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登金陵凤凰台中的“长安不见使人愁”为什么李白看不到长安,便十分忧愁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12个月前 (03-08)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长安安远

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

登金陵凤凰台中的“长安不见使人愁”为什么李白看不到长安,便十分忧愁呢?

这是这句话的来源,出自《世说新语》,楼主可能看过了。。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这本是一个孩子(晋明帝)运用不同的标准自圆其说的趣话,但放在那个历史背景中,晋元帝却潸然泪下。因为晋朝的都城原来在洛阳,匈奴兵攻占洛阳后又于公元316年攻占长安灭掉西晋。317年晋朝皇族司马睿不得不逃到江南的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现在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自然会向了解长安特别是故都洛阳的情况。但这时洛阳已在异族统治下而且破坏不堪,想到这里,晋元帝自然会"潸然流涕"。

太阳远还是长安远呢?一定是太阳吧。但是,举目便可见日,而长安何在?一句童言,却正中痛处。

望对你有帮助~非历史达人~回答有不当处见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