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人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ruò yào rén bù zhī,hú fēi jǐ mò wéi ]
1.释义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2.出 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3.例句
(1)2. 贪念莫起,贪手莫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干了坏事是隐瞒不住的。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4)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俗话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俗话又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知之不知之,到底谁知呢?还是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吧!
若要人不知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句,上一句是:只在此山中。意思是: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
出处: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贾岛〔唐代〕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扩展资料:
赏析: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若要人不知下一句:除非己莫为。
意思是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自:汉代枚乘的《上书谏吴王》
原文: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译文:想要人不知道,就不要说出来,想要人不知道,就不要去做。
创作背景:
适时吴王刘濞为汉高祖刘邦兄刘仲之子。初为沛侯,因破黥布有功,封吴王。孝文帝时,吴太子人见,侍奉于皇太子,后被杀。
吴王“由是怨恨,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并有谋反之心。当时,作者正为吴王郎中,了解这些情况,反对吴王谋逆,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此文写在吴王叛乱之前。刘濞虽已蓄意谋反,但还没有完全暴露,不好明明白白指出他反叛的阴谋,所以全文多用隐语,只在开头和结尾处略见劝告之意,中间全用比喻,反复说明利害,意在促使对方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