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世界第一条海底高铁隧道,时速350公里每小时,这是什么地方?

是丫丫呀10个月前 (03-01)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隧道铁路

都知道我国的高铁技术比较发达,不仅高铁技术发达,就在造桥修路,建造隧道方面也是颇有经验,现在世界上的海底隧道有专门通汽车,火车的,但是还没有一个国家建造海底隧道是通高铁的,那么我国就优先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位于英吉利海峡的英法海底隧道,全长51千米,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隧道,但是却不是最长的海底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长约54千米,是专门通火车的隧道

而我国的港珠澳大桥也有一段是海底隧道,长约5.6公里,但只是通汽车的隧道。我国现在还要修建一条通高铁的海底隧道,这个消息已经发出,震撼全球

国外的专家称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国不顾外界导致以上,在2002年3月,海底隧道就开始正式施工,它就是我国著名的汕头湾海底隧道

它位于我国的广东省汕头市汕头海湾大桥下游妈屿岛与德州岛之间的位置,下穿汕头湾海域,隧道全长9781米,它是汕汕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建成之后将把广州与惠州,汕头,汕尾等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同时还连接厦深,赣深和广深等铁路,将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化发展

并且形成新的高铁经济带,这条高铁海底隧道的建设也是我国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也极大的方便了多地的交通

这项世界级的工程刚动工就困难重重,因为是在海底修建隧道,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渗水漏水等问题,所以我国修建的这条隧道保证了在高水压中还能严丝合缝

因为我国的工程师在施工到选材都经过了严格把控,每个管节都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对混凝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比如混凝土的拉力不能超过抗拉强度,还有耐久性,在隧道使用的期间还要保持其性能,混凝土还不能开裂,就光混凝土选材使得工程师花费了较长的时间

世界第一条海底高铁隧道,时速350公里每小时,这是什么地方?

再就是修建难度,经过我国工程师的实地考察,修建的这条海底隧道位于高烈度地震带,隧道需要穿过密集的断层破碎带,施工人员在建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专家还称在8度地震就要穿越17条断层破碎带,这就给施工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不仅要打通地下的花岗岩,还要避开地震带来修建隧道

美国东部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之间,距离2800英里,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莽莽草原所阻隔。随着开发美西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国国会于1862年通过法案,鼓励私营企业投资,兴建美中到加州的铁路。东、西部铁路分别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兴建。当时由于美西劳动力短缺,历时3年西段铁路施工还没有明显的进展,铁路公司不得不试用华工。不久,原来活跃在矿场的淘金客又成为筑路大军。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雇用华工的企业。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全长1800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地势复杂,要通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岭;冬夏两季,温差很大,冬天常有暴风雪袭击。在建筑内华达——塞拉山脉一段铁路时,要在两座大山的悬崖陡壁之间,运来大量土填平山谷;开凿数百米隧道穿过高山。华工们不畏艰险地承担起筑路任务,他们用绳系在腰间,悬空凿炮眼,填炸药,点燃雷管后,迅即撤离,稍有差迟,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美洲华侨史话》记:“在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

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鲁蒙托里角接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动脉建成。这条铁路原计划建筑14年,但由于勤劳坚毅的华工积极参与,仅用了7年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7年。在沙加缅度举行的庆祝大会上,虽然华工代表没被邀请参加,但一位名叫E·D·克罗克的法官仍为华工说了公道话。他说:“我要提醒诸位,这条铁路之所以能早日建成,大部分应归功于那些贫苦而被人蔑视的中国工人。他们忠诚勤奋,表现卓著。”在太平洋铁路建成117年的1985年5月,当任台山县委书记黄抗健访问美国西雅图,西雅图市长大加赞扬台山籍华工为建筑铁路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黄抗健代表家乡向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台山先侨敬献了花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