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一句是“读书不觉已春深”;而“一寸光阴一寸金”最为常见的是与“寸金难买寸光阴”连用。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出处:“一寸光阴一寸金”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诗《白鹿洞》(二首之一),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题目叫做《白鹿洞》,这里的白鹿洞是指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王贞白早年曾在这里读书求学。
诗头两句就是写作者在白鹿洞读书情景,由于专心读书,以致在不知不觉之中,春天就已经快要过完了,然后就感叹时光过得真快,表达了要珍惜时光、抓紧读书的心愿。这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用的是比喻手法,就是把时光比作“金子”。
紧接着说,“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说明此时的白鹿洞已经成为文人学子聚会的场所,是学习孔孟之道的地方。诗中提到的追寻“周情孔思”是推崇周公及孔子的学说思想。“周情孔思”是指周公的感情、孔子的思想。后人用来比喻古圣先贤的情感思想。
二、“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影响“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今成为劝人珍惜时光的常用成语。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要归功于明代编写的童蒙书籍《增广贤文》,其中有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来劝勉人们要惜时如金、潜心求知。当然,《增广贤文》是引用了王贞白的诗句。下面再举几个引用这一句子的例子:
1.元代同恕的诗作《送陈嘉会》:“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2.元代史九敬的《庄周梦》:“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送知音。”
3.明代《三宝太监西洋记》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三、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寸阴”“寸阴”是指日影、光阴。 我国古代有一种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日影)”。
汉代以前用“日晷”来计时,“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刻度(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中心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就是说和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在阳光的照耀下,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点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到某一时刻。因此,“晷”指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
因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形容金子虽然很贵重,但时间更为宝贵,光阴一去不复返,金子可永远存在。一寸光阴与一寸金相比,一寸光阴更为重要,因为用金子是买不到的。
古代的诗人经常用“寸阴”“寸晷”来形容珍惜时间。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经典诗句的上/下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意思: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收录于《全唐诗》
全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⑷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经典诗句的上/下一句!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清·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译文:
真心相爱的人,尽管不迷人,但是对方却会认为很迷人;在对方眼里都是完美无缺的,男赛潘安,女赛西施。如果彼此有缘分,即使相隔千里,也终会走到一起,因为偶然一笑而为之痴迷。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思想教导了。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译文: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清·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译文: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陈后主,而后两句说的则是南明的第一任皇帝福王朱由崧。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之后,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南明政权。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治国的材料,反而一味的贪图享乐。"不爱江山爱美人"常用来讽刺当政者只知爱恋美人而不顾国事。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宋·黄庭坚《竹枝词二首·其一》
译文:
一百八盘,在云遮雾罩之中,山路盘绕而上,落日照耀的四十八渡分外明丽。不要认为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四海之内都可以安家,这里的居民也和我们的亲兄弟一样。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隐《自遣》
译文:
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宋·苏轼《春宵》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在月光下摇曳着,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楼台处传来歌声与箫声。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沉醉于良宵美景之中。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