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默写题目上下句
1. 关于古诗句默写的题目
关于古诗句默写的题目 1. 求高考古诗词默写练习题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 。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解析 答案: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从试题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课内名句占较大比例,都是补出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形式为三选二,难度不大,实际上写对课内名句即得满分;二是课外名句是“常见”又“常用”的,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掌握。 例2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 。
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 。(杜甫《客至》) ②百川东到海,_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 。
(《汉乐府·长歌行》)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___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解析 答案:①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樽酒家贫只旧醅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②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谁家新燕啄春泥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能力,两个小题有三项出自诗歌,一项出自散文,三位作者是唐宋名家,题目以高中新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为主,也涉及小学、初中课文的名篇名句,难度适中。这次命题,更注重对名篇的全篇或其中完整段落的默写,学生应能全篇(整段)背诵出这些作品。
例3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 ,受上赏;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 ,那人却在,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 答案: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②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试题沿袭2005年“二选一”的形式,第1小题侧重于考“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控制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第2小题考“情景默写”(《青玉案》),默写内容虽不在《考试大纲》以内,却是考生很熟悉的,体现了考“常见常用”的内容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应做好背诵默写全篇(整段)的准备,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课外名句。
强 化 训 练 一、基础训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 ,_________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 ,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 ,_________ 。(韩愈《师说》) 4.夫夷以近,_________ ;_________ ,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 ,朽木不折;_________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 ,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 ,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 ,_________ 。(杜甫《蜀相》) 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 ,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10.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 ,_________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 ,_________ 。
(杜牧《过华清宫》) 12.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 ,_________ 。
(柳永《雨霖铃》)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14.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 ,_________ 。
(曹植《白马篇》) 15.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 ,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 。_________ (屈原《离骚》) 17.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8.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二、提高训练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均为任选两小题。
1.(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 ,_________ 。
(王实甫《长亭送别》)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 ,其志洁,_________ ;其行廉,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安徽卷)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⑵①。
2. 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2、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3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3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3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3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3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3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36、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3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3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4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4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4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0、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李颀·古从军行)51、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5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5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5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56、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5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5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6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6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6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6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68、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6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7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7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
3. 古诗词默写题目征集
文学知识竞赛?那就每个时代选几个代表作题目好了。
先秦:《诗经》?《楚辞》?还是《诗经》吧。选择一首就好了,聊表敬意,不然你们的参赛者会顺着光缆爬过来找俺麻烦的。《关雎》,《蒹葭》,随便哪个,虽然名气很大,篇幅不长,但是未必每个人都会背诵全篇。
汉魏六朝:这个时代首先摒弃难而无当的六朝宫体诗,嗯,且让俺再踩几脚。好了,最棒的选择自然是风骨挺拔的建安诗人。建安又以三曹最强,就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吧。前一个较易,近乎送分,后一个稍难,分出层次,都是名篇,绝对不算刁难人。
