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秋一雁声”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什么?
上句:
戍鼓断人行
下句:
露从今夜白
这三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原文如下: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将下面诗词的上下句准确地连起来。
没有下一句
第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二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表面上是为什么渠水这样清?因为有川流不息的源头 实质上是只有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出自:《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1130-1200),南宋诗人,哲学家.
第三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意思: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
出自:四大名著《红楼梦》
分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
第四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意思: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出自:出自刘禹锡《浪涛沙》全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五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落红,脱离花枝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出自: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思想感情: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背景: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上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下句:化作春泥更护花
上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下句:随风直到夜郎西
上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下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上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句:自缘身在最高层
上句:门前流水尚能西
下句: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下句:映日荷花别样红
上句:僵卧孤村不自哀
下句:尚思为国戍(不是戎)轮台
上句:何当共剪西窗烛
下句:却话巴山夜雨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