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子上架歇后语下一句
赶鸭子上架歇后语下一句如下:
1、赶鸭子上架 —— 办不到。
2、赶鸭子上架 —— 吃力不讨好。
3、赶鸭子上架 —— 难为人。
4、赶鸭子上架 —— 难为它。
5、赶鸭子上架一有意为难。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字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赶鸭子上架 ?头一回。
赶鸭子上架 ?强人所难。
出处? 高阳《母子君臣》:"那当然,这不是赶鸭子上架的事。再说,我也识得轻重,你放心好了。"
释义? 比喻强迫别人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即做勉为其难的事情。
鸭子是不会像鸡一样上架的,所以说要赶它上架非常困难,也说明不懂得鸭子的生活规律。寓意是说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别人去做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有时在这样的激励下也会使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是自己在没有任何外援情况下,受到形势所迫,硬着头皮,不得不必须去做某件事情、完成某些任务,也是事情发展到一定形势下,形势逼迫的赶鸭子上架。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既不要强人所难,也不希望自己被赶鸭子上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