唐:一说唐,必言李杜,太容易被猜到了,不好玩,所以直接避开盛唐甚至中唐,选择晚唐的小李杜。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千古名句,但是《过华清宫绝句》这第一首好默,后两首就未必了,所以杜牧选择《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的n首《无题》首首脍炙人口,不过只说《无题》,谁也不知道是哪首,必然放弃,于是俺很贼地推荐小有名气却乏人问津的咏史诗《北齐二首》。当然,如果觉得小李杜还应该拆散,俺再提供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时代相近、成就非凡的温庭筠,这家伙以词名,其实诗也写得极好,唐人前十不敢断言,前二十决无问题,按个人喜好,推荐《利州南渡》,或者觉得不妥,可以挑那首欧阳修甘拜下风的《商山早行》。另一个选择就干脆来一次最远的跨度,选择初唐四杰杨炯的《从军行》,这首诗并不冷门,但是这个选择肯定是一个心理冷门。
五代、宋:宋就不选诗了,不是宋诗不好,而是应该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所以必须是词。把五代附在前面,也是这个意思。既然有五代,就不能不选李后主。俺的意思是《破阵子》,合后主前期的绚丽和后期的悲怆于一体,名篇,不挑它挑谁。第二个人,不是苏轼,和李杜同样的理由,太容易被猜到了,所以第二个人选择陈与义。这个人留下的篇章不多,不过俺几乎篇篇都很喜欢,好吧,就是他的《临江仙》了,看过《亮剑》的人会占一些便宜。宋选了一个豪放派,那就再选一个婉约点的。之前本来想点柳永的《八声甘州》,又放弃了,所以这次点吴文英的《八声甘州》,文科生甚至学过,但是俺敢赌,肯背诵这个魔幻主义词人作品的人不会超过两成。
元:诗词曲,曲也挑一个作代表吧。张养浩托教委和金庸的福,也算是小有名气,就他了。题目到这里,已经出了大半,如果参赛者正战到分际,可以用《骊山怀古》分一下先后,但是如果战绩普遍不佳,那就用《潼关怀古》代替,送一分吧。
明:明和清都是意思意思,本着不刁难人的原则,选择最有名的于谦《石灰吟》。呃,不得不说,这题比送分题《短歌行》更送分。其实,俺有一个很强烈的冲动,建议你选择杨慎……咳,杨慎老婆,也就是所谓的杨安人黄氏的《寄夫》。但是这题对没看过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的同志来说,恐怕有点BT,所以……呃,你自己考虑吧。
清:清和明一样,好诗人本来就不多,所以俺倾向于挑一个出乎大众意料的人。曹雪芹,《五美吟》,参赛者可以任意选择一首,难度较低,想提高难度和档次的话,可以选林黛玉独占鳌头的三首《菊花诗》,同样任一。
统计一下,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较大的几个朝代都囊括了,题目的上限达到了28首,但是应该不会全用,估计14首足矣。考虑到俺并不清楚楼主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题目尽量选了容易的,但是如果仍然不大合适,就只能说声抱歉了。
4. 求初中3年古诗词默写题,越全越好,要带答案
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中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田园田居》)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诗中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雪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草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6.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柳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5. 求高考古诗词默写练习题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 。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解析 答案: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从试题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课内名句占较大比例,都是补出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形式为三选二,难度不大,实际上写对课内名句即得满分;二是课外名句是“常见”又“常用”的,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掌握。 例2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 。
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 。(杜甫《客至》) ②百川东到海,_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 。
(《汉乐府·长歌行》)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___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解析 答案:①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樽酒家贫只旧醅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②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谁家新燕啄春泥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能力,两个小题有三项出自诗歌,一项出自散文,三位作者是唐宋名家,题目以高中新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为主,也涉及小学、初中课文的名篇名句,难度适中。这次命题,更注重对名篇的全篇或其中完整段落的默写,学生应能全篇(整段)背诵出这些作品。
例3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 ,受上赏;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 ,那人却在,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 答案: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②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试题沿袭2005年“二选一”的形式,第1小题侧重于考“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控制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第2小题考“情景默写”(《青玉案》),默写内容虽不在《考试大纲》以内,却是考生很熟悉的,体现了考“常见常用”的内容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应做好背诵默写全篇(整段)的准备,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课外名句。
强 化 训 练 一、基础训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 ,_________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 ,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 ,_________ 。(韩愈《师说》) 4.夫夷以近,_________ ;_________ ,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 ,朽木不折;_________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 ,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 ,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 ,_________ 。(杜甫《蜀相》) 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 ,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10.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 ,_________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 ,_________ 。
(杜牧《过华清宫》) 12.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 ,_________ 。
(柳永《雨霖铃》)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14.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 ,_________ 。
(曹植《白马篇》) 15.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 ,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 。_________ (屈原《离骚》) 17.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8.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二、提高训练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均为任选两小题。
1.(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 ,_________ 。
(王实甫《长亭送别》)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 ,其志洁,_________ ;其行廉,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安徽卷)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⑵① ,少长。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
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
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3
.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