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古诗词接下句游戏

小肉包8个月前 (03-10)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悠悠竹枝词

诗词接龙,顾名思义,一人出上句,一人接下句,下句的第一个字和上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同一个字或者发音相同。比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下一句可以是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也可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小编抛砖引玉先接几句: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麻姑爪秃瞳子昏,东皇肉角生鱼鳞。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孙康冻死读书闱,火井不暖温泉微。

“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唐诗是谁写的,下一句是什么?

1、悠悠岁月蚁旋磨,落落功名鱼上竿。

全诗:

和陈无逸见赠草堂诗韵

[宋末元初]陆文圭

绨袍谁念故人寒,转徙萧然老伯鸾。

幸喜云山无屋碍,始知天地出门宽。

悠悠岁月蚁旋磨,落落功名鱼上竿。

金谷已无歌舞地,辋川犹有画图看。

2、悠悠忘岁月,落落少交游。

全诗:

悠悠

[宋末元初]丘葵

江上形容老,竹间窗户秋。

悠悠忘岁月,落落少交游。

无食令儿瘦,有诗消客愁。

古今多少事,卷易在床头。

3、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

全诗:

无题十首 其八

[晚唐]唐彦谦

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

柔丝漫折长亭柳,绾得同心欲寄将。

4、悠悠岁月走惊湍,四十三时便弃官。

全诗:

渊卿席上和李天贶四韵时与钟离中散并予共四人

[北宋]郭祥正

悠悠岁月走惊湍,四十三时便弃官。

座上得陪诸老醉,樽前须尽一生欢。

花含馀恨春将去,棋算成功局未残。

欲向金城传盛事,新诗聊代画图看。

5、羁旅悠悠岁月残,胜游无复似西山。

全诗:

寄武昌簿孙彦常

[北宋]孔武仲

羁旅悠悠岁月残,胜游无复似西山。

从容把酒来天上,滴沥鸣泉满坐间。

醉思随风飘碧落,离襟和月堕荒湾。

遥应蜡屐频登览,簿领无忧多昼闲。

6、悠悠岁月催双鬓,草草鸡豚荐一觞。

全诗:

春近山中即事三首 其二

[南宋]陆游

节物贫家有故常,春盘腊粥逐时忙。

悠悠岁月催双鬓,草草鸡豚荐一觞。

人意自殊平日乐,梅花宁减故时香。

小园新展西南角,挂树青萝百尺长。

7、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

全词:

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宋]张辑

梧桐雨细。

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8、悠悠岁月如奔。正目断、边尘塞云。

全词:

柳梢青 其二

[南宋]吴潜

断续残虹,翩飞去鸟,别岸孤村。

傍水楼台,满城钟鼓,又是黄昏。

悠悠岁月如奔。

正目断、边尘塞云。

两鬓秋风,百年人事,无限消魂。

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

原文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所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不过既然是“二首”就说明是两首诗,上面这只是其中的一首,第二首为: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两首诗的意境

整体来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都非常深入,全诗体现了诗人作诗时的心理意境和个性。

比如第一首诗中,先描写了一个青山绿水的江边,少女听见悠远的歌声从江水上传来,日出雨水相伴,不知道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其中的“有晴”又暗含了谐音“有情”,十分的欢快有趣。同时,少女的心情非常复杂,既害怕天气的变幻又害怕情郎的心思,不但扣人心弦,而且深触情感,十分精妙。

第二首诗又有所不同,这首诗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这个异乡人的身份,一面感触巴蜀地区的气候变幻,也感触巴蜀当地人的风俗与自己不同。自己这个外来人十分想念故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这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跃然与诗歌之间,让人听起来都不得不有些动容。

诗的来历

其实,刘禹锡创作的诗歌一共有11首,分为《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是在822年至824年在夔(kuí)州任职刺史时,根据当地风俗和自己的情感抒发。

古诗词接下句游戏

这个《竹枝词二首》就是咱们上面提到的两首经典七言绝句。《竹枝词》这个名称其实是来自巴蜀地区的传统民歌,虽然形式上也是七绝,但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原的七言绝句是不同的。刘禹锡用此起名,也是入乡随俗了。

作者的经历

刘禹锡生于772年,父亲是江南小官。他从小接触诗书礼乐,读书刻苦,再加上天赋不错,很快就及第登科。后来,刘禹锡凭借才华,仕途顺利,还因为好友受到唐顺宗赏识,一度任职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唐朝财政工作,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唐顺宗和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属于改革派,他们改革政策触及了大量藩王地方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极力攻击。805年,唐顺宗不得已让位唐宪宗李纯,改革派受到极大打压和伤害,当时唐顺宗身边的8位改革派都被贬为司马、刺史,史称“八司马事件”。

按照唐朝级别,虽然从京城被贬到地方,但是当了司马刺史其实也算封疆大吏了,应该不错才对。其实,刘禹锡等人被贬的地方都是十分偏远的山区边地,不但环境不好,而且发展也不好,看似是个刺史,其实是重重的“贬官”了。

10年后,刘禹锡奉诏回长安,看见物是人非,又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一出,立刻引起当朝权贵震怒,再次重重把他贬官到播州。原来,刘禹锡借着诗歌,再次讽刺了那些保守官吏,暗含自己的不满。后来,刘禹锡又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此时作诗《竹枝词》)、和州刺史。直至826年,55岁的刘禹锡才奉诏返回任东都尚书。后又外放任多地刺史,直至64岁以后,才回长安任闲职,于71岁终于洛阳。

诗歌背后的深刻情感

《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正是刘禹锡被贬官10余年后,再次被贬官时所作。作为一个满腹经纶,满腔报复的士子,连续多年的被贬使他极为郁闷难过,只有通过不断的创作诗歌来抒发情感。

所以从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有一种命运难改的不甘,还有一种时局难测的惆怅,隐含其中,不用明说,却暗暗有所体会。

这其实才是作者刘禹锡真正的人生感悟,这才是诗与情的完美结合,除了闻者痛惜以外,也许这才是他可以成为诗坛大家的真正精髓所在吧。

/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