4.轻触故问,突然想起,随便提问;
5.利乐众生故问,提问者没有疑惑,只是为了众生而发问。
对于佛弟子的这些发问,释迦牟尼通常会予以赞叹,一般以“善哉善哉”表示,有的佛经会解释赞叹的原因,有的则就此带过。
在赞叹后,更重要的是释迦牟尼的回答。在他传法的49年内,他一直本着因人制宜的精神,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而对于众生提出的各种的问题,释迦牟尼的回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在佛与诸弟子答问的过程中,佛法的教理得以阐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释迦牟尼富含技巧的答案,更能看到他圆满无碍、直达人心的智慧。
释迦牟尼回答问题一般分为四种形式:
1.一向记,对问题予以肯定的回答而不踌躇。例如对于人最终会不会死的问题,给以明确的回答,说人一定会死;
2.分别记,如果一个问题中含有几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回答;
3.反诘记,对问题不做正面或反面的回答,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4.舍置记,对一些与‘修行无关的问题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从《金刚经》 看“佛答问题”
《金刚经》是佛陀弟子须菩提向佛请教众生如何安住的佛经,是典型的问答形式。
一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赞叹:“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一答:“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二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二答:“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三问: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三答:“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四问: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四答: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五问:尔时,惠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五答: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六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六答:“须菩提!菩萨所受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如上所述,《金刚经》通过须菩提的发问和佛陀的回答,解释了空的智慧,须菩提的提问逐层深入,佛陀的回答富含哲理,我们通过分析须菩提和佛陀的问答,本经的佛理也逐渐明了。
三、正宗分的“信、愿、行”解法
“信、愿、行”解法是净土宗独有的解经方法,所谓“信”,是指起信;所谓“愿”,是指发愿;所谓“行”,是指立行。信、愿、行,也称“三资粮”是往生净土必备的条件,也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宗要。
起信是要深信按照佛经念佛一定能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发愿是在相信佛法的奥妙后,发愿要往生净土;
立行是告诉众生要怎样修行,是修行的法门。
信、愿、行出自净土宗祖师藕益大师的“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一语,对修行净土宗的人来讲,信、愿、行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三者也是净土宗典籍中必备的三个部分,所以,当我们研读净土宗的佛经时,就要按照“信、愿、行”的分类来解读佛经。
从《佛说阿弥陀经》 看“信、愿、行”
《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之一,也是佛经中极少数的不是由佛陀弟子提问,而是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本经的起信部分主要宣讲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的由来与意义;发愿部分则劝导众生要立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立行部分告诉众生修行的法门,即诵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从《佛说阿弥陀经》看正宗分:
1.起信部分,介绍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情境: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2.发愿部分,发愿前往极乐世界: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3.立行部分,怎样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在其前。
这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流通分是佛经正文的结尾,在佛经教义陈述完结后,还要让佛经在世间流传,进而传于后世,以便利益众生,所以,佛经的结语一般被称为流通分。
所谓“流通”,是指佛法像水一样往四处流动。譬如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就叫流通到中国。总而言之,佛法传到某地,就叫流通到某地。在许多寺院,都有供僧众交流佛经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也被命名为佛经流通处。
在佛经中,流通分大多是赞颂佛法的功德,说明修行的利益,也有的是与其他法门进行比较,赞叹佛经的独一无二,从而引起信众的兴趣。
流通分的基本形式大多是“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大家在听了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无比欢喜,恭敬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诲,并发愿依照佛陀的教导而修行。
比如《金刚经》的流通分部分:“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就是佛陀讲经完毕后,须菩提长老和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天、人、阿修罗等,因为听了佛陀的法义,无不欢欣鼓舞,诚心信仰并恭敬奉行着佛陀的教诲。
对于一些篇幅较小的佛经,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判断流通分,但对于一些篇幅较大的佛经,我们就不能简单分析判断流通分了。藕益大师 在讲解《佛说阿弥陀经》时说道: “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意思就是三分科经时,一旦经文稍微涉及教义,就立刻将其划入正宗分。这样一来,序分和流通分就成了套路,变成了前面说好、后面也说好的形式。因为对这个模式不满,藕益大师提出应该按照经文的功用来分科:如果是序分的功能,就应该判为序分;如果是流通分的功能,就判为流通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应该是同等重要,各有各的作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