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下一句是什么?

是丫丫呀8个月前 (03-09)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半山太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山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花一草皆风景”的下一句是“半山半水亦文章”。出自张之洞的《半山亭记》。

原文:万山辐凑,一水碧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是数里,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

穿绿荫,拂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碧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做亭者谁?吾家大人也。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一花一草皆风景,半山半水亦文章。

岁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邦,文风雅俗,焕然一新,故常与民同乐者也。夫其得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多暇。

由是常徘徊于此阁,以寄胜慨;而亭未有焉,然其烟云万状,锦绣千重,早以毕具于目前。盖天钟灵于是,必待太守以起之也。爱乃建亭于阁之东偏,古径半弯,危廊数转,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

且夫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悒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奕,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

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时也。沙明荷静,舞翠摇红,竟秀于汀渚者,亭之晴也。柳眉烟锁,荷盖声喧,迷离于远岸者,亭之雨也。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苍翠千重,暮而烟霞万顷,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译文: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湖水环绕回旋,城墙若隐若现,田野星罗棋布的地方,这就是兴义府。在府城的东北角,青山高耸入云,绿柳烟雾缭绕,秋水清澈见底,石桥倒映在水中,这里就是招堤。

在招堤的不远处,芦苇丛生,有座阁楼巍然屹立在小山上,这就是魁星阁。穿过林荫小道,沿着石阶而上,转过禅房,穿过别致的画栏,有一座背靠石壁,三面凌空而建的茅亭,这就是半山亭。此亭为谁所建?是我的父亲。

茅亭四周的植被郁郁葱葱,竹木结构的茅亭依岩而建,太守的意思,得之半山,所以取名为半山亭。道光二十二年,家父在兴义府任太守,在他的治理下,文化氛围浓厚,民风淳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太守常常与民同乐。

因为太守施德治,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为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所以政通人和,人们安居乐业,太守就有更多闲暇的时间。于是太守常徘徊于魁星阁,以寄托自己的德治情怀,而当时这里还没有半山亭,但是这里烟云万状,锦绣千重的美好景色早就已经形成。

上苍将如此美好的景色造在这里,一定是等待太守来开发它。于是太守把亭子建在魁星阁的东面,同时还修建了绕山一半的小道和几道廊房,不久就建成了,即是如今的样子。

每当雨过天晴,这里的山岩格外清鲜,倚着栏杆放眼望去,远处古树千红,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晚霞绚丽多彩,秋月洒在荷叶上像跳动的珍珠晶莹剔透,这就是半山亭美好的景象。

半山亭中精美的画栏婉转曲折,亭上的青瓦错落有致,这是半山亭的高洁之处。烟云笼罩的半山亭翠绿可人,青色的山竹依稀可见,这是半山亭的秀美之处。有人坐在桌边对弈,有人在竹席上听琴,这是半山亭的乐趣所在。有人在分工做事,有人在喝茶谈论,这是在半山亭商谈国家大事。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下一句是什么?

垂柳在晨风中摇曳,芦花在月光下飘舞,晨雾在山林中升腾,夕阳从树林中退去,这是半山亭早晚之景。

扩展资料:

半山亭记是颂其父张锳为官政绩,极尽夸耀之能事,叙写光宗耀祖的决心,抒发凌云壮志的情怀。文章由写景入手,叙写张锳为政清廉,政通人和,民风淳朴,学风日盛,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作者多次变换立足点,由远而近,由景到人,由人到物,层层深入,一花一草皆风景,半山半水亦文章。每一种草本植物的花枝茎叶都能折射出非同寻常的美,都在隐约低诉着质朴而又简单的道理,她们存在着,我们寻找着,追求着,我们在以优雅姿态品味之时,感受到的,是来自天佑熙草的温暖。

作者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39代孙(元代张养浩的16代孙)。道光十七年(1837)八月初三(公历1837年9月2日)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当时其父张瑛任兴义知府)。

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时。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

百度百科-半山亭记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